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人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冬至,所以呢首先祝大家冬至快樂!我們這個課程呢,這一個月理論課應該會講的很少,因為大家都已經知道很多很多的理論,所以我們這里最主要的是注重落地實修。
當我們把這些練習的方法明白教給大家,把這些方法的理論讓大家簡單地知道以后,大家就可以去落地實修了。所以我們這里不講太多的理論,只帶領大家落地實修。
今天呢,我就是想跟大家講一下活在當下,就是如何的讓這顆心時時刻刻的在這個當下呈現出來,做我們真正的自己。
我們為什么這么痛苦?
人之所以活在痛苦當中呢,很多都是沒有活在當下,都是活在頭腦里面,把過去和未來一直的串聯起來,不停的在想著過去和未來的事情,沒有跟過去和未來劃清界限。
當我們想過去的時候,我們就會悔恨,我們就會自責。當我們想未來的時候呢,我們就會迷茫,所以我們永遠沒有活在當下這一刻。
如果我們每時每刻的都能夠活在當下這一刻的話,那么每一刻當下,它都會成為清凈無染的重生的一刻。
經常地活在當下這一刻的話,我們以前的記憶都會消失,一去不返。
那么內在的那種喜悅,內在的那種喜樂就會隨之浮現,那就是神圣的一刻,沒有過去、未來和現在,當下即永恒。
現在99%的人都是迷茫的,都是活在這個幻象世界里,被自己的觀念所束縛著,迷失自己。很多人呢,都是活在過去和未來里面,想到過去的時候,就糾結、后悔、痛苦,想到未來的時候,就恐懼和迷茫,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活在當下這一刻。
聚焦當下這一刻
當下的這一刻的時候,我們的意識是聚焦的,我們的能量也是聚焦的,我們就是激光的那個光,它無所不能。
當我們不斷的去活在自己的頭腦里面,活在過去,活在未來,活在事務當中的時候,就把我們內在的這個光給分散了,就好像手電筒發出的光,它是沒有力量的。
所以說當下這一刻,就是做我們真正的自己,直接呈現我們真正的自己。
我們的每一個言行,一舉一動,每一個語言,或者是耳朵聽到的,或者是吃東西,或者是嗅東西,這些呢都是我們內在的這個心在起作用。
如果在當下這一刻,我們沒有覺察到這顆心在起作用的時候,我們就活到了頭腦里面,就真正的感受不到這顆心的存在。
每一個當下,你都要知道自己。
就好像你在弄一個木偶劇一樣,你在牽引著木偶。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動作,一舉手,手動一下,或者是腳動一下,各種各樣的動作,你都要知道,指使著這個木偶的每一個動作。
當下我們要讓我們內在的這顆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我們的情緒。
當下我們自己開心了,我們要知道自己開心,我們緊張了,要知道自己緊張,我們恐懼了,我們要知道自己恐懼。
在我們知道的情況下,讓一切流經,不要死死的抓著這些情緒不放。當這些情緒來的時候,我們就看著它去流經。當這些情緒過了的時候就過了,一切都不要停留。所以永遠跟著當下的這個感覺。
當下呢,就是空空蕩蕩,心里什么都沒有。就是看著,承載著這一切的流經,念頭、情緒、事情、動作,覺知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一切都是流動的,一切都是動的,像流水一樣的,讓它去流經,不回頭,只往低處流。然后這樣子不斷的讓一切流經的時候呢,我們最終就流入大海了。
知道自己永遠是那個內在的、如如不動的那顆心。外面一切的表象,它都是流動的。讓一切流經,親愛的。
永遠問自己內在的這顆心
在生活中呢,我們要多朝向自己的內在,去感覺一下。比如說當下我想要做什么,當下我想要喝水,等一下我想要出去散步,當下我想吃什么,當下我想逛街……
永遠是問自己內在的這顆心,而不是頭腦去想的。頭腦去想,我想要去干什么,我給自己設定什么計劃,我今年、我今天要做什么樣的事情。永遠不是自己主動去想出來要做某件事情。永遠是問當下我內在,我感覺,我想要做什么,所以這個就是一種響應模式,頭腦不主動思考,是一種順流,有事情就接事情。
比如說現在,我要去見客戶,那你就去見客戶。現在呢我想去喝杯咖啡,那么我就去咖啡館喝杯咖啡。那么現在呢我想去吃飯,我感覺我想吃什么,我就去吃什么。所以呢永遠都是這種響應模式。
有事的時候接事,沒事的時候呢自己獨處。獨處的時候也很美好的,跟自己待在一起的時候,也很美好。看看書啊,然后自己去外面,去公園,獨自的坐一下,看著風景,這樣子跟自己的心呆在一起的時候,也是一種很美很美的狀態。
所以說就是來什么接什么。經過這樣一段時間以后,不斷的順流而下的時候,完全沒有自己主動的想法的時候,這個時候內在就會不斷地推動著你來做事,那么你的天賦才華呢,它就會自動的去顯露出來。
不需要任何費力的——順流模式
所以這個時候,它就是一種順流的模式,就好像你是溪流上的一個小船一樣,這個船是被這個溪流順載的,你不需要費任何的力,只需要在這個波濤上順流而下就可以了,所以這個時候呢,就是整個宇宙都在載著你前行,而不是一個人在前行,親愛的。
我們不用去想過去,也不用想未來,也不用想去賺錢,也不用想去開悟,只管活在當下。不回憶過去,也不想未來。
