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希言
1)
好幾個朋友都曾給我推薦過《島上書店》這本書,直到前幾天才抽出時間看完。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電影劇本編劇——加.澤文,在我看來這是一本溫暖的書,一個關于愛的故事。
小島書店,1999年迄今艾麗絲島唯一一家優質文學內容提供者,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
A.J.費克里,書店主人,他說找到一個跟你閱讀興趣相同的人又何其難得啊?
A.J的第一任妻子妮可死于車禍,從此他變成了一個怪癖、自私、自暴自棄的人。
就像文中所寫,沒人在乎為什么一個三十九歲的老男人會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子那樣,把一盤咖喱肉扔到房間那頭。
他酗酒、對人態度惡劣,活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里。他說,愛怕是讓人更孤獨,失去愛倒可能令人生豐富。
日子就這樣過著,直到有一天他丟失了珍貴的《帖木兒》,這是一本價值連城的書。
他找到了警察蘭比亞斯報案,書還未找到,又有人將一個孩子(瑪雅)放在他的書店里,寫了紙條讓他幫忙撫養。
再也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
對于孩子他沒有一點經驗,但瑪雅的母親被發現時已經自殺身亡了,他不忍心把可愛的瑪雅交由其他人撫養,最后自己收養了她。
2)
一切改變從這里開始。
整個島上的人都認為A.J是個勢利、冷漠的人,不相信他會收養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可事實卻是他收養了這個孩子,并且給了她足夠的愛。
因為瑪雅的到來,A.J與島上所有人的關系開始緩和,他學會了愛,敢于去追求愛,向圖書銷售員阿米莉亞.洛曼表白,并最終與她結婚。
三個人在島上過著幸福的生活,同時,他們還影響了其他人,比如警長蘭比亞斯在小島書店舉行“警長精選讀書會”活動,一年年過去,讀書會越來越受歡迎。
以為故事會圓滿結局,沒想到最后A.J得了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他想到如果自己做手術會讓最心愛的人一文不名,他寧可不做手術。警長蘭比亞斯知道后,幫他找回了當年意外丟失的《帖木兒》,拍賣所得的錢恰好為A.J做了手術,手術后A.J并沒有好轉,而是漸漸的不會說話,直至去世。
在他的葬禮上,每個人都在想小島書店該何去何從,因為人們對書店的感情,比A.J費克里想到的還要深。
但阿米莉亞要對瑪雅負責,她沒有經營書店的經驗,最終只能關掉書店。
最后關頭,警長蘭比亞斯和伊斯梅決定接下書店,因為在他們看來沒有書店的地方算不上是個地方。
3)
幾年后阿米莉亞離開了之前的出版社,找了一份圖書采購工作。而蘭比亞斯和伊斯梅經營著島上書店。
如果沒有瑪雅,也許A.J依舊過著麻木的生活,白天百無聊賴,晚上用酒精麻痹自己,沒有人喜歡他。
因為瑪雅,A.J不再封閉自己,不再憤世嫉俗,他開始敞開心扉,去愛別人,與島上的人建立了聯系,與警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娶到了心愛的姑娘。
同時,又因為瑪雅、A.J和阿米莉亞,那些曾經不愛讀書的人喜歡上了讀書,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蘭比亞斯說,“在認識A.J和開始去島上書店之前,我從來不怎么讀書。小時候,老師覺得我讀書慢,所以我一直沒有找到竅門。
A.J收養了瑪雅之后,我想找個借口進書店看看他們怎么樣,所以一直他給什么我就讀什么,然后我開始喜歡讀書。結果發現,我真的喜歡書店。”
他說:“書店里吸引該來的人來,像A.J和阿米莉亞那樣的好人。我喜歡跟喜歡討論書的人討論書。我喜歡紙,我喜歡紙的手感,我喜歡書插在褲子后兜里的感覺。我還喜歡新書的味道。”
愛讓這群人走到了一起,建立了關系。但書卻決定了讓他們的關系走得更遠。
我們讀書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后就不孤單,我們并不孤單。
只有和文字的對望里,靈魂相契又獨立,才有了可以拿來享受的那種孤獨。
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么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當A.J處在人生的低谷時,他感慨:獨自生活的難處,在于不管弄出什么樣的爛攤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
他性格怪異、就連吃飯也是在湊合。但收養了瑪雅后,在與人相處時,他的心里漸漸有愛,他變得溫和、善良。
也許這就是愛的力量!
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可能會遇到低谷,經受痛苦的折磨,處在一個人的孤島上,但只要心中有愛,總有一天會走出低谷,到達彼岸。
魯米說:“來吧,親愛的,且讓我們來相愛,趁你我,尚在人世。”
A.J說:“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趁你我尚在人世,不妨去愛,愛書,愛人,愛一切事物。
讓這一生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