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05-0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進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真正意義上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若按我國現代氣候學(候平均氣溫)的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17][18]進入立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補充營養物質,采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16][3中文名立夏外文名,代表寓意夏季的開
古人立夏要稱體重?
立夏|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立夏習俗有知道多少?
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真有意思
立夏造物主的奇妙饋贈
地道風物
走過太姥山,爬上桐木關,蹚過三坑兩澗,立夏時節,與好茶入夏
《立夏》廖夢得
廖夢得邊塞詩人
立夏習俗知多少?古代皇帝要祭祀,如今斗蛋稱人,你都玩過嗎?
浩然文史
“立夏”起源于古代祭禮,你知道與立夏有關的這些習俗嗎?
《立夏》
今日立夏:不只是節氣,還是杭州人的立夏節,已入選國家非遺
浩然文史
【今日#立夏#,#一起迎接夏天#!】
立夏祭神,冰火兩重天——你不知道的立夏民俗
浩然文史
歲時,立夏。
菊齋
歷史軼事
皇帝把冰塊賞賜給大臣,老百姓吃三鮮:古代這樣過立夏
立夏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適中,谷雨采茶
立夏
地道風物
立夏今至,古代官員德賞賜
劉備之子劉阿斗
立夏養生攻 |
鄉人原是客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05-0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進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真正意義上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若按我國現代氣候學(候平均氣溫)的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
進入立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補充營養物質,采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
立夏
外文名
The Beginning of Summer[1]
代表寓意
夏季的開始。
風俗活動
斗蛋游戲、嘗新活動
公歷時間
每年公歷5月5或6或7日
百科天文館
探索神秘星空 每天知道多一點
天文歷法氣象變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民間習俗文學創作起居養生
歷史淵源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為立夏。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又根據天氣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對應節氣中最重要的“八節”,還產生了民俗節日中最重要的“八節”,即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19][20]
立夏
關于立夏,元人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為:“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說春天的植物到這時已經長大了。所以,江南的立夏習俗里有所謂的“見三新”,就是吃些這個時節長出來的鮮嫩物兒,如典型的“三新”有:櫻桃、蠶豆和竹筍,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換為青梅、麥子、豌豆之類。除了吃,當然還有玩,甚至還是連吃帶玩,那便是立夏日里最著名的游戲:斗蛋。[2]
天文歷法
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北斗
氣象變化
立夏以后,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22]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南方地區普遍高溫潮濕多雨,秦嶺-淮河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少雨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21]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前后,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可能進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區還處在春季,在東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區,這時候甚至才剛剛進入春季。
五月槐花飄香
進入立夏節氣以后,在長江中下游和華南,5月中旬的雨量迅速增大,而此時的華南,也進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此時的暴雨往往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地域上的廣闊性和強度上的猛烈性特點,在兩廣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閩江水系,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現在這一時段,民間有"立夏、小滿,江滿、河滿"的說法。立夏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這時華北、西北等地氣溫雖然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比較強烈,天氣十分干燥。
物候現象
明人《遵生八箋》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
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說的是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3]
立夏三候
《逸周書·時訊解》有:“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螻蟈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4]
農事活動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采制。華北、西北等地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后的干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種棉防蟲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立夏時節主要防治番茄早疫病、灰霉病、葉霉病等,黃瓜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等,茄子褐紋病、綿疫病,豇豆銹病、根腐病等。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蟲、菜青蟲、跳甲、潛葉蠅等。
民間習俗
合集風暖人間草木香,立夏的由來與習俗,你知道嗎?
|到了立夏節氣,吃立夏飯嘗三鮮,關于立夏這些事,你知道嗎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深層次上,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系到自然節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
立夏是什么
“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到底是什么意思?
立夏到了,為何還是一片春光?
查看更多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說
立夏吃點啥?這事兒北方人完敗!
地道風物
走過太姥山,爬上桐木關,蹚過三坑兩澗,立夏時節,與好茶入室
若雨茶室
浩然文史
“立夏”起源于古代祭禮,你知道與立夏有關的這些習俗嗎?
今日立夏:不只是節氣,還是杭州人的立夏節,已入選國家非遺
浩然文史
歲時,立夏。
菊齋
皇帝把冰塊賞賜給大臣,老百姓吃三鮮:古代這樣過立夏
立夏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中式精致生活
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適究谷雨茶節采?
立夏,是戀夏第1天
地道風物
立夏今至,你可知道古代官員這一天會接到何種賞賜嗎?
