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夢想,有目標,有計劃,但是苦于沒有正確的方式、方法,用來完成制定的計劃。那么接下來這本書將給你指明方向。
《刻意練習》
本書是兩位作者合作撰寫的,一位是心理學家,另一位是科學作家。10多年前,我們開始經常探討杰出人物和“刻意練習”這個主題,并在5年前開始認真地圍繞這個主題寫書。在那段時間,本書在我們兩人的思想碰撞中慢慢成形,以至于我們現在都難以分辨,書中的哪一部分觀點由誰提出。我們只知道,本書由我們兩人合寫,比由我們單獨去寫要好得多,也完全不同。
作者簡介
安德斯 艾利克森
安德斯 艾利克森博士,“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康拉迪杰出學者。他專注于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獲得杰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該領域世界頂*研究者之一。
艾利克森博士曾出版過這一主題的幾部學術專著:《從平凡到卓越:前景與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劍橋專業特長與杰出表現指南》等?!犊桃饩毩暎喝绾螐男率值酱髱煛肥撬?016年出版的暢銷書,首次向大眾讀者普及“刻意練習”法則,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書。
名家薦語
沒有勤奮就沒有一切!至于天才,我將其理解為一種無限的伸展性,也許一個人只要具備一丁點兒天才,就可以擴展成很大。
——郎朗(國際著名鋼琴家)
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那不是靠講故事或者喝雞湯得來的,關鍵是“平時的訓練”。
——郎平(中國女排教練)
杰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技巧;這種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
——姬十三(分答&在行、果殼網創始人)
1萬小時定律是有幫助的,但真正實現,還需要堅持不懈,并練習上很多個周期。
——比爾·蓋茨(微軟創始人)
比1萬小時理論更合理!想要成為任何一個行業的專家,你都需要刻意練習!
——樊登(樊登讀書會創辦人)
古人倡導“學而時習之”“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去實踐,學以致用。在我采訪過的包括馬云等上百位卓越企業家中,我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其中有目的的學習,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刻意地練習與實踐,都與本書有深度的契合之處。
——劉世英(財經作家、總裁讀書會發起人)
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著一個錯誤概念:1萬小時定律。它是如此深入人心,然而,它真的錯了!“刻意練習”概念的原創者、心理學家艾利克森首部中文圖書問世,告訴你如何從新手到卓越專家。
——陽志平(安人心智科學總監&開智文庫出品人)
近幾年1萬小時這個概念非常熱門,但實際1萬小時并非是一條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有很多的限定條件,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刻意練習”下的1萬小時才有用。但對如何進行刻意練習,一直缺少系統的闡述,很多書籍都說得比較簡單,而本書就是專注于這個話題的??桃饩毩暿且环N更高階的學習方式,能讓你在*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果并縮短學習時間,讓你走向通往卓越之路。
——戰隼(知名自媒體“warfalcon”、100天行動發起人)
把現在的日常事務努力重復1000天,并不能讓你成為專家,只會讓你在現狀中陷得更深。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熔鑄心血研究的“刻意練習”原則,讓我們刷新了對學習與練習、知識與技能、1萬小時與成功……的認知。更寶貴的是,書中著力闡釋了如何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實踐“刻意練習”,只要加以應用,必可鍛煉出1000天后杰出的自己。
——趙周(拆書幫創始人)
如何進行高效的學習?我認為需要好的方法,堅持刻意練習,保證足夠的強度,加上有效的教練為學習提供反饋。這本《刻意練習》為你提供了有效的指南。
——秋葉(秋葉PPT創始人、知識型IP訓練營創始人)
對于每一個教育領域,*有益的學習目標是那些幫助學員創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標,這也是刻意練習方法比傳統學習方法有效的地方。本書以多個真實人物的成長案例闡釋了刻意練習的前景,讓人耳目一新。
——鄧斌(書享界發起人)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遍喿x《刻意練習》,你會發現提升努力效果的秘訣,讓同樣努力的你走出事倍功半的泥潭。
——郭成(眾閱讀書會發起人)
我發現身邊的高人,他們有兩項高于常人的本領:一是洞察問題的本領,二是解決問題的本領。對于大多數人,很努力,卻得不到希望的結果;很多事,有態度,卻茫然于拿不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在這個社會大發展、信息大爆炸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能夠通過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點迅速構建起有效的知識體系,更是擺在我們當代人面前一個繞不開的競爭技能?!犊桃饩毩暋泛汀秾W習之道》是我們提升練習效果的不錯的兩本書籍。
——王海龍(吳曉波蘇州書友會)
分析閱讀
下面就來對這本書做一個詳細分析和概述。
一、這本書在談些什么?
