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明天,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立夏”。
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到了立夏,可聽到螻蛄在田間鳴叫,接著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立夏的習俗
習俗1,迎夏
立夏這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習俗2,吃蛋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
習俗3,斗蛋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
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
習俗4,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
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立夏時節,吃“地三鮮”
民間歷來有“立夏之日嘗三鮮”的習慣。
有“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
其中,“地三鮮”指的是:莧菜、蠶豆、蒜薹。
1、莧菜
莧菜,本是一種野菜,也被人們譽為“長壽菜”。
莧菜,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通利二便,利竅止血等功效,是一道極好的夏季時令養生蔬菜。
立夏時節,不妨吃一點。
蒜瓣炒莧菜、莧菜豆腐雞蛋湯等,都是很好的食用方法。
2、蠶豆
蠶豆,被稱為夏天的“快樂豆”。
它能產生五羥色胺,吃了會讓心情變好。其中的鈣,還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
蠶豆,要現剝現炒。
提醒:蠶豆病患者,不能吃蠶豆,切記!
3、蒜薹
立夏之后,濕熱的雨水增多,人特別容易出現感染和腹瀉。
蒜薹,含有大蒜素、大蒜新素,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天然抗生素”。
此外,還有消積食的作用。
立夏時節,多吃點蒜薹,也十分不錯。
住的注意的是,蒜薹不宜烹制得過爛,以免辣素被破壞,殺菌作用降低。
立夏時節,飲二杯茶
1、清心下火茶
立夏后,氣溫升高,進入夏天,心陽最為旺盛。
隨著氣溫升高,人們易出現煩躁不安、心火過旺的情況。
此時,喝點清心下火茶,十分有益。
用蓮子心,淡竹葉,一起泡水代茶飲。
蓮子心,味苦,入心經,可發散心火,化解心臟熱毒。
加上淡竹葉一起,可增強排心熱毒之效。
立夏后,用二者搭配泡水,清心下火,對健康大有益處。
2、祛濕茶
立夏之后,氣溫回升,降水量增大,濕熱交加,此時,濕邪之氣,最容易入侵體內,危害身體健康!
因此,立夏時節,喝點祛濕茶,十分有益。
婆婆丁黃實茶,泡水喝,祛濕又健脾。
用馬齒莧、玉米須、薏仁、赤小豆、婆婆丁、黃實、山楂、淡竹葉,搭配在一起,捏碎后,做成茶包即可。
這些食材,有助于健脾、祛濕、利水、排毒,經常泡上一杯,十分有益。
馬齒莧,可清熱解毒、利水祛濕,還可幫助人體排出更多毒素。
玉米須,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濕熱之氣。
薏苡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
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山楂,可健脾消食,有助于脾胃健康。
黃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濕,能去除體內濕氣,讓機體獲得輕松感,消除困倦。
婆婆丁,可瀉火除濕,利水排毒。淡竹葉,擅長祛濕熱。搭配泡水喝,效果加倍。
立夏時節,做好一件事,夏天少生病
那就是——健脾胃,防濕熱。
進入立夏節氣,脾胃功能,也會漸漸好起來,是個養脾胃的好時機。
然而,此后雨水增多,加上溫度升高,容易導致人體濕熱重。
一旦,體內濕熱重,便會增加脾胃負擔,不利于脾胃健康。
而脾胃受損,影響運化水濕,又會進一步增加體內濕氣,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立夏后,重點要做好祛濕工作,這樣,在夏季身體才能少生病。
1、按揉足三里
“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經常按揉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促消化,有利于去除濕氣。
2、清淡飲食
立夏后,飲食要注意清淡,這樣有利于脾胃舒適。
一定要切記,少吃油膩、生冷的食物。
“甜膩化濕”,這類食物吃的過多,不利于脾胃健康,還容易導致體內濕氣加重。
3、適當運動,出出汗
立夏后,天氣逐漸升高,此時,還不是十分炎熱,是運動的好時節。
堅持適當的運動,出出汗,能去濕氣。
每天堅持運動鍛煉,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提高體內的水分代謝,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如慢跑、游泳、瑜伽、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運動。
每次運動1-2個小時,達到身心通暢、微微出汗即可,切莫大量出汗。
4、睡前泡泡腳
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用熱水泡腳。
而到了炎熱的夏季,很多人就放棄了泡腳,這一點不可取。
夏季泡腳,對于人體健康,也大有益處。
經常泡泡腳,可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促進排毒、排濕,疏通經絡。
因此,立夏后,每天用熱水泡泡腳,對健康大有益處。
5、常揉足心
泡腳后,揉揉足心,尤其是涌泉穴,十分有益。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按揉腳窩,有助于身體排毒,還可提升人體陽氣,陽氣足,則有利于濕氣外泄出體外。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