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讀分享的書為《完全寫作指南》 。
看完今天的晨讀后,發現以前對于寫作的理解太狹隘,只局限于寫文章,但生活中我們其實每天都離不開基本的寫作。
那什么是寫作呢?很簡單,就是用文字符號闡述人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遞信息的過程。
所以,你仔細回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每天都在寫作。給上司寫報告,和父母聊天使用的微信,用郵箱給同事講工作,等等。
寫作是有順序的,就像你給朋友發信息講一件事情,要講什么,先確定目標,然后如何組織內容,有沒有用合適的詞語把自己想說的話完全表達。所以明確目標是核心。
1 明確目標
明確目標看似很簡單,只需要把自己想寫的表達出來就好,但實際上,我們都會經歷主題跑偏的情況,而且遇到的次數非常多。因為我們在寫的時候,總想的很完美,想要全面的闡述這個觀點,結果就是沒有重點,講的好像都合適,但又覺得和主題聯系不大,所以,明確目標后,還要清楚寫什么,怎么寫。
寫感悟后,雖然大的方向是定了,就是讀后感。但每次針對晨讀內容進行寫時,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寫什么,怎么寫。所以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就盡量想到什么寫什么,給自己進行頭腦風暴。
2 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就是盡量去想,把一切有關有聯系的想法、素材都寫出來。好的壞的,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理解,不同環境也有不一樣的理解,把想象到的觀點都寫出來,這是擬定初稿的前提。
3 擬定初稿
寫初稿的目的,可以讓我們在寫的過程中,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邊寫邊想時,常常會冒出很多新的想法,這樣記錄下來后,可以明確知道自己到底在寫什么,內容越寫越多之后,整篇文章的脈絡也許就會逐漸清晰起來。
當寫的內容沒有太多時或者真的寫不下去了,這時就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表達什么,寫的素材有沒有用,對讀者有沒有吸引力。
4 讀者思維
寫完初稿后,要根據寫的素材,覺得那些觀點例子是站在讀者的角度來寫的,有沒有明確闡述清楚。比如,你想表達的是吃飯的過程,但結果寫出來的文字完全沒有描述吃飯這一動作,那讀者是看不懂的,你自己是知道你要表達的內容,但體現不出來,和不表達這個內容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寫,讓文章讀起來前后是有聯系的,而不是只顧自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時刻不忘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信息,站在讀者的角度進行寫作。
5 組織內容
明確目標把能想到的素材、觀點都寫在初稿上之后,看哪些素材觀點是站在讀者的角度進行寫作的,把這些內容組織起來,就可以形成一篇正式的文章。
但組織內容的結構或按照理由的重要程度排序去組織,都可以,沒有特定的方式。
6 修改成稿
從寫作到現在,自己總是一次性成稿,也想一次性就搞定,所以這造成文章的質量不高,所以要記住,要想寫出優秀的文章,就必須反復進行修改。
最開始修改句子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字等,然后再看邏輯是否有問題,后面再看目標是否明確等。有時候自己讀了幾次,都看不出問題所在,這時就可以請別人幫忙看看,看是否表達的觀點和文章核心內容相符合,觀點是否有爭議,或者例子是不是通俗易懂等。
以上是寫作涉及到的六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這些是關鍵也是難點,所以用心好好去研究,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寫作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