這本書告訴我們通過有目的練習和刻意練習,在一個特定行業和領域,我們都可以成為杰出的人。重點介紹了刻意練習,它和其他有目的的練習有兩個不同點。首先,它需要一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夠布置練習作業的導師。
通過刻意練習,獲得強大的心理表征。任何杰出的人都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變的杰出的,和天生才華沒有關系。
二、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本書分為九個章節:
第一章介紹了有目的的練習,作者通過一個超級記憶力的實驗,證明了要獲得某個能力,需要通過大量的有目的的練習才能做到,還有有目的練習的特點和不足。
第二章介紹了大腦的適應能力,作者講了倫敦出租車司機的研究實例,還有大腦擁有無限的適應能力,和走出舒適區的重要性。
第三章介紹了心理表征,詳細解釋了心理表征是什么,心理表征有助于什么。
第四章介紹了黃金標準,詳細說明了刻意練習是什么。
第五章介紹了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原則,培養以刻意練習為導向的心態,即不再認為工作日只能用來工作,練習只能在特殊時刻、特殊場合才能進行,而是將日常商業活動轉變成練習活動,將練習變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第六章介紹了在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原則,刻意訓練針對的是每個有夢想的人,可以幫助每個想學習怎樣畫畫、編程、變魔術、寫小說的人。它針對的是所有那些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甘于現狀的人們。
第七章介紹了成為杰出人物的路線圖。
第八章介紹了怎樣解釋天生才華。自閉癥奇才,并不是天生擁有那樣的才能,也是通過練習才擁有那樣的本領的。
第九章介紹了用刻意練習創造全新的世界。我們可以給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禮物,是幫助他們發展出本來認為自己不可能具備的能力,從而發現自己能夠掌控自身潛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夢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樣的努力。
?第一章:有目的的練習,主要有六個小節
1.史蒂夫的超級記憶力
作者招募了一個人來進行實驗,實驗內容是超級記憶力,有別人說出不同數字,然后讓他來記憶,這個一般人,只能記住5-8個。這個實驗進行了2年之久,參與實驗的人,最終能記住80多個這樣無序數字。
2.各領域的杰出人物都是靠大量練習
這里通過大量實例,證明要想成為杰出人物,必須進行大量練習。
某種程度上,各種各樣的練習都可能有效,但其中一種特殊的形式則是黃金標準,稱之為“刻意練習”。這是我們知道的最有效和最強大的練習形式,而且,對刻意練習原則的運用,是為任何行業或領域策劃和設計訓練方法的最佳方式。
3.從有目的的練習講起
學習新技能的一般方法: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個人的表現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動化,那么,再多“練習”幾年,也不會有什么進步。
甚至說,在本行業干了20年的醫生、老師或司機,可能還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沒有刻意地去提高,這些自動化的能力會緩慢地退化。
所謂“天真的練習”,基本上只是反復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種反復,就能提高表現和水平。
這里說的有目標的練習,是刻意練習的第一步。
4.有目的的練習的四個特點
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有目的的練習是專注的
有目的的練習包含反饋
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導你的練習。在練習中不斷設置小的目標。要想取得進步,必須要專注。
不論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么會存在這些不足。
對于任何類型的練習,這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
5.遇到瓶頸怎么辦
試著做不同事情,而非更難事情
并非達到極限,而是動機不足
通常情況下,這種解決方案并不是“試著做更難的事情”,而是“試著做不同的事情”。換句話講,這是一個方法問題。
總結有目的的練習:走出你的舒適區,但要以專注的方式制訂明確的目標,為達到那些目標制訂一個計劃,并且想出監測你的進步的方法。哦,還要想辦法保持你的動機。對想要提高自己的每個人來講,這些是讓你有一個卓越開端的秘訣——但依然只是開始。
6.有目的練習還不夠
第一個參與者非常成功,作者又請了一位參與者,結果退出了。
盡管我們通過專注的訓練和走出舒適區,一般能在某種程度上提高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但那并不是全部??炭嗯€不夠。逼迫自己超越極限,也不夠。人們通常忽略了訓練與練習中的其他一些同等重要的方面。
學術界對一種特定的練習與訓練方法進行了研究,該方法已被證明是提高人們在各個行業或領域中的能力的最強大和最有效的方式。這里就是作者接下來要說“刻意練習”。
第二章:大腦的適應能力
這一章,通過一個倫敦出租車司機的例子,說明人腦適應能力是沒有極限。以下是相關一些內容。
大腦就像肌肉,越練越大。
如果你足夠多的做某件事,你的大腦會改變某些神經元的用途,以幫助完成那件任務。
