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拿到一本新書,習慣性的閱讀方式是按順序從頭至尾一路讀下來,其間任何角落里的一個字都不會放過。(多少帶些強迫癥色彩)
今天從封面讀到引言 ?天才存在嗎 ?007 ?頁數(shù)不多,但也費了不少時間,全因我是慢讀主義者。當然,像牛反芻一般的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很容易遺忘關鍵內容,尤其是細節(jié)。
現(xiàn)在,我得說說收獲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①《刻意練習》的主要作者艾利克森(另一作者是普爾)在西蒙專業(yè)技能習得十年定律的基礎上,發(fā)表了自己的實驗研究結果。之后,格拉德維爾在上述兩者的基礎之上演繹論證出了著名的1萬小時定律。
②1萬小時定律有其可取之處,但弊病也十分明顯——忽略了將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對接起來的重要性。簡單說,就是掌握長時工作記憶的獲取方法與足夠時間或強度的重復練習同等重要,甚至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③在情境中去尋找隱性知識,才能通過刻意練習完成“認知復雜性”較高的技能掌握。
④人人都具備成為天才的天分,但,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沒有成為天才呢?一那是因為這些天分需要挖掘,而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沒能有這種挖掘自我天分的能力;二錯過了最佳挖掘期就不去挖了;三,挖掘出來卻并未訓練(包括刻意和無意)。這樣看來,天分也有不用則廢的特性。
那么,今天你的收獲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