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

“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種層面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誼、收入、工作表現以及健康情況”。報告也指出了幸福和成功之間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成功(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方面)可以帶來幸福,而幸福本身也可以帶來更多的成功。

有一個說法,正向心理學是過去二十年來心理學上的最大成就。傳統上認為的 “先成功,再幸?!笔清e誤的,而絕大多數人是“先幸福,后成功”。因為一個幸福的大腦在記憶力、信息處理,以及判斷力等等功能上都要遠遠超過一個處于不幸中的大腦。而且,很多人即便獲得了成功,也會在短暫的快樂過后,陷入痛苦和迷茫。那么,到底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呢?

一本紅遍全美的書詳細討論了這一切,即是哈佛大學教授Tal ben shahar所著的 “正向心理學” 奠基之作《Happier》(中文翻譯為《幸福的方法》),作者的課程是為哈佛大學有史以來聽課人數最多的課程。正向心理學通常被稱為“研究人類最佳潛力的科學”。本書最后所提出的“幸福革命”如果成功,甚至將帶領人類進入新的紀元。

我不喜歡這本書有關書名的翻譯,如果是我,我大概會翻譯成《福不旁捐》,雖然有點文藝。書中將“正向心理學”硬是翻譯成“積極心理學”,一開始我甚至以為是另一個名詞。有關書中的引用,我會以自己的理解稍作修改,翻譯成我喜歡的樣子。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或許因為期待值太高,看完此書后,說實話:

我比較失望。

第一點,是因為此書并不專業。大概是因為要面對大眾讀者,世俗化不可避免??扇羰菦]有起碼的數據和論證過程,如何能夠說服人?再加上其內容本就接近大眾勵志類圖書,令我看得興趣缺缺,薄薄一本書整整一周才看完。心理學也好,其它學科也好,不應該試圖與其它社會科學割裂開來,只有與它們結合起來才能獲得進步。第二點,看完此書后,沒有一個清晰的framework將整本書的邏輯結構簡單地呈現在我面前,前后章節的很多內容事實上是重復的,這令我頭疼欲裂。

我并不是學心理學的,閱讀量也很有限,以華南地區農校軟件系的本科野生民哲君,我哪里來的膽量和知識去放肆去judge哈佛大學的教授呢?這一點我自己也很懷疑。但對于人生,我想每個在這個星球上生活超過二三十年的智人都有資格提出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除了自己所學的專業外,另一個專業就是人生。人生也是我的專業。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寫給我自己看的,為的是不停地思考與接近真理,為的是終老之前還可以看一眼自己在這個世上留下的想法,根本來說,為的是幸福。從內心深處來說,真理面前,寸土不讓,這本來就是我幸福的主要源泉。

我認為,書中最大一個問題,就是認定“一切都為了幸福”。

人和事業一樣,也有利潤和虧損。但不同的是,衡量人生成就的標準既不是金錢,也不是名譽、聲望或權力。衡量人生成就的標準應該是幸福。

我相信,看到這一句的時候,幾乎所有讀者都會默默頷首贊同。但是,這里有一個很顯然的邏輯錯誤——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并非自己的選擇。如果人可以選擇來不來到這個世界上,才會有“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為了什么”的因果關系,人如果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上了,就是為了生存,一切都為了活著,僅此而已。衡量人生成就的標準既然不是金錢,也不應該是幸福,事實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衡量人生成就,如果以幸福作為衡量人生成就的標準,就會與其他人的幸福度進行比較,由此也會掉入為了幸福而努力的“勞碌奔波型”的怪圈,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這種現象在當代社交媒體上演繹得淋漓盡致。這里,佛家之言比我說得文藝,也有趣得多。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督饎偨洝?/p>

再說一遍,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自己選擇的。如果一定要說為了什么,那就要在人生開始之前加上選擇。想象一下吧,你的靈魂站在世界的邊緣上,你的面前有兩個鍵,一個下凡做人,一個回去虛無,而促使你按下那個下凡的鍵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只能說人是為了體驗人生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不僅僅是快樂、幸福,還有痛苦、悲傷、煩惱、絕望,每一種人,每一件事,每一花一葉都值得體驗,當然,我會希望快樂和幸福占據大多數的時光。只有這樣想,才能輕松自如地到達快樂與幸福。

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岵?/p>

本書中另外一段話也說得非常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一個幸福的人也會有情緒上的起伏,但他會在整體上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經常被積極的情緒推動著,比如歡樂和愛,而很少被憤怒或內疚這些負面情緒所控制??鞓肥浅B,而痛苦只是小插曲。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明白無論遇到怎樣的悲傷、考驗或是波折,我們都應該為活著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樂并感恩。

不僅如此,書中認為人的本能就是排除痛苦,追求快樂,大部分時候確實如此,但不可忽略也有很多情況下,人的本能也在追求不幸福,如著名的約拿情結(Jonah complex)和科夫圖阿情結(Cophetua complex)。