走出舒適區的重要性:
人類的身體有一種偏愛穩定性的傾向。
足夠努力地鍛煉,并且保持足夠長的時間,那么,身體將以各種方式來改變,使得那種努力變得更容易。
一個人遇到的挑戰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腦中的變化也越大。
大腦和身體一樣,對于處在舒適區之外卻離得并不太遠的“甜蜜點”上的挑戰,改變最為迅速。
第三章:心理表征
本章包含三個部分:
一、大師比新手高在那里
有意義的記憶更高效
5萬個數據塊
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總結:一方面,心理表征使大師著眼于全局來觀察,看到“一片森林”,這是新手無法做到的;另一方面,心理表征還使大師可以在必要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招法上,觀察“一棵樹”。
二、心理表征是什么
心理表征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視覺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馬上便會在腦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畫的形象;那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他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征。
由于各個行業或領域之間心理表征的細節具有極大差異,我們難以給出一個十分清晰的頂層定義,但基本上,這些表征是信息預先存在的模式(比如事實、圖片、規則、關系,等等),這些模式保存在長時記憶之中,可以用于有效且快速地順應某些類型的局面。對于所有的心理表征,有一點是相同的:盡管短時記憶存在局限,但它們使得人們可以迅速地處理大量信息。事實上,人們可能把心理表征定義為一個概念式的結構,設計用于回避短時記憶施加在心理加工上的一般局限。
在刻意練習之中,我們的大腦究竟是什么發生了變化?將杰出人物和我們其他人區分開來的主要因素是:他們經過年復一年的練習,已經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回路,以創建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征,這些心理表征反過來使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記憶、規律的識別、問題的解決等成為可能,也使得他們能夠培養和發展各種高級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專業領域中表現卓越。
怎么樣理解心理表征?
理解這些心理表征是什么,以及它們怎樣運行,最好的方式是為心理表征的概念創建良好的心理表征。正如我們前面提到過的狗的例子,為心理表征創建心理表征,最好的辦法是花一點點時間來了解它們,輕輕摸一下小狗的皮毛、拍一拍它們的頭,并且細心地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
三、心理表征有助于什么
有助于找出規律
有助于解釋信息
有助于組織信息
有助于制定計劃
有助于高效學習
技能和心理表征是一個良性循環:你的技能越嫻熟,創建的心理表征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的練習,以磨練技能。
第四章:黃金標準
這一章主要包括兩個部分:
一、刻意練習是什么
首先,刻意練習是有目的的練習,但是同時它和其他有目的的練習有兩點主要的不同。
首先,它需要一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也就是說,在那一行業或領域之中,最杰出的從業者已達到一定程度的表現水平,使他們與其他剛剛進入該行業或領域的人們明顯地區分開來。
其次,刻意練習需要一位能夠布置練習作業的導師,以幫助學生提高他的水平。
刻意練習具有以下特點: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經想出怎樣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經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的技能。訓練的方案應當由導師或教練來設計和監管,他們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樣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種能力。
◆刻意練習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而且要求學生持續不斷地嘗試那些剛好超出他當前能力范圍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們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來講,這并不令人心情愉快。
◆刻意練習包含得到良好定義的特定目標,通常還包括目標表現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總體改進。一旦設定了總體目標,導師或教練將制訂一個計劃,以便實現一系列微小的改變,最后將這些改變累積起來,構成之前期望的更大的變化。改進目標表現的某些方面,使得從業者能夠看到他的表現已經通過練習得到了提高。
◆刻意練習是有意而為的,也就是說,它需要人們完全的關注和有意識的行動。簡單地遵照導師或教練的指示去做,還不夠。學生必須緊跟他的練習的特定目標,以便能做出適當的調整,控制練習。
