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去電影院看《百鳥朝鳳》,觀影結束剛離席就聽到不少感慨的聲音“不愧是大導演佳作,這次的影票錢值了”,果然這部豆瓣評分8.4的佳作看得人酣暢淋漓。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焦三爺和他的嗩吶匠活。
百度糯米
1、 焦三爺與吳大導
《百鳥朝鳳》是第四代導演吳天明遺作,盡管制片人的“下跪式”營銷受到很多人的駁斥,但從票房上看這次營銷還算是成功,從未經排片到場場爆滿。不管是致敬大導演還是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支持,《百鳥朝鳳》都成功聚集了人們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這部影片講述中國古老技藝“吹嗩吶”的逐漸沒落,執著堅守老技藝的焦三爺更像是吳天明導演的縮影。吳導對于中國電影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此一生藝術追求亦如焦三爺一般狂熱深情。此影片不論從畫面、敘事、演技還是主題上講這都可謂一部上乘佳作。影片中展現風雨中少年天鳴練習技藝的畫面,綠草清水儼如水上少年郎,焦三爺吹嗩吶如癡如醉的鏡頭展示令觀眾恍若身臨其境。大師的深厚功底完美呈現在每一個盡心細致的鏡頭中每一個完美構造的畫面中,如此吳導和執著嗩吶的焦三爺神似。
吳導一生為電影做出巨大貢獻,其指導的《老井》是中國電影史上重量級影片。經吳導指點過的張藝謀陳忠實等人贊其是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對藝術的執著令人敬佩!
2、焦三爺的執拗
國家一級演員陶澤如把焦三爺這個人物演繹得活靈活現,焦三爺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堅守者,在焦師傅的世界里嗩吶是一門匠活,是老祖宗傳承下來永不能缺失的手藝。他執拗地堅守著這項老文化技藝,從不隨意收徒更不會給任一人都吹響“百鳥朝鳳”。傳授技藝只給品行好的接班人,吹響的“百鳥朝鳳”只針對德高望重的老者。老人家對于古老技藝的堅守令人動容,對于一門手藝傾注全身心的情感更是令人欽佩,古老中國正是由于老手藝人的堅守變得鏗鏘有力。從現代文明角度看老師傅的執拗讓人心疼,嗩吶聲音有些許的單調嘈雜比不上現代樂器的純凈豐韻,這對于一代視嗩吶如生命的老技藝守護者來說是非常強大的沖擊。且不論傳統技藝和現代藝術的長短,就這樣一位老技藝傳承者就絕對值得我們尊敬。
很多人說焦三爺就是大導演吳天明的縮影,為了電影藝術終身堅守陣地,終身守護一門摯愛的藝術或者事業的人能有幾個,大導的佳作絕對值得我們貢獻一張電影票。
嗩吶王——焦三爺
3、焦三爺的嗩吶匠活
影片的結尾是游天鳴對著師傅墳頭吹響了嗩吶,老師傅轉身離去的背影饒有韻味令人深思,不知誰用了一句“那吹響的嗩吶正是回不去的明天”去解釋結尾鏡頭,這解釋可謂結局最恰當的說明。
看過《百鳥朝鳳》最值得人思索良久的大概就是中國古老傳統藝術文化,幾千年中華文明史發展歷經不少的古老技藝,嗩吶匠活正是逐漸走向沒落的民俗文化的其中一種。站在現代文明角度思索傳統文化也不得不承認過時的手藝終究還是要滯后于現代文明藝術文化。但是,中國人不得不承認正是中華五千年發展過程中一代又一代人全身心的付出和堅守才有了中國前進路上堅實的基石。想到這些的時候正是我看到老師傅對著游天鳴吹響嗩吶的時候,他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本來一竅不通的我突然覺得嗩吶音響竟然如此美妙。
排除老技藝的傳承與否不說,愿世間每一個對藝術有追求的人都如焦三爺一樣尊重并且傾情投入,愿世間人物都能尊敬每一個敬重藝術而努力的人。不論古老技藝還是現代文化藝術,如若沒人尊崇,再現代的文明文化亦會沒落,別忘了不久之后的現在社會也是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