“約拿情結”(Jonah complex)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一個心理學名詞。簡單地說,“約拿情結”就是對成長的恐懼。它來源于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 其代表的是一種機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后畏縮的心理,是一種情緒狀態,并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

讓我驚訝的是科夫圖阿情結在百度上幾乎完全搜索不到,而我認為這種情結深值在每個人的心里,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我在做民宿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來入住的情侶中,一般女方越是漂亮,男方就越是矬,這個定律幾乎百試不爽。我說的矬不僅是長相猥瑣,還有談吐的不知所云與目所能及的自卑。很多的時候,人們的潛意識總是有一股反作用力,于是輕易放棄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不該堅持的。不過感情的事情真不好說,我自己也會時常愛上完全不是自己喜歡類型的女生。絕大多數時候,人們確定地做出深刻改變自己人生的決定,卻并不清楚這樣做的緣由。當然,認清自己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一個害怕失去的人會通過讓他自己變得一無所有來保護自己。當我們感到幸福時,也意味著我們擁有很多值得幸福的東西,為了避免失去所擁有的,我們不敢擁有太多。我們為最壞的情況而擔心,所以一開始就已經把最好的排除掉了。

事實上,真正幸福的人是不需要看這本書的。王陽明心學對哲學貢獻最大的一點不是“知行合一”,而是“良知”,即按良心的指引,用與生俱來的智慧去做事。每個人的身上本就擁有這種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智慧,擁有幸福似乎無關知識,很多人在生命中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諦。后面,文中會再出現這個“良知”。所以作者說“在我的課程中其實并沒有什么是你們不知道的”,不僅因為社會思潮、哲學發展,還有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點點滴滴,促使我們去發現與生俱來的“良知”。

我每次對學生說的第一句話必然是:在我的課程中其實并沒有什么是你們不知道的。為什么?因為正向心理學是1998年才在美國創立的心理學新領域,其核心元素很多都是來自于中國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因此,許多中國朋友對正向心理學的了解其實比西方人要早得多。

以下的篇幅,我會吸收整本書的精華,重新構筑邏輯框架,總結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我會回到根本,解釋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我會提出如何獲得幸福,分別是幸福力(工具)和獲得幸福的方法(方式)。我能力有限,有考慮欠缺之處,十分抱歉。有反對意見的,請用嚴謹的邏輯來反駁,不然我不予回應。這篇讀書筆記的篇幅比較長,我希望不精通心理學的讀者耐心一點,不要馬上關掉這篇文章。這都是基本的人生常識,解釋起來簡單直觀,不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術知識就能理解。我已大量刪減不必要的內容,盡力使得文字簡潔,因為事情的本身就是復雜的,不用這么多文字不足以解釋清楚。


1.什么是幸福

快感 (Pleasure) 和幸福 (Happiness) 其實是兩個概念。如下圖,大腦釋放多巴胺 (Dopamine)的時候,讓我們感覺到很 “爽”,與其相對應的右邊圖片,即血清素 (Serotonin) 的釋放,帶來 “幸福感 (Happiness)”。

在書中,快感和幸福并沒有被區分開來,因為快感和幸福很多時候是同時出現的。但是幸福是安寧的,幸福一定是安寧的。幸福被分解為以下兩個部分:快樂(當下利益)和意義(未來利益),而此處意義才應該是真正的幸福。作者這樣解釋幸福的實質:是一個需要長期追求,永不間斷的過程。我在此篇中僅僅對幸福(Happiness)展開討論。

圖片發自簡書App

舉例說明。在陽光下愜意地躺在草地上遛狗子是快感,也有一部分幸福,因為你放松了自我的同時,幫助狗子獲得了快樂和令狗子得到成長。打理花圃獲得的快感不多,但有著期待著五顏六色的花朵綻開的幸福。酗酒、吸毒、濫交是快感,但完全沒有幸福。我在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獲得了巨大的快感和幸福。

再以召妓、約炮、戀愛三者來說明。召妓完全是快感(荷爾蒙+少量多巴胺);約炮主要是快感,被陌生又喜愛的身體安慰后,并會獲得兩三天的幸福(荷爾蒙+多巴胺+少量血清素);談戀愛的時候,是快感和幸福,尤其是知道要和對方經營一段長久的家庭關系,撫養子女,這才是有意義的未來利益(荷爾蒙+大量多巴胺+大量血清素)。

作者將人生模式分為四種漢堡模型,這是本書中非常重要的觀點。分別為:忙碌奔波型、享樂主義型、虛無主義型和感悟幸福型。你一定不能錯過這一章節的練習題:寫下你在四個象限里的經歷,這道題非常有益,我在此列出來,以供大家做題。

忙碌奔波型:寫下你人生中忙碌奔波的經歷,為什么曾經是那樣?你是否從中受益?你付出的代價又是什么?