◆刻意練習包含反饋,以及為應對那些反饋而進行調整的努力。在練習過程的早期,大量的反饋來自導師或教練,他們將監測學生的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并且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必須學會自己監測自己、自己發現錯誤,并做出相應調整。這種自我監測,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練習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水平與改進心理表征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不可偏廢;隨著人們水平的提升,表征也變得更加詳盡和有效,反過來使得人們可能實現更大程度的改進。心理表征使人們能監測在練習中和實際的工作中做得怎么樣。它們表明了做某件事的正確方法,并使得人們注意到什么時候做得不對,以及怎樣來糾正。
◆刻意練習通過著重關注過去獲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針對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幾乎總是包括構建或修改那些過去已經獲取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逐步的改進最終將造就卓越的表現。由于新技能的學習是建立在現有技能基礎上的,因此,導師會為初學者提供正確的基本技能,使學生后來能在更高層面上重新學習那些基本的技能。
總結:刻意練習包含特定的目標、反饋、心理表征,還有有效的訓練方法,并發生在舒適區之外,同時又是完全專注和有意識的行動,最好有一個位導師。
二、如何運用刻意練習
最大限度地運用刻意練習原則
確定誰是杰出人物
找出杰出人物和其他人的差別
最佳方法是找到優秀導師
盡可能地進行刻意練習,是在任何一項事業的追求中變得更加杰出的基本路線圖。如果在你所處的行業或領域之中,刻意練習可以實行,那么,你應當采用刻意練習。如果不是,那就要盡最大的可能應用刻意練習的原則。在實踐中,這往往歸結為帶有幾個額外步驟的有目的的練習:首先辨別杰出人物,然后推測是什么使他們變得如此杰出,接著再提出訓練方法,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們那樣表現卓越。
確定杰出人物,要記住,理想的情況是找到客觀的、可復制的測量指標,以便前后一致地從普通從業者之中挑選出最優異的從業者。
牢牢記住所有這些,目的是使你知道有目的的練習,并且為你指出更有效的方向。如果你發現某種方法管用,繼續做下去;如果不管用,馬上停下來。你越是能夠調整自己的練習方法,模仿所在行業或領域中最杰出的人物,那你的練習也可能越是有效。
最后還要記住,不論什么時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幾乎總是找一位優秀的教練或導師。高效的指導者懂得成功的訓練體制一定還包含些什么,而且能夠在必要的時候調整它,以滿足單個學生的需要。
三、一萬小時法則錯與對
錯在那里?格拉德威爾只是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從行業和領域進行分析,它都是不成立的,一個人要達到高水平,有可能并不要那么多的時間,而有的則需要更多的時間。
對在那里?不一定是一萬小時,但是必須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在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行業或領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致力于變成業內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許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
第五章: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原則
拒絕三個錯誤思維
我們的老朋友,即認為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
如果你足夠長時間地做某件事情,一定會更擅長。
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
刻意練習的心態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觀察視角:任何人都可以進步,但需要正確的方法。如果你沒有進步,并不是因為你缺少天賦,而是因為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一旦你理解了這一點,進步就只取決于你想出什么是“正確的方式”了。
?邊學邊干
“邊干邊學”方法的一個好處是,它使人們熟悉練習的習慣,并思考如何練習。一旦他們理解了日常練習的重要性,并意識到可以用練習來實現多大的進步,那么,他們會找機會將其他的日常商業活動轉變成練習活動。到最后,練習變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對于商業世界中任何一個著眼于尋找有效改進方法的人,我的基本建議是找尋一種與刻意練習原則相一致的方法,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這種方法,是不是逼著人們走出舒適區,迫使人們嘗試做一些對他們來說并不容易的事情?
它有沒有提供關于績效和表現的即時反饋,以及關于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來提高績效和表現的反饋?
那些制訂了這種方法的人,有沒有辨別出他們所處的特定行業或領域之中的最杰出人物?
