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形象化展示?
德國心理學家韋特默、考夫卡和柯勒提出的格式塔理論指出:我們的視覺系統會自動對視覺輸入構建結構,并在神經系統層面感知形狀、圖形和物體,看到不會是互不相連的邊、線和區域。
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核心是:整體決定部分的性質,部分依從整體。多用圖標化展示,就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有全局觀。邏輯思維看到的是一棵棵的樹,形象思維看到的是一片片森林。
1、人類大腦的特點
人的大部分記憶都是形象化的。當我們對事物的感知真切的時候,喜歡用的詞是“身臨其境”、“歷歷在目”......
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掌柜邏輯思維,右腦掌握形象思維。文字激發邏輯思維,如果加上圖形的形象化表達,形象思維就得以激發。兩種思維模式相互合作,效果自然驚人。
2、圖表化能夠更清晰地傳遞信息
1)圖表的信息量大。
俗話說“一圖抵千言”。外出旅游,看見美好風景,如果只用文字記錄表達,遠沒有來幾張照片清楚。
2)圖表的信息傳遞準確。
你向朋友推薦購買一件衣服,最好的辦法是發張圖片,而不是發一堆文字個她。
3)圖表的信息傳遞準確。
如果想讓大家能基于相同的信息溝通,用不給人想象空間的圖表更保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文字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也是文學藝術的魅力,但也意味著更多的差異和不確定性,用視覺闡述思想能讓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形象、容易理解,減少抽象領域由于理解不同造成的差異。
4)圖表的信息更富整體性。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問路,如果對方告訴你直走100米右轉第二個路口左轉50米就到了。你聽了心中可能充滿不確定性,你不敢隨意變道,因為你不知道整體情況。如果有張地圖,你也許還可以設定出多條路線。
二、常用的圖表
圖表大致分為五大類:示意圖、統計圖表、地圖、界面圖和歷法圖。
1.示意圖
示意圖分為“關聯圖”、“流程圖”與“系統圖”三種。
1)關聯圖。關聯圖由文字框、線條和箭頭構成,能夠簡要概況出事物間的邏輯關系和因果關系。
2)流程圖。流程圖是由一些圖框和流程線組成,表示流程中的操作順序。其中圖框表示各種操作類型,圖框中的文字和符號表示操作的內容,流程線表示先后順序。
3)系統圖。系統圖簡單的說就是將事物進行分解,得到單個元素,單個元素間通過線條連結顯示之間的從屬關系。
2.統計圖表
統計圖表分為“統計圖”和“表格”
1)統計圖。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據,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制的各種圖形。它具有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等特點。
2)表格。是一種可視化交流模式,也是一種數據整理的手段。
3.地圖
依據數學法則,使用制圖語言,表達各種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及時間中的發展變化狀態的圖形。
4.界面圖
各種儀表界面、操作界面
5.歷法圖
日歷、月歷、年歷等
三、常用的圖表化結構
邏輯推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演繹推理 ,即演繹式邏輯論證;二是歸納推理 ,即歸納式邏輯分組,包括時間邏輯順序、結構邏輯順序和重要性邏輯順序。
1、時間順序
1)單向。主要用于時間的先后關系。
2)循環。主要用于事物的循環。
2、結構順序
1)包含:a.樹狀;b.形狀
2)并列
3)交叉
3、重要性順序
4、演繹順序
四、圖表的設計方法與技巧
圖表化呈現,內容豐富,精彩紛呈,但“框架”仍然是其核心。整個圖表設計的方法就是一個“升維思考,降維打擊”的過程。
第一步:構建表達內容的框架。
“升維思考”,只有對需要表達的內容十分熟悉,構建出其框架,你才可以談進一步的表達。(以上圖《5W2H》為例:5W2H就是框架。)
第二步:選擇圖表化結構
“降維打擊”,對于需要表達的內容選好框架后,接下來就是基于框架,選取圖表化的結構了。(思維導圖就是我選擇的圖表化結構)
第三步:填充元素
有了圖表化結構,就像房子已經搭好框架,下面就是添磚加瓦了。(導圖分支上的內容就是各種元素)
最后我們要注意的是:形象化表達仍然是以系統性思維為基礎的,沒有系統性思維的形象化表達就是無根之木。
本人往期人氣文章:
1、《初學者,如何把思維導圖學好并運用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http://www.lxweimin.com/p/c6521073a5be
2、《如何運用思維導圖讀透一本書》
http://www.lxweimin.com/p/56f19dc0e8e9
3、《考試后這樣分析,才是學習進步的關鍵》
http://www.lxweimin.com/p/ca3b9cb03d1a
4、《教會你用思維導圖有創意的解決問題》
http://www.lxweimin.com/p/cdcdf0e5fc91
5、《只需五步,你也可以畫出漂亮的思維導圖》
http://www.lxweimin.com/p/e4de4c7423ee
6、《學渣逆襲,這樣做你也可以牢記古詩詞》
http://www.lxweimin.com/p/0ea75225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