享樂主義型:解釋一下你只顧享樂的時刻或經歷。你是否從中得到了很多?你損失的又是什么?。

虛無主義型:寫下那個特別令你痛苦的時刻,或者那個令你感到絕望、無助的時刻,并描述你當時以及現在對它最深刻的感受和想法。

感悟幸福型:描述一下你人生中某個特別幸福的時期或者經歷。發揮你的想象力,讓自己再回到那個時候,重溫一下當時的感受,并寫下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者這樣分從邏輯上來看也非常簡單,從意義(未來收益,或者幸福)和快樂(當下收益,或者快感)來看,忙碌奔波型沒有快樂,有意義但是沒有享受意義;享樂主義型有快樂但沒有意義;虛無主義型什么都沒有;只有感悟幸福型能夠享受意義。

人為什么要有快感和幸福、或者是痛苦、貪婪、嫉妒、懶惰等情感呢?有苦有樂,生活在人間的每個人必定如此,這也是人類的設定,文明的引擎。邊沁在《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原文第一章開宗明義地指出“功利原理”:

自然把人類置于兩位主公——快樂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們才指示我們應當干什么,決定我們將要干什么。是非標準、因果聯系,俱由其定奪。凡我們所行、所言、所思,無不由其支配:我們所能做的力圖掙脫被支配地位的每項努力,都只會昭示和肯定這一點。一個人在口頭上可以聲稱絕不再受其主宰,但實際上,他將照舊每時每刻對其俯首稱臣?!吳摺兜赖屡c立法原理導論》

不幸的是,我們生理機制的設定似乎總在讓我們的幸福感保持恒定。

人由于受意志的控制,總是充滿著痛苦??梢哉f,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欲望不能得到滿足時,就會陷入到痛苦之中;即使得到了滿足,快樂也只是非常短暫的。因為,人接著就會產生更多的欲望,從而產生出新的痛苦。但是如果沒有了欲望,人又會陷入空虛和無聊之中。 ——叔本華

上一篇文章說過,人腦并不是什么計算機,而是記憶提取器。如下圖所示,外界的發生的事件會導致人腦處理觀念(記憶),來決定下一刻分泌快樂還是痛苦的激素。人的思維模式是用語言來進行的,而隱藏在語言之下的觀念,我認為就是良知。因此,若是想要獲得幸福,除了人所在的環境外,唯一的方法是調整觀念。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或者看這本書的時候,改變了大腦中的觀念,所以也會更容易獲得幸福。這也是為什么人在看一知半解的佛經或者心靈雞湯之類的語錄也會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原因。觀念與真理無關。對于世俗的人來說,觀念很難改變,而且通常互相矛盾,所以對于一些人來說輕而易舉的幸福,對于另一些人來說難如登天。而這種獲得幸福的能力,我稱之為幸福力,在下一部分,我會詳細解釋如何提升這種幸福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論怎樣深入,現代科學能了解到的有關幸福的基本知識差不多就都在這里了。我閱讀量有限,有遺漏的部分,歡迎告之,不勝感激之至。而我一直深深地認為,哲學分為兩種:一種有關于人,一種有關于事理邏輯。而關于人的那部分,只有一種真理,就是科哲??普軙趯淼囊惶?,解密了大腦內的所有秘密后,將這部分統一,創造出一種大一統哲學,這就是關于人的絕對真理??赡芎軓碗s,很無聊,但這才是絕對真理。我們今天之前哲學家所成就的有關于人的那些格言,都將成為美麗的文學。


2.如何幸福

1.幸福力

幸福力即是獲得幸福的能力,我認為要具備幸福力,主要在三方面,一是自信,一是苦難,一是金錢。

著名的“明尼蘇達雙胞胎試驗”發現同卵雙生的雙胞胎有相同的個性特征,而且他們的幸福深度也相同。出于這個原因,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的幸福指數是受基因影響的。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幸福指數是由兒時的經歷生成的,成年以后就很難再去改變。

本書的作者認為,我們的基因只是一個范圍,不是一個設定值。有的人確實天生樂觀,有的人會有童年陰影。但所有人的確都可以變得比原來更幸福,大部分的人在追求幸福這一點上都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潛能。

而要追求幸福,首先要有獲得感受幸福的能力。這種幸福的能力,我用一個公式來概括,雖然顯得有點奇怪,往下去看,你會發現這里的邏輯很清晰。

幸福力=簡單+金錢

對于無知的簡單,我不屑一顧;而對于超越復雜后的簡單,我全力以赴?!绹罡叻ㄔ悍ü賷W利弗·溫德爾·霍姆斯

1).自信(知識、簡單)

自信是一切的基礎。擁有自信的人,會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一種氣質——這才是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事實上,我認為自信就是一種和諧狀態,自卑和自大是同一回事,驕傲的人會在自卑與自大之間不停切換徘徊,從未獲得過心內的一刻寧靜。美國心理學家盧維斯提出: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將別人想得很糟(盧維斯定理)。很多時候,自信是由我們的處境所決定的,但也不完全如此。我們來看一下大名鼎鼎的達克效應:

絕大多數人都停留在愚昧之山上,而開悟之坡是一個漫長的爬坡過程

我們必須接受自己的核心價值,接受真正的自己,把虛榮的東西拋開。我們必須相信幸福是應該得到的,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生來就有享受快樂和意義的權利。

在愚昧之山上的自信,就是無知的簡單,開悟之坡上的自信,即便可能永遠無法超過愚昧之山,卻是超越復雜后的簡單。這里提出一個獲得自信的最佳方法,就是知識。而且不僅是有關人生的知識,必須是大量的人類所知的一切知識,因為人類對這個世界了解的已經足夠多。對周遭世界越是了解,越能夠輕松自如地面對一切。注意,在愚昧之山上的人們,即便那里的人三觀畸形且具有雙重思想,這并不影響人們的自信。雖然有時候我覺得,自大的人每分每秒都很注重其他人的眼光,很多時候不一定能夠感受到幸福。而最好的自信是知識,知識本身會改變我們的觀念(記憶)分泌激素的方式,從此,我們就不會對一些本該放下的事情耿耿于懷,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大發雷霆,當然,遇到necessary的事情,我們也會狠下心來去做,哪怕會有多么殘忍、不舍或者恐懼(這也是一種溫柔,溫柔是最高級別的形容詞)。

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成長了,但其實沒有。長大應該是變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W絡句子

2).苦難(經歷、簡單)

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喜歡和兩種人交流:老人和12歲以前的孩子。歸其根本,可能是因為這兩種人的幸福力是最高的。你們還記得12歲以前自己的樣子么?我認為人的夢想,都是在12歲以前就萌發的,12歲以前的聊天是最有趣的,而我們12歲以后,就沒有那么干凈的聊天了。男人們聊天的內容通常都是女人、金錢,女人們通常都是有關自己、有關愛情、有關整容(整容很難獲得幸福,所有的幸福必須是真實的)。老人們是因為經歷過太多后,逐漸積累起生活的智慧。與老人和小孩們在一起,我通常會覺得古井無波,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輕松愜意。

所以書中有一句話,把我笑死了:

蕭伯納曾風趣地說:“人類的青春不應該浪費在年輕人身上?!?/p>

小孩子,就是無知的簡單;而老人,就是超越了復雜后的簡單。人生很短,了解人生是需要時間的。

在與死亡抗爭的過程中,許多病人進入了一種境界,而這種境界要比他們在生病前豐富得多。許多病人感到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有了顯著的改變:他們不再看重瑣碎的事情,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控制權,毅然放棄了他們不愿意做的事,加強了與家人及朋友之間的溝通,全然地活在當下。當一個人將注意力從瑣碎的假象上移開時,他便能更關注身邊環境,也能夠滿懷感恩地感受周圍的一切,例如季節輪轉、最后的春天以及他人的愛。我們不斷地聽到病人們說:“我們為什么要等到現在,等到得了癌癥之后,才真正學會重視與感恩生命?”

在眾人的敘述里,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們在聽聞噩耗之后,才開始充實地生活。他們還是一樣的人,沒有人教導他們如何生活,也沒有希臘的先知教給他們幸福生活的秘密,沒有醫生給他們吃什么催化劑之類的東西,他們更沒有去讀什么勵志的書籍。

但是,帶著他們長久以來一直具備的能力(之前卻無法使他們快樂),他們的生命改變了。他們并沒有學到新知識,卻發現了一些他們向來都擁有而沒發現的東西。換句話說,他們本來就擁有如何能更快樂生活的知識,而他們之前卻忽略了,或是根本沒有意識到。

如前文所說的良知,道家與佛家都認為,得道與知識無關,而是自然而發的。很難解釋為什么人經歷了苦難之后才會開始學會享受人生,這可能是因為苦難過后,不再認為快樂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歡樂心存感激。也有可能與人經歷痛苦后,大腦內部分泌激素的自我調整有關系。過度且長期的痛苦會引發抑郁癥,但很多人的抑郁癥都是屬于雙相障礙(Bipolar Disorder),更容易感受到痛苦,也更容易情緒高漲,這會令人開始去感受生命中原先沒有太多感觸的事物。苦難和幸福力不一定成正比,有的人經歷了苦難,卻會變得越來越抑郁,這是因為他并沒有真正地去感受孤獨,一個人在最孤獨的時候才能最像自己。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定理,從古至今被人們一次又一次地描述:

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泰戈爾《飛鳥集》

3).財富(安全感)

