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日25日? 凌晨5:07
天氣:陰冷
地點:昭覺金帝賓館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自序 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醒著的睡著的人,有空就找朋友們聚會,時常喝到爛醉;經常熬夜,從不主動看書、運動;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視頻、讀八卦新聞、玩手機游戲;實在沒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大覺……下意識中,覺得這種無憂的生活會繼續下去。
>那時的我,雖然對本職工作非常投入,但業余時間幾乎被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占據:有空就找朋友們聚會,時常喝到爛醉;經常熬夜,從不主動看書、運動;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視頻、讀八卦新聞、玩手機游戲;實在沒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大覺……下意識中,我覺得這種無憂的生活會繼續下去。
直到有一天,因為意外,身邊兩位與我關系極好的朋友的命運軌跡發生了巨變。我忍不住問自己,如果這些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現有的一切被“剝奪”,我還有什么、會什么,又曾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什么?這些問題讓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我突然發現自己幾乎什么都不會!從那時起,一種從未有過的焦慮油然而生,我強烈地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要讓腦子變清晰,不再稀里糊涂;我要掌握更多技能,不再遇事無計可施;我要主動創造成就,不再被動承受現狀…
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從混沌到警醒,從迷茫到清晰,我慢慢解開了“愿望覺醒”和“方法覺醒”的秘密,知道了如何激發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如何變苦澀的毅力支撐為科學的認知驅動。當我把這些思考和方法論分享到網上后,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共鳴:他們驚訝于我在短時間內完成的蛻變,并主動給我發來反饋,說我的文章深入淺出,令他們醍醐灌頂,從而產生力量、看到希望,同時,他們也不斷拋來成長的困惑,希望我能幫助解答。從這些提問中,我看到無數渴望成長的人,于是決定在自我成長的同時幫助他人。
上篇 內觀自己,擺脫焦慮
我們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
>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借助本能和情緒的力量對危險做出快速反應,對食物進行即時享受,對舒適產生強烈欲望,才不至于被吃掉、被餓死。
同樣,為了生存,原始人還要盡量節省能量,像思考、鍛煉這種耗能高的行為都會被視為對生存的威脅,會被本能腦排斥,而不用動腦的娛樂消遣行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