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原則,說到底是十二個字:”表意清楚、立場堅定、語言溫和“。
清楚的表達自己要拒絕;一開始想好了要不要拒絕在張口,不要再談話的過程中搖擺不定;語言溫和的讓對方覺得你是真的沒有辦法幫,或者是有充足的理由不幫,而不是對他本人有意見或者是基于其他設什么不合理的理由不幫。
(1)小技巧1:說明拒絕的理由
表意清楚并不一定代表你要直白的說”不“,事實上,直白的說不而不說理由,對方一可能生氣,二可能認為你還有轉圜的空間。表意清楚是說清楚自己拒絕的理由和態度(當然不一定是真實的,但要是合理的,即任何一個合理的人處在你的位置都能理解你拒絕的選擇),讓對方明白沒有空間轉圜。這比直接說不,要更有效,而且更不傷面子。體會一下下面幾個例子:
A:你能幫我去XXX地方買個OOO嗎?
B:不行。
C:不行,憑啥啊,你上次也沒幫我。(組織一下語言,這個思路其實是對的,說明理由)。
D:我下午約了同學去XOX逛街,好晚才回來呢,回來可能已經關門了,之后我都不打算去那附近了,應該不會順路的,我想你還是問問別人吧。(解釋了原因,并且暗示了自己的標準是順路我就幫,不可能專程幫你去買東西)。
當然也會有臉皮比較厚的人,對于特別無理的要求,技巧之一就是詳細說明對方讓你做的具體內容,并且盡可能復雜的表述,讓對方知道你是要為她做很多事的。一般,稍微有常識的人,面對這樣的回復,都會知難而退。
又是以本人的為例:背景是當年讀書的時候,課本很貴,一本500+,因此大家會借圖書館的書去深圳印(在香港有版權問題不能?。欢鴪D書館又要坐車去山上,而且課本只可以借兩天,多了以每小時5元收費。
當時有個剛認識的同學,在周五上課的時候問我”你可以去深圳幫我把XXX,XXX,XXX這三門課的書印了下周帶回給我嗎?“(這三本書加起來應該妥妥的超過10斤了,一般來講,這類人請求幫忙的時候都會把事情描述的盡可能簡單)。
我反問:”你的意思是,讓我周六早上一早起來,做大巴到紅磡,從紅磡轉火車,火車轉到一半下車,走路去坐巴士,巴士坐到圖書館,然后借書,并且承擔每超過一小時就支付10元的成本,然后坐巴士下山,然后繼續坐火車到關口,然后冒著周末的高峰期過關,然后過關了打的去深圳大學,然后背著書走路二十分鐘找到一家打印店,然后印六本,最后再帶著你三本我三本還有圖書館的三本一共九本書回來,然后下周再帶著你三本圖書館三本總共六本書來上課?“
對方啞了一會,然后說”如果這么麻煩我跟你一起去吧“。
很多時候,對方的”小忙“其實一點都不小,或者對方說的很好聽,但說到底是用你的時間/精力/利益去換取他的時間/精力/利益,這種時候,不妨說清楚幫忙的具體內容。當然你未必要像我上面那么沖,你可以說,”啊這樣嗎?不過為了方便你了解,也讓你安心,我想跟你說下我做這事的流程呢,具體是……,你覺得這樣沒有問題嗎?“這樣語氣緩和很多,但是意思是一樣的。
這樣拆分,更多的一個好處就是如果你要拒絕,你可以以此為基礎說清楚你要花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繼而你拒絕就會顯得更加合理。
(2)小技巧2:提出備選方案
正如上面說的一個平衡原則,你否定別人的一條出路的同時,最好也給出一個差不多的解決方法,這樣起碼可以顯示出你是在為別人的問題思考捉急的。舉個栗子:
A: 你面試的西裝可以借我一下嗎?
B: 啊,我剛穿臟了,要送去干洗呢(如上所述,找原因,客觀原因為佳),不然下次面試就沒法穿了,你跟XXX不是身材差不多嗎?你倆關系又好,你不然去問問她?
再舉個栗子:
A: 你能去XXX地幫我買個OOO嗎?
B:啊,我最近不去那邊呢,不過我家附件有賣OXX,據說跟OOO差不多,如果你要的話我可以幫你買(其實對方如果特意要買什么東西一般都不會接受次有選擇,這個后半句是為了你自己說的)。
這么一看,提出備選方案是不是整個拒絕就會溫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