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
工作一整天后,躺在床上休息了,卻被各種想法糾纏、輾轉難眠;好不容易盼來了假期,可以什么也不用做,躺在家里刷手機,卻感覺頭暈眼花,感覺比平時還累,還不如上班;明明睡了很長時間,卻噩夢不斷,更加焦慮……當我們累了,往往會選擇睡覺、躺平等休息方式,卻總感覺越休息越疲憊。
出現這種情況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很多人的疲勞并不是來自身體,而是來自大腦里無意識的雜念。
我們以為自己在休息,大腦卻一刻也沒閑著,不斷產生著種種雜念。這種隱性的“大腦徘徊”,才是導致我們疲憊的真正原因。
其實休息不是過那種得過且過的混沌日子,而是主動掌控自己的時間:每天早睡早起,做事時,全神貫注;休息時,也不再一味沉浸于垃圾快樂,而是主動去做感興趣的事。
我們常常以為,最好的休息是什么也不做,卻忽略了大腦天生喜歡秩序。當意識進入無序狀態時,最容易胡思亂想,沉浸在消極的思緒中。要想有效休息,就要關閉大腦的“自動模式”,有意識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心在當下。
積極心理學之父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曾把休閑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式休閑,是指做那些不需要思考的事情,比如刷手機、看電視、玩游戲……一種是主動式休閑,是指做那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比如閱讀、運動、冥想……他發現,采用被動式休閑的人,更容易產生焦慮、煩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