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534,12-7-6,告子章句下7-6》
【"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
今天是丁酉年壬子月壬辰日,冬月十四,2017年12月31日星期日。
上一節,孟子列出五霸時代的"共同維護天下安定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五霸時代已退步到"誰的拳頭大誰說了算"的野蠻邏輯中,三王時代的文明成果由此開始遭到踐踏和破壞,但仍然保持著統一的天下觀,將天下視為一體,彼此承認對方的合法性和獨立性,通過這種相互的承認獲得自我的確認。
這一點,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具有重要意義。它認為,天、人、物、我四種關系處于有機的融為一體的觀念中,包括對自然。與之相對的觀念認為,自然是沒有生命的無機材料,這種觀念以滿足人類的欲望和需求為核心和第一優先考慮,以"人是萬物的尺度"為口號,對自然采取予取予舍的態度。引申到社會學范疇,這種觀念視他者為"有利"或者"無利"的算計對象,產生各種形態的個人主義,對他者采取野蠻的敵視與斗爭姿態,進入叢林法則的邏輯之中,將成為必然趨向。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以此為線索,分條縷析地作出精深闡述。
張汝倫老師指出,西方哲學,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贏在語言上,他們運用系統的語言體系,將意識、靈魂、精神各個領域的思想成果作了詳細的闡述。而我們中國的思想體系中,深藏著珍貴的瑰寶,卻吃虧吃在極度洗煉的語言傳統上。新時代的中國學子,要致力于運用語言的力量,將這些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思想,系統而有力地闡釋出去。
三年前,師父啟蒙了我;兩年前,師父指給我當代中國學子的使命:將中國思想傳播到西方,促進文明的交流。那時我也不懂這個宏愿竟然這樣艱深,中間又有人對我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的喪氣話,我既不能接受,也不能反駁,因為那時的我其實是置身事外,完全不懂,既不知道為什么做不到,也不知道為什么和怎樣能做到。
三年的學習,讓我看清這個宏愿何其艱巨而重大。
三年來,走了不少彎路:曾經一味耽著于國學之中,被師父一通電話罵醒;曾經無數次徬徨于其艱巨;曾經有無數軟弱的借口試圖將雄心拉回現實的考慮??支持我,強有力地支撐我,使我止步于放棄邊緣的是歷代圣賢大哲的精神。每天,我有半小時到四十分鐘的散步時間,我會背誦諸葛亮的《誡外甥書》和巜誡子書》,各兩遍,邊走邊默誦,抬頭望天,遙望天際,就會豁達很多:這是終將一死的生命啊,還有什么理由退縮和放棄呢!前賢往圣留下寶貴的思想成果,不是讓我們消費和裝飾庸俗的生活情趣,而是激勵我們以此為基石,學會認真而莊重的思考,學會有力而深刻的思辨,學會提出問題,勇于開拓進取。王夫之先生"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英維氣魄,并沒有隨著他的逝去而湮滅,相反,時間過得愈久愈加鮮活有力。
不管什么事,再過六年再說。這個時間期限的根據來自《學記》:"九年之學,知類通達,強力不返,謂之大成"。去掉已經過去的三年,我再籌劃出六年時間做學問。
言歸正傳。
這是最后一節,講解"為什么大夫是諸侯的罪人?"
諸侯設立大夫的目的,本意是幫助他和輔助他走正道。可是,現在的大夫已經沒有這樣的擔當和氣概了。"長君之惡"屬于軟蛋,更甚者,發展出"逢君之惡"的惡棍。
什么是長君之惡呢?領導的過錯已經很明顯了,卻做不到犯顏直諫,一味的去順從領導的話,事實上等于助長他的錯誤,這叫做長君之惡。這個罪行還算小的,因為過錯本來就在領導身上,其罪在于協助,是柔媚小人的性質,如果領導的過錯不是"造成嚴重后果惡劣影響"性質的話,屬從犯,或可寬恕。
逢君之惡的性質就惡劣了。簡言之,領導的過錯尚未萌動,他卻先意迎合,誘導他、撩他、往溝里帶,這叫做逢君之惡。這個罪行就該處死了。因為領導本來沒有犯錯,他主動去引誘,是陰險的奸人,屬主犯!
當今的大夫,都曲意逢迎,逞其逢君之謀,導致禍國殃民,使局勢陷入危亡險境,所以說,大夫是諸侯的罪人。
這種人,很容易造成"現世報",為什么呢?五霸得罪于三王,諸侯得罪于五霸,都是不同時代;而大夫得罪于諸侯,卻是同時代的事情,一旦諸侯自己覺悟過來,就躲不過現世報的后果了。畢竟,瞞得了一時,瞞不過一世。
這一切,根源在于孟子一直在呼吁的王道被丟棄在一旁。"歷史是往復起伏,螺旋式發展的"。讀之浩嘆!
孟子說:"惟大人可以格君心之非",格,是格正的意思。要想不做"長君之惡"的小人,就要把學問做到浩然正氣的境界,但凡有一絲茍且,難免長君之惡。
新年:為學問而生,與本質同行。
心法:篤定。篤,是加厚。定,是志有定向,九頭牛也拉不回的勇猛之力。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資治通鑒直解》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