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各種教學理念和方法層出不窮,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始終認為數學教學的核心應始終圍繞“本真”二字展開。所謂“本真課堂”,既是對數學本質的堅守,也是對學生認知規律的尊重,更是對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教育思想的深刻踐行。下面我從學生發展為本、堅守數學本質、遵循學生認知規律三個方面,探討一下數學教學應如何堅持本真課堂。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的根本出發點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教學也不例外。以學生發展為本,意味著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而非單純的知識灌輸者。通過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幾何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幾何形狀,如建筑物的輪廓、家具的設計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幾何概念,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二、堅守數學本質:教學的核心內容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其本質在于邏輯嚴密、思維抽象和形式多樣。在數學教學中,堅守數學本質意味著要突出數學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避免過度追求形式化的解題技巧而忽略數學的本質意義。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含義,掌握數學定理的推導過程,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堅守數學本質,教師可以采用問題驅動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感受數學的魅力和價值。
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生的認知發展是一個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意味著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為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教師可以采用逐步深入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新知識時,應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復習舊知引出新知,使學生能夠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同時,教師還應注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通過設計多樣化的練習題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鞏固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數學教學應堅持本真課堂,以學生發展為本,堅守數學本質,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這不僅是對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教育思想的踐行,更是對數學教學本質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只有在本真課堂的引領下,數學教學才能更加生動、有趣、有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數學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探索知識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