請先看下圖大名鼎鼎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在馬斯洛需求5個層次中,頂層的1、2、3是幸福,而4、5安全和生理是由基本財富決定的。我相信很多人在金錢與幸福的博弈中,依然會選擇金錢,這是因為人對安全感看得比幸福感更重,對于無論人類還是其它動物來說,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人的本能不是在追求快樂與幸福,只是在追求“不痛苦”。一個人的財富如果能夠撐起人的尊嚴和生存,這就足夠了,這個理性的人就可以去尋求更高層次的需求譬如說幸福。注意,這并不是說要滿足底層的需求才能開始滿足上一層的需求,這五層需求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同時存在的,只是有的人或許把底層的安全感看得太重,而有的人只要有夢想就能滿足,對生存壓力不屑一顧,對真理卻有著謎一樣的癡狂。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

獲取財富也有目標,“做世界首富”就是目標,人們也會為了獲取財富去做事,去學習金融學知識,人們也會從中得到自信,財富并不等同于幸福,財富帶來的是安全感,后面說的目標、做事、學習才會帶來幸福??韶敻粠淼男腋:椭R帶來的幸福相比,實在有天淵之別,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因為財富是對于整體社會而言的,一個人即便再有錢,總會有比他更有錢的;而知識是對于自己而言的,一個人獲得了一定量的知識后,就有能力獲得更多的知識。當今世界主流的社會思潮是:要happy不要money,財富只是獲取幸福的方式,擁有財富和幸不幸福是兩碼事。但我這里想說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就是幸福的基礎。如果在18世紀以前的農業社會,我這個公式會寫成:幸福力=簡單+土地。

而且,一個人擁有了足夠多的金錢后,也有了更廣闊的眼界和更多作為的能力,可以節省出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我從來很反對“坐在寶馬車里哭,還是坐在自行車后笑”的說法,數額龐大的財產不是幸福的本源,而是獲得幸福的平臺。那些嫁給金錢的女人是理智的,她們用自己的美貌換取了生活的安寧,如果可以將別人花費在賺錢買房上的時間用來學習、旅游和開發興趣,以經營家庭或者調配資產以期獲得更好的收益為事業,亦是一種很好的活法。金錢本身沒有價值,但有獲取其它有價值的事物能力。

金錢上的保障,可以讓我們向不喜歡的工作說“不”,或是不為賬單而煩惱。同時,賺錢的欲望也可以成為積極的挑戰,甚至給我們以啟發。但是,金錢本身并沒有價值,只是因為它可以帶來一些快樂的體驗,物質本身并不能給生命帶來意義或是精神上的財富。

2.獲得幸福的方式

獲得幸福的方式有很多,這里僅列出最重要的六種。

1).做事

我喜歡勞動?!哆@個男人來自地球》

以前我曾經認為,人在愛情中獲得的快樂是最大的。后來在修改我的小說《鮮卑絕歌》的那一個月的時間里,我突然進入了一種狀態,由此獲得了莫大的幸福感。在文中將這種狀況稱之為“心流體驗”,或者是“性愛模式”,其實最極端的說法應該是“神秘體驗”,那段時間靈感不斷地噴涌而出,就好像大腦在接收宇宙發出的信號。

我在那期間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第二天卻仍舊精神無比,連饑餓感都沒有。我甚至做夢那一兩個小時都在寫作。我并不是說整個過程都是快樂的,大多數時候是平靜的,有的時候甚至是痛苦的,可同時也是幸福的,無時無刻不是幸福的。我的身體在那種狀態快結束時接近崩潰,眼珠紅腫,骨瘦如材,膚色暗沉,有一天我差點沒從鏡子中認出自己,我對著鏡子又哭又笑,接近瘋子,盡管如此,我還是想繼續這種狀態,但我的身體又自發調整了過來。后來的幾年,我再也沒有辦法令自己進入這種狀態。當時的我知道我在寫一個故事,一個只有我才能寫的故事,一個從來沒有人寫過的故事。對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做到癡迷進去,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沒有之一

人類最好的時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標的過程中,把自身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之時。

文章的開頭說到,幸福的人更容易成功,不僅是因為幸福的人能力可以充分發揮,近些年很流行的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也解釋了一部分。當我全身心地去寫小說的時候,似乎全世界都在幫我的忙,那些地球另一處發生的新聞、路邊阿姨們的談話也成了我的靈感。

那真是神奇的時刻。我甚至開始迷信——世上確實有看不見的力量在幫我——只要你跟隨自己的天賦和內心,你就會發現生命的軌跡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臨,你所經歷的正是你應擁有的生活。當你能夠感覺到自己正行走在命運的軌道上,你會發現,你周圍的人開始不斷地給你帶來新的機會。不要怕,只要聽從你內心的召喚,當你迷惘的時候,生活就會向你敞開大門。