有沒有確定是什么因素將杰出人物與其他人區分開來?訓練是不是被設計用來提高行業或領域內的杰出人物所擁有的那些特定技能?
如果對所有問題的回答全都是肯定的,盡管也許不能保證那種方法有效,至少可以肯定,它是有效方法的可能性大得多。
正確的提問,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在專業的或商業的背景中涉及提高績效和表現時,正確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改進相關的技能”,而不是“我們怎樣傳授相關的知識”。
知識與技能之間的區別:傳統的方法也一直是先找出關于正確方法的信息,然后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去運用那些知識??桃饩毩晞t完全相反,它只聚焦于績效和表現,以及怎樣提高績效和表現。
舉例:王牌飛行員訓練方法、放射科醫師的訓練。
第六章:在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原則
本章有五個部分組成:
一、首先,找位好導師。
怎樣找一位好導師?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番反復,但你可以采用幾個辦法來增大成功找到好導師的概率。首先,盡管好導師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人,但他應當在行業或領域之中有所成就。一般來講,導師只是能夠引導你達到他們或者他們的學生曾經達到過的水平。如果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初學者,那么,只要導師具有足夠熟練的技能,對你來說都可以,但如果你已經訓練了好幾年,那你需要找一位更能干的導師。
二、專注和投入至關重要。
要記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為了好玩,你可能不會進步。
兩個原因:
不專注,練習沒有效果。
更短的練習,更好的注意力。
制訂明確的目標,把練習課程的時間縮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
三、沒有導師,怎么辦
1.自己設計練習方法
目的的練習,或者說刻意練習,其標志是你努力去做一些你無法做到的事情,去完成一些處在你的舒適區以外的任務,而且,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練習,著重關注到底可以怎么做好它,在哪方面還有缺陷,以及你可以怎樣進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比如我們的工作崗位、學習生活、興趣愛好中,很少有機會進行這種專注的反復練習,因此,為了提高,我們必須自己創造機會。
請注意,這些學生并不只是一遍遍地做同一件事情:他們每次都關注了自己什么地方錯了,并且進行糾正。這是一種有目的的練習。毫無目的地一遍一遍地做同一件事情,并不是好辦法;反復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進步,試著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直到你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另一位教授從事非母語英語課程(English as asecond language,ESL),他向我講起過他的一位學生的故事。那位學生為了學習英語,來到商場里,拉住許多顧客,每次都問同一個問題。以這種方式,她能夠一次又一次地聽到顧客們相差無幾的回答,而那種重復,使得她更容易聽懂說母語的人們以正常速度講出的單詞。如果她每次問的問題不同,也許她對英語的理解幾乎沒什么進步,甚至完全沒有進步。另一些學生也在努力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他們找來一些帶字幕的相同的英文電影,一遍又一遍地觀看,在觀看的時候把字幕遮住,努力去理解片中人物所說的話。為了檢驗他們的理解,看了許多遍之后,他們再把字幕顯示出來。通過一再傾聽同一些對話,他們理解英語的能力比起簡單地觀看許多不同的電影來練習,得到了更快的提高。
請注意,這些學生并不只是一遍遍地做同一件事情:他們每次都關注了自己什么地方錯了,并且進行糾正。這是一種有目的的練習。毫無目的地一遍一遍地做同一件事情,并不是好辦法;反復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進步,試著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直到你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2.用“三個F”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這三個F,其實是以字母F開頭三個單詞,即:
專注(focus)、
反饋(feedback)
以及糾正(fix it)。
將技能分解成一些組成部分,以便反復地練習,并且有效地分析、確定你的不足之處,然后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它們。
