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上一篇文章分享了刻意練習這本書中兩個具體事例來證實刻意練習是可以造就我們某一方面的才能的,書中還有很多具體的事例,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大家想要了解可以去詳讀這本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簡單重復,有目的的練習與刻意練習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1.簡單重復與刻意練習
? ? ? ?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他的著作《異類》這本書中推崇的一萬小時法則,就是說要在大多數的行業或者領域之中成為大師級的杰出人物,需要花一萬小時來練習。這一法則具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并且很容易被記住,它滿足了人類發現某種簡單的因果關系的渴望:只要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花上一萬小時來練習,就會成為大師。然而這一法則并非適用于任何情況,如果這一萬小時僅僅用在簡單的重復上,那即使你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也沒有辦法成為這一領域的杰出人物。如果這一萬小時用在刻意練習上,也許你花費不到一萬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一領域里杰出的人物。最鮮明的例子是本杰明.富蘭克林,他是美國第一位著名的天才,他癡迷于國際象棋,他下了30年的國際象棋,老了的時候,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下棋上,卻沒有成為最偉大的國際象棋棋手,因為他熱衷于與人對弈,享受這個過程,并沒有對自己的棋藝進行刻意練習,所以進步是局限的,不可能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然而對于他的寫作能力,便是通過刻意練習習得的。富蘭克林曾說過,他童年時代受過的教育,最多能讓他當一名普普通通的寫作者,能把句子寫順就十分不錯了,他偶然看到《觀察家》里一篇高質量的文章,深深為之吸引,他決定他也要寫出這么漂亮的文章,于是他開始模仿,練習,對照,重復,反饋,最終他成為了美國早期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窮查理智慧書》以及后來的自傳,成了美國文學中的經典!
2.有目的的練習與刻意練習
? ? ? ? 有目的的練習是人們想盡一切辦法來推動自身的提高,是目前大多數人采用的提高我們某項技能的方法,然而這樣一種練習方法,往往只能讓我們達到一個我們可以接受的水平,讓這種技能變成自動的、自然而然的,當我們能自然而然的運用這項技能的時候,我們就已經不再進步了。比如開車,當人們拿到駕照,開始行駛,慢慢擅長了以后他們的進步基本就會停滯不前了。而刻意練習是在有目的的練習的基礎上獲得指導得到反饋,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并指引方向,不斷進步,達到目標,成為該領域的大師級的杰出人才。這就是一般的駕駛員與賽車選手的區別,也是有目的的練習與刻意練習的區別。
? ? ? ? 想要在你所工作或愛好的領域成為一名杰出的人才,你就需要開始學習運用刻意練習的方法來指導自己,不斷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而不是在熟悉了某項技能后就滿足了,停止進步了,這樣只會成為一名熟手而不是大師。具體的練習方法我會后面的文章中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