夢想,就是做夢都在想著要做的事,這是我經歷了神秘體驗后,對夢想的定義。喜歡的工作可以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不虛此生。當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選擇的權利,有的人的夢想就是賺足夠的錢然后和家人快樂的生活,這也能獲得幸福。有的人聽從了喬布斯“不要妥協,繼續尋找”的建議,并很幸運地找到了。作者將幸福的選擇畫了四個圈,如下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認為,有時候在最想做的事情中,還可以分為“最最想做的”和“能做好的”。如我自己,寫作只是我能做好的。

一種很流行的說法是,“我的夢想就是不勞而獲”,從實際上這是矛盾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從沒有意義的安逸中達到幸福的,不勞而獲帶來的是空虛和痛苦?!督^命毒師》中White在最后終于說了實話,他做這一切僅僅是為了他自己,“I was alive”。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不在于制毒和販毒帶來的財富,而是因為,他至少是在做事。

真正能夠持續的幸福感,需要我們為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快樂地努力奮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腳漫無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頂勤勉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2).愛情

愛情的幸福不僅是獲得愛情,而更多的是經營愛情。童話故事總是以“王子與公主從此幸??鞓返厣钤谝黄稹睘榻Y尾,可生活在一起之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難題。可以斗膽說一句,和沒有失過戀的人談戀愛,絕對是可怕的經歷??倳幸粋€人教會我們如何談戀愛,可等到我們學會如何去愛的時候,那個人通常已經不在身邊了。

導致親密關系破裂的一個原因是,人們誤以為找尋合適的伴侶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然而,一個美滿婚緣的第一要素以及最有挑戰性的事,并不是找到那個所謂“合適的人”(我并不相信世界上只有一個真正適合你的人),而是一段你用心經營的親密關系。

德國社會學家通過一個歷時十年的實驗研究發現,其實幸?;橐龅拿卦E不過是結合在一起的兩個人本來就是幸福的、開心的、樂觀的。而那些悲觀的人,在婚后大概也很難開心的起來,最終可能也會因不幸的婚姻生活而離婚。似乎打開幸?;橐鲋T的鑰匙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樂觀的、幸福的、充滿正能量的人。

3).學習

大地不曾負我, 須彌山和群山亦不曾負我, 負我者乃忘恩負義之小人。我渴望追求文學、音樂以及天地間一切知識,天文學、詩歌、舞蹈和繪畫, 世界有賴于這些知識。 ——大月氏遺族所發的慨嘆之聲,尼雅出土佉盧文書中的一首小詩

學習是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在做的事情。注意,我這里寫的是學習而不是知識,賺錢也是同理。在這里,知識與財富這兩者十分相似,知識與財富只能帶來安全感,幸福是在學習與賺錢的過程中才會發生的。事實上在經濟學中,知識產權與房產一樣也是一種資本,并且會在未來帶來資本收益的,這里知識也變成了財富?;蛟S在未來,知識與財富的關系會愈來愈緊密。

可能對很多人而言,學習已經是最幸福的事情了,甚至超過做事和愛情。邏輯上這算也是一種做事,不斷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的事情。人是一種“成體幼態”的動物,需要一生不斷地做事、學習,或者說,玩耍。我在老人大學里看見許多白發蒼蒼的老人從頭開始學習書法、繪畫、唱歌、彈琴并不驚訝,因為我們只有這樣才能夠享受人生。有一天到你老了你或許才會知道,最幸福的事情除了與家人團聚外,就是自身還有學習的能力,你會感受到,生而為人,你是幸運的??上驳氖?,這一種幸福是世上最容易獲得的,甚至大部分都是免費的,而且是取之不盡的。你可以上個知乎,或者去圖書館借書,下載紀錄片、豆瓣高分電影等等,就能夠獲得這輩子享之不盡的幸福。而通常你懂得的越多,在學習中獲得的樂趣也會越多,樂趣越多,就學習得越多,幸福就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有一種說法,我們的幸福感還不如原始人,而且每一代人的幸福感都在降低。我認為,是因為現代人的世界越來越大了。一是因為比較。在原始社會的部落里,最優秀的小伙子娶到最漂亮的姑娘,他就是部落里最幸福的人,可如今隨時隨地可見滿屏的南韓美腿小姐姐長腿小哥哥,再回頭看看自己,如何幸福得起來?二是因為環境。原始人必須最大限度地了解周圍的環境,才能運用自己的知識在叢林猛獸中存活下來。在原始人的部落中,我們清清楚楚地知道世界是神創造的,世界只存在于已知的幾座山之間,幾個傳說便解釋了目所能及的一切。所以《海上鋼琴師》里的主人翁最終選擇了留在船上,是因為那個世界是有限的。任何人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三觀,才能具備安全感。可我們留在岸上的人,就沒有太多選擇了,幾乎每個現代人都知道科學革命,可沒有幾個人知道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原理,經濟學、心理學又是怎么一回事,宇宙究竟有多少星系,甚至連最簡單的花園里種的樹叫什么名字,穿的衣服是怎樣制造出來的也不甚了解。只有最大程度地獲取這個世界的信息,才能對周圍的環境趨于了解,有了安全感,才能夠更容易幸福。