成功的心理表征與人們的行為而不是思想緊密相連,這是一種拓展的實踐,著眼于復制原始的作品,這種復制行為可以創建我們尋求的心理表征。
四、跨越停滯階段
1.以新的方式挑戰自己
例如,健美運動員會改變他們訓練的類型,增加或減少他們舉重的力量或反復練習的次數,并且每周變換一下訓練日程。實際上,他們大多數人會主動地變換訓練模式,使自己不至于一開始就陷入停滯。各種類型的交叉訓練,也是基于這一相同的原則——在不同類型的訓練之間切換,以便可以持續不斷地以不同方式挑戰自己。
2.攻克特定的弱點
當其他跨越停滯階段的方法都不奏效時,你應該試一試這種方法。
首先,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讓你停滯不前。你犯了些什么錯?什么時候犯的?逼著自己走出舒適區,看一看是什么攔住了你前進的路。
其次,設計一種練習方法,專門來改進那個特定的弱點。一旦你已經弄懂了問題是什么,你也許能夠自己糾正,或者,可能得向一位經驗豐富的教練或導師尋求建議。不論是哪種方法,在練習的時候要重點關注發生了什么;如果依然沒有進步,那就需要再試試其他方法。
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它著眼于那些妨礙你前進的特定問題,而不是讓你試試這個,又試試那個,寄希望于哪種管用。
五、保持動機
保持動機也許是每個投入到有目的訓練或者刻意練習中的人最終要面對的最大問題。
1.新年決心效應
我們往往過年的時候,會給自己設置目標和計劃,但是最終的結果都是不了了之,作者把這種現象叫做“新年決心效應”。這正是為什么健身房在1月份的時候人滿為患,到了7月份時只剩一半人的原因。
2.意志力根本不存在
我們似乎十分自然地假設,那些能夠年復一年堅持高強度練習的人,可能具有一些罕見的意志力天才。但是這種假設是錯誤的,兩個原因:
幾乎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世間存在一種可在任何情形中運用的一般的“意志力”。
對于意志力這個概念,還存在更大的問題,涉及天生才華的錯誤思想,第八章專門講解。意志力和天生才華,都是人們在事實發生了之后再賦予某個人的優點:比如,杰森是一位不可思議的優秀網球選手,因此,他一定生下來就具有這種出色才華。
3.保持動機的兩個組成部分
繼續前行的理由和停下腳步的理由。你不再做自己當初想做的事情,是因為停下腳步的理由最終戰勝了繼續前行的理由。因此,你要保持動機,要么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成功地保持動機,通常包括這兩個方面。
4.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
留出固定的時間來練習,不受所有其他義務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擾。
要找出那些可能干擾你練習的事情,并想辦法將其影響控制在最小。
保證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健康。
將練習課的時間限制在1小時左右。
5.增強繼續前行的傾向
一旦你已經練習了一段時間,并且可以看到結果了,這種技能本身就可以成為你動機的一部分。
這就像我們不經常長跑一樣,跑到第二圈時候,真的很累了,但是再堅持跑第三圈、第四圈,后面會感覺沒那么痛苦了。
信念十分重要。你也許不如哈格那么幸運,有一位支持你的父親在暗中鼓勵你,但你一定可以從布魯姆研究的杰出人物的案例中吸取一些經驗:如果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實現某個目標,要么是因為你的水平已經倒退了,要么是因為你陷入了停滯階段,此時,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和你自己達成一個協議,你將盡自己的努力回歸到之前的狀態或者跨越停滯階段,然后你再放棄。到那個時候,也許你不會放棄了。
俱樂部的一個目的是鼓勵成員們積極參與當時的學術主題討論。富蘭克林創建這個俱樂部,不僅保證他自己經常能接觸到費城對學術最感興趣的人,而且給了他更強烈的動機來深入鉆研這些主題。他知道,自己每周都至少要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而且要回答其他人提出的問題,這使得他有額外的動力來閱讀和研究在那個時代的科學、政治學和哲學等學科中最緊迫的、在學術上最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這種方法幾乎可以在所有的領域或行業中使用:將對同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所有人聚集起來,或者吸引他們加入一個現有的團體,并且將團體的同志情誼和共同的目標作為達到你自己目標的額外動機。
這也是我們做菜根讀書會的一個動機,就是要做成一個讀書俱樂部。
6.精心設置目標
當然,刻意練習的核心是一種孤獨的追求。盡管你可能為尋求支持與鼓勵找到了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但是,你的進步很大程度上依然取決于你自己的練習。你怎樣在那種連續不停的專注練習中保持自己的動機?
