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一顆驕傲的菠蘿
?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于1895年出版的一本解析群體心理的經典名著,這部15萬字的經典學術作品,通過生動流暢的語言、鞭辟入里的分析,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本書的核心觀點指出: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 ? ? 那么我為什么會選擇讀這么一本書?我認為主要還是由于多年來的集體生活和一直被灌輸的集體主義精神已經讓我感到恐懼和厭惡,為了迫切地了解我這種思維情緒的成因和如何正確看待,所以選擇讀了本書,今天我結合書中的個別觀點和我以往的經歷來和大家做分享。
1
? ?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p>
? ? ? 大家一定都聽過老師讓學生投票選小偷這種荒誕的故事,在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的確有過這樣的經歷,班里同學丟了東西,老師在搜遍整個教室無果后,竟然在課堂上讓全班舉手表決誰是小偷,因為壞的事情總要有人負責,幾位“小偷”候選人都具備下列共同的特點:成績差、調皮、邋遢。最后,我那個考試從來沒高于10分過的同桌“光榮”的全票當選,我永遠忘不了他極力否認時的表情,也忘不了同學們在投票后的那種竊喜、歡愉的神情。這個事情雖然錯誤的根源在于老師,但是對于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農村小學生而言,群體的低智、盲從、殘忍、極端等負面因素卻毫無保留地被展現了出來,群體需要的只是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結果,而不管這個結果正確與否、符不符合事實。
2
? ? ? 對歷史而言,個人命運可能隱藏在很小的一個小數點里,但對個人而言,卻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 ? ? 我相信大家的成長過程中一定充滿了宏大敘事,關于人類,關于國家,關于集體,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育站位要高、要有大局觀,然而在不斷成長過程當中,我看到許許多多“大局觀”的沖突,通俗來講就是小集體與大集體之間的沖突,集體于集體之間的沖突,所以我不禁思考:我們究竟需要怎樣一種“大局觀”?
? ? ?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所謂“大局觀”,不過是利益集團之間沖突的思想工具,它僅僅是一個工具,不具備任何道德意義上的屬性,法律也是國家意志的具體化。你被要求具備的“大局觀”,只不過是你本身的統治者的個人意志,打個比方:局長要求你從局里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做最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局長,而市長卻希望你從全市的角度考慮問題,哪怕犧牲你小單位的利益,依次類推直到國家意志。所以目前而言,一個人的站位角度存在兩個極端,即“個人”和“國家”,對于大集體而言,大多數個人只是一個渺小的點,但現在的問題,為了成為這么一個渺小的點,我們究竟應不應該放棄我們百分之一百的個人?
3
? ? ? 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 ? ? 這里想說一說最近鬧得很兇的崔永元事件,事情的經過很簡單,崔永元因為電影《手機》影射了自己的個人形象而不滿,繼而在網絡上發表了相關公司、演員、導演等人偷稅漏稅的負面信息,但崔自己在視頻中說的也很清楚,自己爆這些“黑料”純粹是因為自己不高興,并不是要執行正義。
? ? ? 但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他個人“高不高興”的范疇,他爆出的黑料,成為了普羅大眾宣泄仇富情緒的導火索,網上紛紛站隊,顯然大部分人站了崔永元,因為崔給大眾提供了證據,提供了可以毀滅某些富人的證據,崔成了大眾的英雄,成了旗幟,成了風向標。私底下大家并不關心《手機》到底給崔造成了多大傷害,大家只是需要宣泄仇富,這才是人群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