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無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轉載。
群體
概念
一、寫作背景
法國大革命后
群眾力量發揮主導作用
作者對未來的社會走向進行預判和感到擔憂
二、正文
1、如何定義群體
(1)必須有一樣心理的訴求的人們
例如:廣場上的人多,但是大家每個人心思不一樣。但是如果突然來了地震,大家逃命就達成了共識,就算。
(2)可以不管認不認識,不管地理位置離得多遠。比如互聯網、股民
(2)強制性籠絡到一起的不算,如軍隊、學生
2、群體的心理特征
(1)智力下降
1+1<2 所以人越多不是智慧越多而是越越傾向于 非理性、簡單化、忽略常識
(2)自信倍增
表現在“什么都敢干”上,原因有兩:
A.人多力量大
B.法不責眾
(3)情緒激動
越激烈的情緒越越會占主導
3、群體的形成
(1)間接因素
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西方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傳播了數百年,最終才催生了法國大革命
(2)直接因素
激發群眾情緒的突發事件
例如: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
4、群體的劣根性
(1)群體訴求的最終的結果往往會跑偏
例如:法國人好不容易倡導的自由民主,最后還是反過來擁護拿破侖的獨裁
(2)群體往往不受道德的約束
5、群體領袖
(1)群體領袖的分類
A.短期
面對困難,更具堅韌不拔的意志
面對突發狀況,更具獻身精神
B.長期
死后還會發揮作用
例如:拿破侖
(2)群體領袖的技巧
斷言 (簡明扼要、甚至片面夸大) -> 重復(埋入你的潛意識)-> 傳染(恐懼、憤怒最好傳染)
三、我的書評
這本書成書太早了,讀起來很晦澀吃力,所以我直接聽了《得到》的解讀和句子迷的句摘(這個明顯更精華)。
這本書走入了一個極端,把群體的所有陰暗面放大了,但是我相信群體如果調教好了,或者群體領袖足夠優秀,是會讓整個群體煥然一新。
這本書也被網上吹捧的太神,沒有什么太多顛覆性的觀點。不過可能這些觀點在我讀這本書之前已經被前人掰開揉碎潛移默化的影響過我了。
不知道群體性心理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如何,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挖的地方,也是互聯網發展至今帶動人們越發關注他的原因。如果下次有機會,再讀讀相關的書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