斗雞,是我國古代一種比較流行的娛樂活動!早在春秋時期就風靡中原大地!
如果我問你“斗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是不是會想到這些詞:斗志昂揚,威風凜凜,趾高氣昂,神氣活現,等等!其實并不是這樣,斗雞的最高境界是: 呆若木雞!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望之似木雞”就是斗雞的最高境界!
這是出自于我正在讀的《莊子故事》里的里的一篇《莊子.達生》
紀渻子為王養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故事講的是熱衷斗雞的周宣王請了一位叫紀渻子的馴雞高手,希望他能訓練出一只常勝不敗的斗雞來!
周宣王很關心斗雞的進展情況。十天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親自到馴雞場了解情況!他見雞昂首挺胸,一副好斗的模樣,就覺得應該差不多了,但紀渻子說“這只雞的性情驕矜,高昂著頭,瞧不起別人,還不行啊!”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忍不住來問,紀渻子還是說不行“別的雞走動或叫喚,它還受到影響,這樣不算成功!”
又是十天過去了,紀渻子還是一點動靜沒有,周宣王很著急,每天都往馴雞的地方跑。紀渻子說“這雞還沒完全馴好。它的意氣過于強盛,心神過于激動,眼睛看東西太急切。還得訓練一些日子,要馴的它沉住氣。”
紀渻子一直把斗雞訓練了四十天,才告訴周宣王說“現在可以了。別的雞叫喚著挑釁,它就像沒看見一樣,既不矜持,心神又安定,可以參加比賽了,保證戰無不勝,天下無敵。”
周宣王看見那只雞:靜靜地站在那里,目光呆滯,一動不動,好像一只木頭雞一樣!大惑不解!不過正像紀渻子所說的那樣,別的雞見了它,沒有一只敢跟它交鋒,全都落荒而逃!
至此,一個絕世斗雞養成了!周宣王,每每用此雞比賽,屢戰屢勝,一路高歌!
這就是斗雞的最高境界:呆若木雞的故事!
現在我們都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呆笨,發愣的樣子,成了個十足的貶義詞。豈不知,它竟還有這樣的歷史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