所有的念頭流經,所有的情緒流經,所有的事情放過去,賴過去。
不管說你現在是處于負債,不管是你現在是處于家庭暴力,不管你現在是處于婚姻不美滿的狀況下,看著這些事情的時候,放過這些事情。
有情緒的時候讓它去流經,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用內在的如如不動,看著這些一切的去流經。過去、未來兩頭斬。
那么現在呢,就只剩此刻的當下,你只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存在著,你就是那個如如不動的虛空,看著這個萬事萬物在流動著。
這樣練習一段時間以后,你內在的力量必然生起來,你就是一種順流的模式。
當下呢,心上什么都沒有,空空蕩蕩,沒有一絲的等待之心,也沒有任何的用力之處,沒有過去心和未來心,也沒有等待的心,這是一個本然的狀態。覺知著自己一切的言行和舉止、念頭、情緒。
然后當下這顆心沒有任何力量,沒有任何的費力,它沒有一絲的用力。所以說呢,當下的心是空空蕩蕩,心是非常的放松,沒有一點點概念,什么都沒有。
所以有的活在當下,好像有一本書叫做《當下的力量》,這個當下是沒有力量的,這個心沒有一絲的用力,沒有一絲的牽掛在上面,就是空空蕩蕩,什么都沒有。
不要去到場景里
有的活在當下,它會把人帶到情景里面。他是落在當下的這個情景的概念里面,去感受這個情景,跟這個情景去合一,其實它是跟這個當下的幻象的畫面合一了,他找不到這個覺,他只能跟當下的這個畫面情景合一,時間久了呢,他就會出現一些作品出來,但是他找不到這個覺和這個真相。
還有一些就是把大家帶到那種高級感受里面,也都是帶到那些概念里面去了,沒有真正的找到這個空、這個無。
禪宗的這個當下呢,它是大腦沒有任何的概念,大腦沒有過去的記憶,也沒有未來的計劃,也沒有當下的情景,此刻呢也不停留。
這個就是當下,就是達摩祖師說的“見而未見,聽而未聞,嗅而未嗅”,黃檗禪師說的“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終日行走,未踏著一片土地。”
不要去到感受里
這個當下就是知道就好,就是這個“知”,不去到那個感受里面,就是淺淺的知道就好。不深入到那個情景里面,也不深入到那個感受里面。
所以大家這一點要非常的明白,非常的清楚。時間久了以后你才能從這個幻象世界里面脫離出來。
我們現在99%的人呢,都是活在這個幻相世界里面,覺得這個身體是自己的,覺得身邊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沒有幾個人是活在當下。當你活在當下一段時間以后,你就會明顯的覺得,這個世界是一個幻象,每一樣人、事、物,都是那樣的不真實。它就是一個幻象。
當下就是——你在覺的狀態
所以呢這個當下,它不是一個時間的概念,當下是一種存在的狀態。
比如說我們在走路的時候,像這個練習當下的時候呢,我是練習走路練習的比較多,所以說也是經歷過來的,剛開始也是去到跟萬物連接的那種感受里面,但是走著走著呢就覺得不是這樣子了,所以我們不要去到感受里面。
當你就是不斷的就是看著自己的走路,心經里面不是講到有一個觀自在菩薩嗎,觀就是又見,就是又看見自己在走路,就是看著自己在走路。看著自己的腳,或者是你把意識集中到一個點,比如說你的手在甩,你就把意識集中到你這個胳膊上面,一個胳膊上面,不停的去看著,去知道自己的這個手在動,那么這個時候呢,你就是在一種“觀”,在一種活在當下的狀態。你只是知道你的手在動著就夠了。 所以說就是離開走路。
如果有念頭的時候呢,讓那個念頭自然的起,自然的落。當你一發現自己有念頭的時候呢,你不要去排斥它,不要去壓抑它,當你越壓抑它的時候呢,念頭它就會越來越多,然后那個念頭會更多的爆發出來。像那個石頭壓草一樣,它是壓不住的。所以說當你發現自己有念頭的時候,這個念頭呢自然就停下來了,這個時候你的腦袋就是就一片空白。
這樣子你再繼續的去到動作里面。就是這樣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練習,不斷的拉回來,把自己的心拉回來。這樣子就成為一個觀察者,一個旁觀者,去觀察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先從動作開始
這個走路呢,動作是比較大的,練習比較容易,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可以練習走路,或者是一些大的動作,來讓自己去觀察,去看著自己的這個動作,知道自己在走路。
很多的家人他跟我說,看書的時候就沒辦法帶著一份覺去看書。那么沒有關系,因為你剛開始練習這個覺,因為看書是比較細微的動作,你可以先從這些大的動作開始,練習久了以后,你看書的時候自然而然的,也是處于這個覺察狀態,一個覺的狀態,一個觀的狀態。
讓心承載一切
永遠要知道,我們的心是載體,我們的心上承載著我們所有的動——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為、我們的動作、我們的念頭、我們的情緒。所以如果我們心上沒有這些被載物的時候,我們的心是什么樣子?
