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女生,我并不是特別愛運動。
很小的時候,有同學來家里玩,看見媽媽和她們一起踮著腳跳繩,我也羨慕的不行,可跳繩到了我手中,立刻笨拙了許多,我的腳會不由自主抬得老高,落下的時候又會很大聲的“砰砰”作響,但實際上我并沒有跳幾個連續的動作出來。
跳皮筋也是,踢毽子也是,跳遠更是,沒有一樣可以拿得出手,我心下琢磨自己肯定是沒有運動天賦了。媽媽那會是有名的運動健將,尤以百米擅長,據說不跑第一都不下場,不知為何有了我這么一個沒有繼承絲毫優秀運動品質的孩子出來。
上了大學,體育名副其實成了我的拉分項目,是向下拉分。還記得大學第一次考試,我總分年級第一名,看到專業課的每一科成績都在耀眼的向我揮手,直到我看到“體育”一欄的成績,呵呵,這么低的分數還能讓我總分奪魁,同學們可真給面子。而后,雖然我繼續在體育課上發奮圖強,事實證明我真的不是那塊料。
于是,我也就不在乎體育的成績了,真心學點自己感興趣的細分領域吧,排球我怕疼,籃球我不愛好,羽毛球打的不好,乒乓球我不擅長,游泳我不會,滑冰是季節性運動……想想還挺喜歡踢足球的,雖然初中時鞋壞了幾雙水平還是老樣子,但看到我踢球同班男同學守門員給面子的表情終究還是有點小成就感的。
思來想去,大學體育課選課時,我選了“太極”,技術手法我已經不擅長了,只能多用點功,多記記“野馬分鬃”、“白鶴亮翅”終歸沒有錯。奈何我身體協調性又極不好,做出的動作細思極丑。
自己有了娃,想著他可以多運動運動,權當鍛煉身體,這種想法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找到理論依據的同時還拓展了思路,運動可以增加多巴胺的水平,而且如果堅持某種鍛煉計劃,大腦動機中樞的腦細胞會迅速產生多巴胺受體,讓我們變得更積極。我們正建立新的神經通路,或者可能正在把廢棄生銹的通路整修一新。雖然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形成一種習慣,但一旦做到了,那么大腦產生優質營養肥料的效率就會越來越高。
不過,如果真的不喜歡運動,就不要勉強自己,有可能我們的基因天生就不喜歡運動。但可以嘗試著從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開始,多了解了解運動的好處,比如運動通過改善大腦內所有重要的化學物質來強健大腦;讓大腦發揮最大潛能,提高學習力和記憶力;運動還能改善情緒和注意力、減少壓力和焦慮,預防成癮,控制并調節激素改變帶給女性的營養,防止甚至逆轉一些大腦老化引起的衰退……
現代生活帶來了諸多的心理問題,如果通過有效的運動方式來緩解焦慮,釋放壓力,將會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