立夏 | 快去吃個蛋
地道風物
劉備之子劉阿斗為何那么胖?看看節氣立夏的傳說就清楚了
春紅落盡,夏木成蔭
古典書城
立夏養生攻略 | 貢獻維護者鄉人原是客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05-0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進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真正意義上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若按我國現代氣候學(候平均氣溫)的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17][18]
進入立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補充營養物質,采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16][3]
中文名
立夏
外文名
The Beginning of Summer[1]
代表寓意
夏季的開始。
天文歷法氣象變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民間習俗文學創作起居養生
歷史淵源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為立夏。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又根據天氣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對應節氣中最重要的“八節”,還產生了民俗節日中最重要的“八節”,即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立夏
關于立夏,元人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為:“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說春天的植物到這時已經長大了。所以,江南的立夏習俗里有所謂的“見三新”,就是吃些這個時節長出來的鮮嫩物兒,如典型的“三新”有:櫻桃、蠶豆和竹筍,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換為青梅、麥子、豌豆之類。除了吃,當然還有玩,甚至還是連吃帶玩,那便是立夏日里最著名的游戲:斗蛋。
天文歷法
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立夏到了,余一地還一片春光……
“立夏”起源于古代祭禮,你知道與立夏有關的這些習俗
立夏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鄉人原是客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05-0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
天文歷法氣象變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民間習俗文學創作起居養生
歷史淵源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為立夏。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開始和到來。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又根據天氣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對應節氣中最重要的“八節”,還產生了民俗節日中最重要的“八節”,即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19][20]
立夏
關于立夏,元人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為:“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說春天的植物到這時已經長大了。所以,江南的立夏習俗里有所謂的“見三新”,就是吃些這個時節長出來的鮮嫩物兒,如典型的“三新”有:櫻桃、蠶豆和竹筍,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換為青梅、麥子、豌豆之類。除了吃,當然還有玩,甚至還是連吃帶玩,那便是立夏日里最著名的游戲:斗蛋。[2]
天文歷法
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人們嘗食。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或有元麥、蒜苗為其一);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頭為其一);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或有鯧魚、黃魚、銀魚、子鱭魚為其一)。在常熟,人們立夏嘗新,食品更為豐富,有“九葷十八素”的說法。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們仍然保留著立夏吃烏米飯的古老習俗,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桕樹的葉子煮湯,用此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7]
立夏嘗新
斗蛋游戲
“立夏蛋,滿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游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后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里,讓孩子掛在脖子上。斗蛋的規則挺簡單,說白了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大家各自手持雞蛋,尖者為頭,圓處為尾,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斗破了殼的,認輸,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個斗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至于為什么要斗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2]
斗蛋游戲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立夏秤人
歌謠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9]
農事歌
農時節令到立夏,查補齊全把苗挖。
糧棉作物勤松耪,滅草松土根下扎。
水稻插秧突擊搞,季節不容再拖拉。
玉米花生繼續種,紅麻黃姜和芝麻。
閑散地上種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小豬要動大豬靜,放羊滿天星為佳。
靜水鯉魚流水鯰,科學喂養魚龜蝦。[10]
諺語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春爭日,夏爭時。
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兩穗,一月入囤。
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麥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幾。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火龍指紅蜘蛛)。
風生火龍霧生疸。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個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滿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種綠豆。
地頭巖頭壩窩頭,春種芝麻秋打油。
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后種麻。
立夏前后種絡麻。
立夏種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種瓜點豆。
立夏種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滿種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
先栽淺,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詩詞
《立夏》長卿
南疆日長北國春,螻蛄聒噪王瓜茵。
新嘗九葷十三素,誰家村西不稱人。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唐)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云才吐嶺。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早夏寄元校書》(唐)司空曙
獨游野徑送芳菲,綠岸草深蟲入遍,珠荷薦果香寒簟,蓬萊永無車馬到。
高竹林居接翠微,青叢花盡蝶來稀。玉柄搖風滿夏衣,更當齋夜憶元暉。[14]
《初夏曲》三首(唐)劉禹錫
銅壺方促夜,斗柄暫南回。稍嫌單衣重,初憐北戶開。西國花已盡,新月為誰來?