在《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里,作者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指出,在20世紀,每一代人的心理壓力指數都高過他們父母那一輩——不光是指沮喪,還有其他癥狀,諸如無精打采、頹廢、自怨自艾及強烈的絕望感。戈爾曼提到的正是當今社會越來越普遍的情感破產癥狀。所謂強烈的絕望感(虛無主義)來自于人們對自身的絕望,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克服這種情緒狀態。

作者提出兩種學習動機模式——“溺水模式”與“性愛模式”。溺水模式有兩個特點:(1)有從痛苦中解脫的強烈愿望;(2)一旦解脫,我們常會把那種舒適誤認為是幸福。此處與“奔波忙碌型”的生活方式一樣,大多數人的工作、學習都是這種“溺水模式”。但“性愛模式”卻提供了一種不同的學習方式。

在“溺水模式”里同樣會有這種達成目標后的高潮,但在“性愛模式”中,我們卻是從一開始乃至每一件事里都能得到快樂。

4).幫助他人

人類是部落動物,如果沒有小伙伴的幫助,以人類的體力是根本沒辦法生存的,也沒法在7萬年前走出北非大裂谷。所以對于生存第一重要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人類必須在互相幫助的時候獲得幸福感,才能繼續生存。

另外,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這就是著名的富蘭克林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不僅自身獲得幸福感,還會喜歡被幫助的人。所以,讓其他人來幫助你吧。我以前就超級不喜歡康德的道德論(康德說,如果一個人因為高興而去幫助人,那他所做的事是沒有道德價值的)。作者也認為:

事實上,就像哲學家艾默生所解釋的那樣:“人生最棒的補償,就是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在不顧自己的情況下衷心地去幫助他人。”

此外,幫助人能獲得幸福感,在某些情況下,殺人也能獲得幸福感。事實上,殺人是很快樂的,而且能夠上癮,設法安全地除掉一塊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只想說,雖然我寫下的幾乎都是正能量的句子,是因為這就是正向心理學的本來面貌,本篇所討論的仍是真理而不是道德。

5).與家人或朋友呆在一起

同上,人是群體動物,只有與人群在一起才能生存。對于最有才華的人來說,一定是孤獨的,但又不能完全遠離人群,他一定也偶爾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心理學家唐納德·W·溫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做過一個研究:在母親身邊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親身邊玩的小孩更富有創造力。當孩子們在母親身邊的一定范圍內活動時,他們的創造力是很驚人的,也可稱為“創造力圈”。在這個圈內,孩子們勇于去嘗試,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來,原因是他們知道那個永遠無條件愛他們的人就在身邊。

6).設定目標

我們可以設定不同的目標,比如取得好成績、買大房子,但當這一切實現后,我們仍然可能感到空虛。要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目標必須是自發的,它是為了實現自我存在的意義,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設定的。當我們有這種目標感時,那種感覺就像是聽到了“真我的呼喚”,它也被稱為使命感。就像蕭伯納所說,“這才是生命的喜悅,那種為了源自真我的目標而奮斗的感覺”。

幸福是過程,不是結果,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我在完成《鮮卑絕歌》這部小說之后,度過了一兩個月無比舒適、幸福的時光,然后我果然開始感覺到無聊和痛苦。原因并不是這部小說沒有多少人看,而是因為我沒有新的目標了。

我想如果問世界上任何一個20歲的雄性智人動物他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么,他的內心深處幾乎一定會說上遍天下的美女。我記得李敖在有一期節目說他的朋友說過一句話,說他很痛苦,身上沒有長滿7000條JB,無法上遍天下的美女,這令他感到痛苦,痛苦得快要死掉了。他痛苦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事情本身太難,他無法就此目標做出努力,來令自己向目標更近一步。

我在這里給大家一個建議,無論你近期的計劃是什么,都可以設置一個長期的、有一點點可能完成的終極目標。如我給自己設置的終極目標就是:去到太陽系外的一個類地形星上遛彎。這個想法太美了,我會為這個目標鍛煉身體,增強體魄,等待外星人的降臨。然而每當我仰望星空,內心總是充滿希望。


最后的話

書中的最后,作者提議將“物質至上”觀念轉變為“幸福至上”觀念,發動一場“幸福革命”,創造出一個新社會——使整個社會對每個人的存在都有更高、更清醒的認識,即幸福至上。我覺得是可能的,因為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觀念,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社會思潮(如今天我讀的這本書就是由西方傳入的)。以我認識的人來說,如今天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就比發展中國家的人們要懂得如何獲得幸福(當然是平均來說)。

