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吃驚的發現啊,距離上一次的記錄,已經有十六天了。這十六天天翻地覆了,首先,不再執著于數據分析的demo啦,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什么事呢?重新找工作。
4.10星期一對我進行了一次考核,然后CEO告訴我差強人意沒有預期表現好。但是實際上結果是水平基于顧問跟高級顧問之間,也就意味著看你怎么比了:如果你是直接按實施顧問的標準去評判的話,那確實不可能,資深顧問嘛怎么可能高級顧問的水平都達不到呢?但現在我是CSM,怎么能以衡量實施顧問的配置系統的標準去看看CSM?那評價標準就有問題了。其實也是有做過準備的,而且我自認為比廣州這邊的小伙伴們講的都好,只是考核的標準不一樣。好,這也算了,即使是這樣子,說是要那個轉崗做具體項目,我覺得,只要是另一個主要原因跟廣州Ld沒那么僵的關系問題也不大,但是,和CEO申請了兩個月的緩沖期之后出人意料的是銷售居然一點時間都不給我留,更不同意轉崗。然后HR談話,然后我思考一晚,決定走人。但有條件:找到下家。經過和HR以及COO的溝通,以及周三和CEO的電話溝通,最終搞定此事。
4.12周三起就是各種找工作中,第一想到的自然是獵頭朋友,當天晚上把CV整理好,周四上午發給他們,結果跟上次一樣然并卵,沒有合適的職位;然后想到的渠道就是脈脈啊HR朋友啊,嘿嘿,這個真的幫了大忙啊;第三想到的渠道嘛是三大網,獵聘智聯51job,但果然這類傳統渠道效果差,反應慢,互動體驗糟糕。最終的能幫我搞定offer的是脈脈,很幸運的是4.15星期五下午收到了來自新單位北京總部hr負責人的電話,然后電話算是通過了面試,然后周一本來還有個面試,但hr負責人上午居然4.17直接給了我offer,結果面試變成了面談聊天。感概天時地利人和。
2周完成交接儀式,同時痛定思痛,我是要反省自己了:
不主動、不積極溝通,搞不定關鍵人物。不是站錯隊的問題,而是本來不需要劃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