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斯 ·埃里克森所寫的《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是學習領域的一本經典著作,它顛覆了關于學習的傳統認知,對于在任何行業或領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人,刻意練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我們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觀點,叫1萬小時天才定律,而這個概念并非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刻意練習的作者埃里克森就告訴我們,具有刻意練習下的1萬小時他真的有用。
首先,艾里克森為什么說通過訓練就可以成為天才呢?
莫扎特是大家公認的音樂天才,他在七歲的時候就舉行了大型的音樂會。讓音樂界廣為震驚,而且他在四歲的時候就能夠分辨任何音樂的音調,哪怕是像音樂的音調,這種能力是極其罕見的,大約在每一萬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有這種完美音高的能力。莫扎特這種完美音高的能力一直被當做天賦,是與生俱來的絕好例子。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真的是他天生的稟賦嗎?
實際上,作者分析說莫扎特所謂的天賦很可能也是訓練的結果。
要知道,早在莫扎特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已經全職來教他音樂。所以,是訓練鑄就天才。
過去,我們覺得在一些領域,某些人做得好,他就是有天賦,做得不好就是沒有天賦。有天賦呢,他把他的潛能挖掘出來就能成功。要是沒有天賦,你練死也沒用。你不是這塊料。
什么叫天賦,什么叫天才?
不就是天生的嗎。
可是作者打破了這個觀點。
他說,我們所謂的潛能是可以被鍛煉出來的。就像我們跑步可以鍛煉肌肉一樣,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訓練出潛能。艾里克森告訴我們,人的身體和大腦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呢。如果我們通過刻意訓練就能夠改變身體的適應能力,我們可以創造潛能和天賦,我們可以創造天才。
可能很多人會問,我也很努力啊,我也一直在接受訓練,可是我依然沒有成為絕世高手。
埃里克森說,沒有成為絕世高手,是因為訓練的方法不對。訓練方法是分為有效訓練和無效訓練,我們的大多數人常常陷入到無效的訓練當中。即使做足夠長時間的練習,也不一定有好的結果。
我們上學的時候,一定都有一個最刻苦的。坐在角落里的同學每天不停加倍努力地學習,可是每次考試成績都很糟糕。
有效的練習不等于長時間的練習也不等于重復的練習。只有正確方法的練習才真正有效。
那什么樣的練習方法才算是有效呢。作者說,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向有目的的訓練。
所謂有目的的訓練,是一種不斷改進的方法,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
另外,有目的的訓練還要有及時的反饋,如果你做完的訓練并不知道對錯,進步就會很慢。
最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跳出舒適區進行訓練。
一個業余的吉他手,他十幾歲就開始彈吉他,但他30年之后還用同樣的方法彈。哪怕他完成了1萬小時的訓練,他也不會成為天才。
為什么?
他沒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域,永遠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練習。這樣的練習效率極其低下。
有目的的訓練是要突破舒適區的訓練才能夠快速進步。
那么有目的的訓練就能夠練成天才嗎?作者說還不行
盡管有目的的訓練已經很有效的,但是它遠遠不夠養成天才級水平的能力
要擁有天才級的水平,就需要更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練習。
我們在討論刻意練習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那些努力勤奮訓練的究竟是什么是速度嗎?是樂感嗎?還是技術?
都不是。
作者說,我們真正訓練的是我們的心理表征。也就是我們在思考事物的時候對應的心理結構。
你有沒有發現,對同樣的一件事,新手和專業人士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是有差別的。
換句話說,他們之間的認知模塊,認知結構是不一樣的
而這種差別就是不同的心理表征。
對專家而言,他們能夠把復雜的信息組成一個個認知模塊。以這樣的模塊去思考處理問題,當他們遇到新情況時,就能夠快速地調出過去的認知模塊。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更加的高效。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判斷是否是刻意練習有兩個標準。
1.你所訓練的領域應該是有了合理發展的行業,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評價標準和很高效的方法。
第二,你必須要有一個給你布置訓練作業以及及時反饋的優秀導師。
只有這兩個條件滿足,它才能夠成為嚴格意義上的刻意訓練。
可是要按照這個要求的話,能夠符合的行業是少之又少。只能像下棋,芭蕾舞,音樂表演這樣的少數行業。才能夠符合。
像小提琴,他就屬于一個非常典型的能夠用刻意練習的方法訓練的行業。
因為他的技能組合相當的標準化,而且小提琴的演奏方法大多也是經歷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訓練和改進。
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他就能夠告訴你什么是正確的,甚至是最好的握琴方式。在跳弓的時候怎樣才能夠有效地移動琴弓等等。
這些方法如果你自己摸索,會走很多彎路,甚至是找不到。而有導師就會快很多。因此,在小提琴這個領域,往往會有很年輕的天才型選手出現了。那是因為他們能夠獲得一流導師的訓練,有成熟合理的技能和方法。只要持續地刻意訓練,就能夠成為這個領域中的天才。
但是大多數行業是不具備這個標準,很多情況下我們所從事的領域沒有一個高效成熟的方法體系。也沒有專門從事教練的導師。
那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仍然可以退而求其次,盡最大可能用刻意練習的原則來訓練。
同學們,這個俗語呢,就像學鳥叫你在樹林的玄鳥降,但有四只鳥落在肩膀上的,說明你就過了英語四級。但有六次一樣落在你肩膀上,圖說明你過癮。都有一群鳥落在你接受的。說明你成了鳥人。
什么是刻意練習的原則呢?
首先就是要明確我訓練要在哪方面能力進行提升。
其次,我們要盡可能地尋找這個領域最優秀的高手或者專家,甚至是經典的書籍。
目的是能夠讓我們和這個領域中高水平的心理表征進行比較。從而獲得高質量的反饋。
然后我們來研究這些杰出的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后,他可能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最后就是我們要不斷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去改進。
總之,只有有目的的訓練,那種讓我們能夠及時獲得反饋的,不斷確定目標而且跳出舒適區的訓練,才能夠讓我們快速的進步。《刻意練習》就為你介紹到這里。
閱讀,門檻最低的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