我們的心本來就是空無,是無限,是如如不動,對不對?所以那個心呢,它才是我們本來的樣子。
所以六祖惠能,也說這個心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不生不滅,能生萬法。”六祖惠能大師當年也是這個“活在當下”用的特別特別的好,所以他提倡的就是一個動中禪。內在的如如不動,承載著外面的千變萬化。你看他當年一個字都不認識對不對?他當年就是八個月每天的舂米啊,每天的砍柴,就是在觀察著,知行合一,自己的心跟著這個動作,知道自己在做任何的事情。
我們在這個做動作的時候,我們永遠知道,這個心要跟上,這個心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這樣就可以。
放下自我的時候,也是在當下
還有一個我要說一下,就是當我們跟萬事萬物合一的時候,當我們跟所有人合一的時候呢,我們就釋放了我們所有的角度,看問題的角度,還有我們的概念,還有我們的信念系統,還有我們的這個習氣,回到自己的中心。
到了這里的時候呢,我們就會允許一切的發生,允許任何人如他所是,我們就會順著一切人事物,自然而然的去流動。
所以說當我們放下自我的時候,無我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就擁有全部。那么當我們放下自我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也是在當下。
所以大家要明白,當下的概念有很多個。
當一個人能夠放下自己這個身體,認為這個身體不是自己的時候呢,他就放下分別、執著和妄想,對所有人都會產生無條件的愛。知道自己真正是誰、知道自己就是全部、就是一個整體,所以就能圓融一切。當你的心量能包容整個宇宙的時候,那么這個也是當下,活在當下。
不要活在頭腦里
很多人呢都活在頭腦的層面,不停地想,不停地起念,不停的思維。比如說我們早上起來的時候,我們洗臉的時候呢,我們就會想著下一刻:我們會不會塞車呀,或者是想著上班的事情,吃飯的時候想著等一下要上班的事情,或者是等一下出去要有什么事情啊。
永遠沒有活在當下這一刻。比如說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我們想著去等一下去KTV,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我們又想著孩子或者是老婆,再就是走路開車的時候,我們又想著別的事情。那么這樣子呢,我們永遠都沒有活在我們自己這里,我們都是永遠活在了別的場景和別人那里。
所以永遠都是活在未來,沒有活在當下。他把自己的心永遠是放在了別的地方,沒有放在當下這一刻。所以他不知道,他把自己的心永遠都放在了虛妄里面,永遠沒有把這個心放在自己這里,所以很多的精力呢,都消耗在那些無謂的虛妄、妄想里面了。所以這樣子會整天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的。所以妄想是消耗人的精力最多的。
所以六祖惠能說這個活在當下呢,就是:穿衣吃飯,抱一守一。我們吃飯的時候呢,要在吃飯這里。要知道自己在吃飯,頭腦和妄想呢,時刻的都要放下來。
不要活在內容里
還有就是我們在吃飯時,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這個吃的內容上,或者是工作時放在這個工作的內容上,或者說我們生氣的時候,跟著這個生氣走了,活在這個內容上的時候,我們也沒有活在當下。吃飯的時候去感受到自己在吃,那個味道,吃什么,去到這些內容上,走路的時候感覺到自己走在這個內容上了。所以這些呢都是去到了內容上,這個也是不究竟的。
心空的時候,就是當下
那么當下是什么呢?就是我們心是在一個空的狀態下,心里什么都沒有,就是知道自己在吃,就是知道自己在走,就是知道自己在工作。就是知道,但是不深入,沒有去到那個“受”上面,這個心永遠都是空的。
這個心空的狀態下呢,就是當下。
