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談判中,想讓對方秒懂,第一個難點是:如何“從結論說起”,其主要難在中心思想的提煉。那第二個難點呢?就是:如何以一個清晰的結構和邏輯順序,有效地闡述或論證你提出的中心思想。下面我會以四個部分的內容,和大家詳解:讓對方秒懂的方法之——“金字塔結構”
第一部分:“金字塔結構”的原理概述
一般情況下,為了闡述或論證頂層的中心思想,你需要將其向下分解成多個論據,如果有必要對第二層的論據做進一步解釋,你還需要繼續向下分解......這種層層分解的結構呈現為金字塔狀,所以被稱為“金字塔結構”
1.金字塔原理的前世今生:
芭芭拉·明托(美國),在指導麥肯錫歐洲員工寫作的過程中發現:文筆清晰的文章很容易看出來,因為這種文章都具有清晰的金字塔結構,而文筆不清晰的文章總是不具備這一結構。由此發現出發,她基于金字塔結構提煉出了“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文寫作、商業演示、口頭表達的指導工具。但在一般性思考領域表現的中規中矩,由于脫胎于商業寫作,導致其在思考應用上的局限:更多聚焦于論點產生后如何組織為金字塔結構,但對如何有效思考以產生論點、如何直接思考出金字塔結構,以及如何使用金字塔結構以外的思考結構都未能考慮。
2.金字塔原理的本質內涵:
金字塔原理本質上就是一種適用于商業公文寫作和口頭表達的特殊金字塔結構。除了“上層論點必須是下一層論點的總結”這一普遍性規則,還有三個關鍵限制:
1)每個論點的下層論據最多不超過7個,最好在3個左右;
2)同一組論點必須具備相同特性。
3)每組論點必須按照邏輯順序組織。
第二部分:“金字塔結構”邏輯推理的兩種方式
“從結論說起”要求論點先行,但是論點出來后,如何對論點繼續往下闡述,并符合金字塔原理的三大規則呢?這時有且只有兩種邏輯推理方式:一是演繹推理 ,即演繹式邏輯論證;二是歸納推理 ,即歸納式邏輯分組。
1、演繹式邏輯論證
以邏輯論證的方式證明已知結論的合理性,是演繹推理的的強項,這也是我們中國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培訓的推理方式,數學證明題培養的其實就是演繹推理能力。
演繹是一個從普遍到特殊的過程,即基于已知的普遍規律(大前提),代入一個特殊前提(小前提),從而得出一個具體結論的過程。
“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經典演繹推理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演變出很多實用邏輯論證框架,下面舉幾個例子:
·需要有A才能成功——你無法做到A——因此,你加強做到A的能力;
·需要A才能成功——你的重心不在A上——因此,請將重心轉到A上;
·你正朝A發展——但B更有利于你——因此,請轉向B發展;
·你認為A是你的問題——但其實B才是問題——因此,請轉為應對B;
·出現了問題/現象——問題/現象的原因是A——因此,請采用應對A的對策。
在實際運用中,金字塔塔尖(中心思想)確定后,接下來你就要構建金字塔的塔身(論據)以闡述中心思想。
演繹式邏輯論證優勢在于:邏輯嚴謹、推導出的結論唯一且比較有邏輯上的說服力。但演繹式邏輯論證也有兩個不足:
1)只要受眾對演繹式邏輯論證的大前提、小前提或者推理邏輯的任一環節產生懷疑,推導出的結論就會被懷疑。
2)演繹式邏輯論證的受眾在聽到最后的結論時,需要記憶大量的有關現狀/問題、原因的信息以及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跟不上邏輯論證的思路。
2、歸納式邏輯分組
不同于演繹式邏輯論證強調邏輯推導關系,歸納式邏輯分組是將上層的中心思想拆分為并列的多個論點或論據。
相較演繹式邏輯論證,歸納式邏輯分組有三個優勢:
1)便于受眾記住要點。