最好的建議是精心設置目標,以便你能持續不斷地看到進步的實質性信號,盡管并不會總是出現重大的進步。將漫長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標,并且每次只關注它們中的一個,甚至可以在每次達到一個目標時,給自己小小的獎勵。例如,鋼琴教師知道,最好是為年幼的鋼琴學生將長期目標分解成一系列的等級。這樣一來,學生每達到一個新等級,便會產生一種成就感,既有助于增強他的動機,又使他在練習中看似沒有進展的時候,不太可能灰心喪氣。怎樣來設計那些等級,并不重要。
第七章:成為杰出人物的路線圖
本章包括四個部分:
一、三位女性象棋大師
拉斯洛幸運地生了三個孩子,全都是女孩。并且將它們都培養成了象棋大師。他們的父親使用方式和刻意練習原則不謀而合。
二、年齡和適應能力的關系
事實上,人們可以有效地練習,一直練到80多歲。隨著年齡的增大,人們的技能出現退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減少或停止了練習;有的人盡管年齡大一些,但依然定期參加練習,結果,他們的技能水平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大幅下降。
隨著年齡增大,身體的適應能力可能差了許多,但心理的適應能力依然十分強大。而且,心理和身體的適應模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三、成年人也可以培養完美音高
傳統的觀點認為,完美音高是非此即彼的命題:如果不從兒童時代開始訓練,永遠不可能練出來。訓練完美音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能某些成年人依然永遠也培養不出來,但如今很顯然,至少有些成年人可以培養完美音高。
四、杰出人物的階段
第一階段:產生興趣
第二階段:變的認真
第三階段:全力投入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
對未來的杰出人物來講,他們小時候與自己感興趣的任何事物之間這種好玩的互動,是他們最終對這件事物充滿熱情的第一步。
那些日后成為杰出人物的孩子,其父母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階段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哥哥或姐姐在從事某項活動,并且獲得父親或母親的關注和表揚時,自然也想加入進來,獲得父母同樣的關注和表揚。對某些孩子而言,和兄弟姐妹之間開展競爭,本身也很激勵人。
盡管父母和導師可以采用許多方法來激勵孩子,但到最后,那些動機必須來自孩子的內心,否則,它不會長久。
那些長大后成為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的孩子,也存在著相似的動機。他們有著“自加燃料、自我激勵的動機來從事繁重的工作”,盡管依然需要父母親和導師“情緒的和技術的支持”。
關于這些創新者,我們知道的一件事情是,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領域或行業中工作了很長時間,已經成為杰出人物,然后再開始開辟新的天地。
并沒有出現這些杰出人物認為的重大飛躍,他們的進展,只在局外人看來才是重大進展,因為那些人并沒有見證過所有那些微小的進展,而正是這些小小的進展,才累積成重大的飛躍。
第八章:怎樣解釋天生才華
本章包括五個部分:
一、破解天生才華
作者通過幾個實例來證明天生才華不存在。
二、“缺乏”天生才華的人
研究的結果與我在眾多的領域和行業中觀察到的結果相一致,不僅包括唱歌和數學,還包括寫作、繪畫、網球、高爾夫球、園藝,以及一系列比賽(如拼字大賽和填字游戲等):人們停止學習和進步的腳步,并不是因為他們達到了某種天生的極限,而是因為他們停止了訓練,或者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從來沒有開始過訓練。沒有證據表明,任何在其他方面正常的人,生來就不具備唱歌、解數學題或擁有其他任何技能的才能。
三、訓練VS“天才”
從長遠來看,占上風的是那些練習更勤奮的人,而不是那些一開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華方面稍有優勢的人。
四、換個角度看基因差異
練習是決定某人在某個特定領域或行業中最終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因此,如果基因在其中發揮作用,那么,它們的作用會慢慢消失,而以下因素更突出的作用會顯現出來:他有多大的可能性從事刻意練習,或者那種練習可能多么有效。以這種方式來看問題,會從完全不同的視角來觀察基因的差異。
五、相信天生才華的危險性
人類的天性是希望在他們做得最好的方面投入自己的努力,包括時間、金錢、教育、鼓勵、支持等,并且試圖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至于失望。這種想法和做法并沒有惡意,但其結果卻具有驚人的破壞力。避免這種現象,最好的辦法是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并努力想辦法去開發這些潛力。
第九章:用刻意練習創造全新的世界
本章包括三個部分:
一、用刻意練習原則教物理
再次通過一個教物理的實例,證明刻意練習的有效性。