所以大家不用深入的去到當下的內容,深入當下的感受,那些都還是把我們帶進這個幻相世界。所以心經里面佛說“無眼耳鼻舌聲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所以說我們要明白的知道這顆心呢,它就是一個空的狀態,就是什么概念都沒有,空空蕩蕩,就是一個知道的這個狀態。那么我們的頭腦呢,就是每一刻都在不停的動,從來沒有活在當下過。所以一切的念呢,都是從這個空空蕩蕩的心生起來,最后又回到這個空空蕩蕩的心上來,所有的情緒呢也是,所以它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這顆不動的心。
當下的這顆心呢它是不動的,動的呢永遠是心上的。載體是不動的,被載物是動的,所以我們要回到自己的本心上,站到自己的本位上,站到自己的載體上,看著被載物的生生滅滅,就是當下。
做自己的觀照者
怎樣做呢?就是看著自己在動,看著自己在尋找,看著自己在說話,看著自己的情緒,看著自己的念頭,讓這些動的一切流過,那么這個本體,這個載體它永遠是不動的,讓載體承載著這些動,讓一切流經。
活在當下呢,就是要做一個旁觀者,一個觀察者。就是要觀察自己的言行舉止,所有的情緒,所有的念頭,當我們不斷的觀察的時候,我們就合一了,我們就離開了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
這個當下,就是我們的空性
所以這個當下呢,它就是覺,當下它就是知,當下它就是我們的空性。
在這個空上面什么都沒有,如果給它放上一個什么東西的話,都沒有任何的意義,本來無一物,空空蕩蕩。
所以一旦這個“覺”這個“知”上有內容的話,就離開了當下的含義了,所以當下呢,是什么都沒有,是空。
所以當下的這個空,我們內在的這個如如不動呢,它就是什么都沒有。這個空呢空空蕩蕩,什么都沒有,但是這個空里面又含著萬有。所以這就是空生萬有。所以呢這個空沒有其他任何的意義,就只是空。沒有任何的概念。
覺到萬物合一
那么如果我們練習久了的時候呢,我們帶著內在的這個空,這個如如不動,去感受著當下任何的一些動的時候,那么這個空它就會自動擴散開來,這個覺呢就會自動地擴散開來,那么就會覺知一切。
如果能夠真正的練習活在當下,練習了一段時間以后,那么當下即空,空即一切,那么你就會感覺到,當下感覺,你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你,你就會跟萬事萬物合一了,親愛的。
所以一定要多多的去練習!我們在這里所有的理論,都是讓我們去明理,最主要的還是要大家多去練習。誰練誰知道,誰吃飯誰飽。所以說你練習的時候,這個感覺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佛說“不可說,不可說”,這個是說不出來的。蘋果什么味道,你自己吃了才會知道。
這顆心,才是真正的我們
我們切入這個當下的方法呢,就是首先要明白這顆心,內在的這顆如如不動的心。心是一切,心就是空,心是載體。所有的概念都是從這個心上生起來的,所以呢都是心上的被載物。
所以說人們如果生活感到混亂了,都是因為不知道這顆心的存在了,隨著幻象世界去走了,活的顛倒了。把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來的那些信念系統,或者是這個身體當成自己,把自己本來的面目,把這個心真正的忘掉了,把自己真正的忘掉了。所以說我們就活在了顛倒夢想中,也活在了無明當中。
所以現在我們要正過來,我們就是要明白,這顆心才是我們。這顆心無形無相,無色無味,無邊無際,這個如如不動的心,才是真正的我們,這個就是明理。
所以不識自心,修行無益。
總結
我們現在總結一下如何地活在當下。
知道自己一切的動作,知道自己一切的念頭,知道自己一切的情緒,知道一切自己的事情,都過,讓一切流經。過去、未來兩頭斬。
所以說就是一種流動的狀態。內在的如如不動,承載著外面的千變萬化。
當我們內在的這個“覺”、這個“知”、這個“如如不動”時刻的出來的時候,我們就很快的切入空性,那么接著你的切入空性就是開悟。開悟以后呢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所以才叫悟后起修,親愛的。
所以家人們,大家現在就可以多去練習這個活在當下。一定要多練習!誰練誰知道,誰練誰切入這個境界。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么多,祝大家節日快樂,感恩大家!
整理:心自在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