2)對關注“怎么做”的受眾更為有效。因為歸納式邏輯分組是對中心思想的直接分解,而非邏輯合理性的論證。如果中心思想是行動性的,則邏輯分組框架是具體的行動方案或措施。
3)即使有一點或幾點被否定,結論有很大可能依然會有說服力。
當然,歸納式邏輯分組的表達也有其局限性,對于那些更關注“為什么”或結論邏輯性的受眾而言,如果邏輯分組的要點缺乏必要的說明或論證,受眾對結論的接受會比較勉強。為了避免這種弊端,在表達時若有時間,可以對邏輯分組的各要點再運用演繹式邏輯論證進行論證。
第三部分:“金字塔結構”的三大邏輯順序
運用演繹式邏輯論證分解出的論點或論據,自然符合演繹邏輯順序。但是運用歸納式邏輯分組所分解出的論點或論據,不一定自然符合歸納的三大邏輯順序:時間、結構或重要性的邏輯順序。因此有必要進一步考慮分解。
1.時間(邏輯)順序
時間邏輯順序,就是按照時間先后所排列的順序,比如沖咖啡的流暢。
和其他能力一樣,要想表達時用好時間順序,除了臨時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外,還需要在日常有目的的積累,例如:
·過去、現在、未來;
·開始、執行、收尾;
·前期、中期、后期;
·童年、青年、老年......
2.結構(邏輯)順序
所謂結構邏輯順序就是按構成順序組織各個部分,這些部分加起來就是整體。
相較于時間順序,想要在表達過程中熟練運用結構順序,更需要在平時積累:
·具體實物的構成:杯蓋、杯身、杯膽(杯子的構成);頭、四肢、身子(人的構成)
·地理位置的構成:北境、南境(權利的游戲中地理位置構成)
·抽象概念的構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構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SWTO模型)......
3.重要性(邏輯)順序
重要性邏輯順序,就是找到一類事物的共性特點,再按照共性特點體現的強弱組織論點的順序。
重要性順序比時間順序和結構順序更難掌握,因為,一旦使用不好,就會變成了簡單羅列。要想使用好,必須掌握好重要性順序的兩個要求:
1)按共性歸類;
這是重要性順序的基本要求,即將特性相同的事物歸在一起。
2)按重要程度排序。
重要性順序其實沒有放任四海的排序標準,關鍵還是要找到論點背后的真正邏輯關系。
第四部分:“金字塔結構”的綜合運用
實際構建表達金字塔的時候,除非是表達非常簡單的內容,否則大多數時候需要綜合運用演繹式邏輯論證和歸納式邏輯分組。
1.先歸納后演繹的綜合運用
先歸納后演繹的金字塔結構更多的用于口頭表達的場合和受眾更關注“怎么做”的場合。
2.先演繹后歸納的綜合運用
先演繹后歸納的金字塔結構更多的用于在受眾更關注“為什么”或邏輯有效性的場合。特別是書面表達的場合,因為人腦無法在短時間內記住太多信息。
3.表達時符合MECE要求
如果你想要達到更高層次水平,還需要對金字塔結構的每一組論點做是否符合MECE檢查。時間順序和結構順序都是不錯的檢測方向,目的就是要做到不重不漏,既不要有重疊的部分以免做無用功,也不要有遺漏的部分以免考慮不周。
最后希望這座“金字塔”能夠幫助你提高表達水平。
(完)本文參考王世民著作《思維力》、陳國欽著作《思維導圖》
本人往期人氣文章:
1、《初學者如何把思維導圖學好并運用到學習生工作中?》
http://www.lxweimin.com/p/c6521073a5be
2、《如何運用思維導圖讀透一本書》
http://www.lxweimin.com/p/56f19dc0e8e9
3、《考試后這樣分析,才是學習進步的關鍵》
http://www.lxweimin.com/p/ca3b9cb03d1a
4、《教會你用思維導圖有創意的解決問題》
http://www.lxweimin.com/p/cdcdf0e5fc91
5、《只需五步,你也可以畫出漂亮的思維導圖》
http://www.lxweimin.com/p/e4de4c7423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