時節過繁華,陰陰千萬家。巢禽命子戲,因果墜枝斜,寂寞孤飛蝶,窺叢覓晚花。
綠水風初暖,青林露早唏。麥隴雉朝錐,桑野人暮歸。百舌悲花盡,平蕪來去飛。[14]
《立夏》(宋)陸游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起居養生
飲食宜清淡
立夏過后,溫度可能逐漸攀升,人們難免煩躁上火,食欲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8]
立夏以后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8]
進入夏天后,因感暑熱之氣,有些人,尤其是老幼體弱者,容易出現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之類的癥狀,稱為“疰夏”。雞蛋作為一種簡單易得的營養品,用來為預防疰夏提前“進補”,是個不錯的選擇。而配合孩子們的心性,將吃與玩結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當然,作為一種節令習俗,“立夏蛋”有它的巫術儀式意義所在。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夏季宜養心,人們認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來的時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習俗——吃筍,拄腿;吃豆,拄眼——人們因面對著即將到來的酷暑苦夏、身體虧損而生的不安全感,終于在這一整套“以形補形”、支撐體魄康健的儀式中找到了消解之處。所以,過去的民間俗諺會這樣說:“立夏吃了蛋,力氣大一萬。”[2]
精神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立夏、小滿在農歷四月前后,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于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在中醫文獻中對心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臟;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的功能。《醫學入門》曰:“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
養生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后,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過激之處,要保持愉快的情緒,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Hot上海博物館-春秋犧尊
立夏,夏天說到就到
春紅落盡,夏木成蔭
古典書城
風雅頌
粉紅的草莓樹
立夏美食你
粉紅的草莓樹
四季中國·立夏
千城早餐
立夏習俗知多少?古代皇帝要祭祀,如今斗蛋稱人,你都玩過嗎?立夏來了
歲時,立夏。
菊齋
立夏吃點啥?這事兒北方人完敗!
地道風物
立夏養生攻略
立夏祭冰神,冰火兩重天——你不知道的立夏民俗
浩然文史
立夏:蛙鳴蟬叫初夏來
立夏|好時光,莫辜負!
皇帝把冰塊賞賜給大臣,老百姓吃三鮮:古代這樣過立夏
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人們嘗食。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或有元麥、蒜苗為其一);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頭為其一);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或有鯧魚、黃魚、銀魚、子鱭魚為其一)。在常熟,人們立夏嘗新,食品更為豐富,有“九葷十八素”的說法。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們仍然保留著立夏吃烏米飯的古老習俗,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桕樹的葉子煮湯,用此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7]
立夏嘗新
斗蛋游戲
“立夏蛋,滿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游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后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里,讓孩子掛在脖子上。斗蛋的規則挺簡單,說白了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大家各自手持雞蛋,尖者為頭,圓處為尾,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斗破了殼的,認輸,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個斗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至于為什么要斗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斗蛋游戲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立夏秤人
歌謠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農事歌
農時節令到立夏,查補齊全把苗挖。
糧棉作物勤松耪,滅草松土根下扎。
水稻插秧突擊搞,季節不容再拖拉。
玉米花生繼續種,紅麻黃姜和芝麻。
閑散地上種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小豬要動大豬靜,放羊滿天星為佳。
靜水鯉魚流水鯰,科學喂養魚龜蝦。[10]
諺語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春爭日,夏爭時。
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兩穗,一月入囤。
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麥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幾。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火龍指紅蜘蛛)。
風生火龍霧生疸。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個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滿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種綠豆。
地頭巖頭壩窩頭,春種芝麻秋打油。
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后種麻。
立夏前后種絡麻。
立夏種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種瓜點豆。
立夏種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滿種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
先栽淺,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詩詞
《立夏》長卿
南疆日長北國春,螻蛄聒噪王瓜茵。
新嘗九葷十三素,誰家村西不稱人。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唐)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云才吐嶺。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早夏寄元校書》(唐)司空曙
獨游野徑送芳菲,綠岸草深蟲入遍,珠荷薦果香寒簟,蓬萊永無車馬到。
高竹林居接翠微,青叢花盡蝶來稀。玉柄搖風滿夏衣,更當齋夜憶元暉。
《初夏曲》三首(唐)劉禹錫
銅壺方促夜,斗柄暫南回。稍嫌單衣重,初憐北戶開。西國花已盡,新月為誰來?
時節過繁華,陰陰千萬家。巢禽命子戲,因果墜枝斜,寂寞孤飛蝶,窺叢覓晚花。
綠水風初暖,青林露早唏。麥隴雉朝錐,桑野人暮歸。百舌悲花盡,平蕪來去飛。
《立夏》(宋)陸游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起居養生
飲食宜清淡
立夏過后,溫度可能逐漸攀升,人們難免煩躁上火,食欲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