二、刻意練習的前景
讓學生在某個領域中創建心理表征,有助于他們理解成功到底需要做些什么,不僅是在那個特定的領域,而且是在其他所有的領域。大部分人,甚至是成年人,從來沒有在任何領域中達到足夠的技能水平,這使得他們無法像杰出人物那樣感受到心理表征的真正力量,來規劃、執行和評估他們的表現。
因此,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達到這種水平需要做些什么,不僅僅是花時間,還需要進行高質量的練習。一旦他們懂得了在某個領域中要達到那種足夠高的技能水平必須要做些什么,那么他們至少從原則上理解了在其他領域追求卓越也需要做些什么。
三、創造全新的世界
我們人類在把自己命名為“智人”(Homo sapiens)這個物種時,準確地抓住了人類的特性。我們遠古的祖先包括直立猿人,或者稱為“直立人”,因為他們能夠直立行走,而所謂的“能人”(Homo habilis),也就是“巧手人”(handy man)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個物種一度被認為是最古老的人類,能制作和使用石器工具。而我們稱現在的人類為“知識人”(knowing man),因為我們認為自己獲取了大量的知識,與我們的祖先有著明顯區別。但是,把我們視為“練習人”(practicing man),可能是審視我們自身的一種更好方式,所謂“練習人”,是反映人在一生之中能夠通過練習來掌握自己的命運,使得人生充滿各種可能。
智人 Homo sapiens
直立人
能人 Homo habilis
巧手人 handy man
知識人 knowing man
練習人 practicing man
以下是本書的最后一段:
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改變。對已經在職場世界中打拼的成年人來說,需要開發更好的訓練方法,以刻意練習的原則為基礎,并著眼于創建更有效的心理表征。那樣一來,不僅能幫他們提升在當前的工作中運用的技能,而且使他們為謀求新的職業而發展新技能。我們需要發出這樣的信息: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潛力。
但受益最大的是我們的后代子孫。我們可以給孩子們留下的最重要禮物,是對他們能力的巨大信心,相信他們能夠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塑造自己,同時還創造一些工具來提升自己。他們需要通過發展和提高自己認為不可能具備的能力,親眼見證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潛能,而且不會淪為某種熟悉的天才論的人質。他們需要獲得支持和理解,以便以他們選擇的各種方式來提高自己。
最后,建設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技術快速改進,我們的工作、休閑和生活的環境不斷變遷的世界,唯一的答案是訓練這個社會中的人們,讓大家都意識到,可以掌控自己的發展并有所提高,而且懂得怎樣發展與提高。身處這樣的新世界中,我們每個人很可能都會熟悉和掌握刻意練習原則,并了解到它將使我們把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不斷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提高、完善和改進自己。
三、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總體來說我比較認同作者以下幾個大的觀點:
有目的的練習
大腦和身體一樣,對于處在舒適區之外卻離得并不太遠的“甜蜜點”上的挑戰,改變最為迅速。
技能和心理表征是一個良性循環:你的技能越嫻熟,創建的心理表征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的練習,以磨練技能。
刻意練習和其他有目的的練習的區別:首先,它需要一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也就是說,在那一行業或領域之中,最杰出的從業者已達到一定程度的表現水平,使他們與其他剛剛進入該行業或領域的人們明顯地區分開來。其次,刻意練習需要一位能夠布置練習作業的導師,以幫助學生提高他的水平。
我們要做一個練習人。
但是我認為作者沒有考慮并談論以下幾個問題:
心理表征的定義,不夠具體。
書里列舉了大量實例,有些實例略顯拖沓。
大量提到了同一個觀點,杰出人物是通過大量練習,而不是天生才華。
綜上,我認為作者提出的刻意練習,就是在某個特定的行業或領域,通過大量練習加上已知的最有效的方法讓人變的更杰出。從此做一個練習人,將練習作為我們工作和生活必需習慣。從思想和行動上練習起來、動起來。
四、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作者說到這是一本給想要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的人,有夢想的人,而我一直都有目標和計劃,還有想法,但是往往都事與愿違,所以這本書給了更佳明確的更佳有效的方法論。
總結:開始找一個好導師,跟著他進行大量的練習吧。尋找好的導師,是你要學習的第一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