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入小灶群開始學寫作到現在已經有4個多月了,從開始的不敢下筆,到后來的為了完成而不再追求完美,雖然寫成一篇文章用的時間短了,但是發現文章的質量還是沒有太大提升,有時候覺得寫的還可以,和優秀的朋友比卻差的還很遠,是該好好反省了。
《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提出了六點寫作的方法:明確目標、讀者思維、頭腦風暴、組織內容、擬定初稿、修改成稿。
明確目標
7月底我加入了頭條號的寫作班,從開始回答育兒類的問答開始,突然發現,回答問題的時候比寫文章的時候目標更明確,因為每個問題就是一個主題,很明確,所以回答的時候就針對問題直接回答,有時候會針對問題外的內容加以擴充。
而自己寫文章的時候目標并不明確,而是根據晨讀的主要內容點去寫,有的內容理解深刻,有的理解不深刻,有時候覺得自己覺得好寫的點、有案例的點就寫幾點,有時候一帶而過,所以每次目標并不是很明確。
讀者思維
頭條號的問答大都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去回答的,因為問題是讀者提的,回答的時候我會根據讀者是誰,面臨什么樣的問題,然后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知識有針對性的回答,目前回答了32個問題,10多條被推薦到首頁。
而真正寫文章的時候,自己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觀點而寫,常常忽略,讀者是誰,他們需要什么。這就是差別所在,因此,把回答頭條問題的讀者思維慢慢轉移到寫文章來,對讀者的價值而言,肯定是不一樣的。
頭腦風暴
回答頭條問題時候,我會結合自己和身邊朋友的例子,或者自己有經驗的知識點加以總結,素材不是很多,但是更接地氣。
寫文章的時候能用到的素材少之又少,別說收集后再篩選了,每次能找到合適的素材做案例就很不錯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自己平時讀書少,積累素材也少,也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要想解決素材問題,就得平時多讀,多深入思考,多記筆記并刻在腦子里。
組織內容
只要前面的目標確定好了,內容就是為目標服務的,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寫,邏輯關系寫,操作步驟,或者事情的重要順序寫,而這些層次關系是我寫文章的時候沒有認真考慮過得,在頭條回答問題時也應該有個順序,比如先分析問題分析原因,再陳述自己的做法,給出解決方案。
擬定初稿
初稿就是根據初步的思路想到寫到哪,直到寫不下去,(這點我是做到了,后面沒做到)然后停下來思考,再把寫的內容和定下的目標是否一至,結合讀者思維和素材,看看框架是否需要改動,然后繼續寫下去,使整體更完善。
修改初稿
我寫文章對初稿的修改僅限于錯別字,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和修改,而優秀的文章大部分都是通過反復修改的結果。
寫作路上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當寫不好了,沒思路了,不防參考以上觀點,看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需要學習。學無止境,寫作更沒有邊際,只有不斷的輸入,輸出,總結思考,學習更多的方式方法,才能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