我的總結依舊不夠完美,譬如說自信、苦難、學習在某些情況下三者可以是同一回事。我想每個人對于幸福的解讀都不盡一樣,我不敢說以上我的見解即是真理,半年后再看,或許大有不同。看著朋友圈里那些高頻率的圖片和視頻,我亦不敢說他們不快樂,他們有我不能理解的快樂,我只是懷疑他們并不幸福。有一種說法,在這個資本世界里,很多時候人即是產品本身。產品不是那個手機里的app,而是人自己。科技巨頭們利用心理學和生理學的知識來操縱它的用戶,使得他們對快樂上癮,可那并不是幸福,幸福一定是要以真實作為基礎的,一定要是有所收獲的。在快樂和幸福的選擇中,本能會選擇快樂。我只慶幸自己生在那個玩2D游戲的年代,現在的游戲更容易令人上癮,卻很難學到東西,而且很多時候竟然是痛苦的(尤其在放寒暑假的時候)。朋友圈里,他們的笑容越來越有技巧,可我從中絲毫感覺不到活人的氣息,打開一個視頻,我從未聽過那么詭異的笑聲,這笑令我渾身難受。他們總是笑得最開心的,可他們笑得像一張白紙,讓人覺得虛情假意,愈看愈讓人感到莫名的厭煩與無聊,在這笑容里不存在對生命的尊重,我覺得他們似乎從未存在過。

我有時候也喜歡用手機記錄,收到朋友發過來的視頻祝福,我也會感動不已,可大多數情況下,我仍舊喜歡用眼睛去記錄。就像我寫作一樣,我清楚地知道哪些話適合分享,哪些話適合永遠地藏在心底,一旦說出來,就像是丟失了一部分靈魂。當然,以上僅僅代表個人觀點,每個人都有寫自己人生的書的權利。

每個人死后都能自動變成一本書,書的內容就是死者的生平。這樣一來,有人成了名著,有人成了禁書,有人變成菜譜,有人變成地圖,有人是美圖秀秀使用手冊,有人是小旅館的開房登記簿……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我們讀著別人,做著自己,等著被讀。——網絡句子

最后,我有能力寫作這一篇讀書筆記的原因,是因為最近一兩個月我過的非常幸福。我很高興我有這樣的能力。當然,人沒有純粹的幸福,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無可回避的痛苦,人總會有脆弱的時候,即便是在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我依然有一兩天難過得想死,可我已經從邏輯上推翻了死的可能性。(請看我寫的另一篇《那些年,在我身邊死去的人們》)讀書是別人在代替我們的思想,我們只不過重復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要想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思”與“學”兩者需要結合起來。而僅僅在大腦中思考過也是不夠,你會發現當你寫下來的時候,與單單在腦中思考又會大為不同,這即是我寫讀書筆記的初衷。

本書旨在幫助你了解幸福的真相,更重要的是,幫助你過得更幸福。但是,僅通過閱讀本書(或是其它任何書籍)本身,是無法令你的生活發生任何實質性改變的。我不相信改變生活這么巨大的工程能有什么捷徑。所以,如果想要借由本書來幫助自己,你必須把它看作是一本練習冊,練習內容包括反思和行動。

我知道這種幸福得之不易。I messed up, I fucked it all the way up. 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有能力珍惜身邊的一切。在我的人生中發生過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經歷了一次次徹徹底底的失敗。如果你認為自己足夠幸福而不認同我以上所言,也許你才是對的,誠然如此,祝你好運。又或許,我是說或許,有另外的一種可能,就是你從未真正體驗過失敗,也未從真正體驗過幸福。如書中所言:

人類是多元化、復雜而各不相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通過記錄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超越那些基本原則,發現自己獨特的需要。

最后,以約翰·列儂的名言來結束本篇,并祝你也能幸福(注:下文的“快樂”是happy,亦可理解成“幸?!保?/p>

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么,我寫下“快樂”,他們說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 ——約翰·列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36評論 6 535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44評論 3 421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879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8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2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84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3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8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92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6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23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35評論 0 27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90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00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84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幸福的方法2018過年七天樂天天有的快樂 作者:泰勒本-啥哈爾博士畢業于哈佛大學,擁有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
    陽光131419閱讀 1,043評論 1 3
  • 歡迎大家來到“十天共讀一本好書”群第2期共讀的書目是《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爾本)獲取書本方式:1.購...
    高鈺珂寫作教練閱讀 560評論 0 2
  • 《幸福的方法》共讀打卡-**-20170331-第2天 一、自讀心得 本-沙哈爾用了四個漢堡定義了人生的四種不同態...
    潘少俠閱讀 951評論 0 3
  • 不知不覺暑假進入了倒計時,這幾天總是跟韓懿渲說你們快要開學了,你要做好準備韓懿渲問我老師兇不兇,我跟她說只...
    天悅59號怡依童裝童鞋店閱讀 94評論 0 0
  • 上周五發了工資,于是大家集體翹班。 這種情況不是因為發的太多,就是因為發的太少。 你猜我們是哪樣? 這個月的工資比...
    S貓閱讀 638評論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