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幼兒而言,他們整天都在做游戲,游戲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游戲。
? ? 把“有規則的競技活動(game)”、“玩(play)”和“樂趣(fun)”聯結起來,便構成了游戲品質的基本要素。即:游戲是饒有趣味的玩樂活動;玩是游戲的具體行為;樂趣是從游戲中得到體驗和情感。
? ? ? 德國生物學家、新達爾文主義者格羅斯說,游戲是兒童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無意識準備,是一種提升本能、學習生活技能的手段。
? ? ? 現代游戲理論有以下幾種。
? ? ? 一、精神分析學派的游戲理論。以奧地利弗洛伊德為代表,主張游戲是“受快樂原則”支配的,其表現為游戲能滿足幼兒的愿望,它是滿足的源泉。認為游戲的調節機制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游戲能實現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愿望;二是能控制現實中的創傷性事件。
? ? ? 二、角色模仿的游戲理論。由心理學家薩利提出,他認為游戲結構包括角色、游戲行為、游戲材料(玩具)、游戲著之間的角色關系等。
? ? ? ? 三、認知發展的游戲理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他認為游戲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愉快(純粹的樂趣),二是適應。游戲與認知活動是協調而不是對立的,游戲于學習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在游戲中得到練習與鞏固。
? ? ? 四、行為主義的游戲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
? ? ? 五、社會活動的游戲理論。主要觀點有:
? ? ? 1.游戲是一種社會反應性活動。
? ? ? 2.尤其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
? ? ? 在游戲中,幼兒積極的構思,選擇游戲的內容,確定游戲的主題、角色,發展游戲的情節,以實現自己的目的和愿望。
? ? ? 3.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幼兒會在游戲活動中表現得積極主動,他們希望表現自己的能力以及實現自己的愿望,并從成功和創造中獲得愉快。因此游戲能滿足幼兒的需要,能給幼兒帶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
? ? ? 4.游戲是一種需要成人指導的活動。游戲需要成人指導,但要注意指導的“度”,它并不是要求成人去安排、導演幼兒進行游戲。而是指在成人的引導下,使兒童的游戲對他們有益且由教育意義。
? ? ? 六、游戲的覺醒理論。游戲的覺醒理論又稱激活理論,它是從內驅力理論中演化出來的。覺醒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外部刺激或環境刺激;二是機體的內部平衡機制。例如,當幼兒對滑梯已經非常熟悉時,他們會感到厭倦,因為滑梯對他們的刺激已經很弱了。這時他們會選擇倒滑或者趴著滑,以此增強刺激,并保持在一個最佳激活水平上。
? ? ? ? 七、游戲的元交際理論。元交際理論是有人類學家貝特森提出的。元交際是一種抽象的交際,是處于交際過程中的雙方真正的交際意圖或所傳遞信息意義的辨識與理解。元交際是人類言語交際的基礎,元交際能力是理解諷刺、反話、幽默、笑話的基礎。幼兒往往缺乏這種能力,因而往往不能理解說話者的真實意圖。
? ? ? 以上各派的游戲理論,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分別論述了游戲的性質和游戲的功能,可以區分出三條主要的路線:一是偏重認知的路線,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為主導,強調認知的發展與游戲的關系;二是偏重情感的路線,以精神分離學派為先驅,強調了情感的成熟與游戲的關系;三是偏重社會性本質的路線,以社會活動理論為核心,強調社會的實踐與游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