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己的要義是尋找并接近內心的真我,尋找內心深處的愛、喜悅和和平。 阻隔在我們與內心真我的之間的是幾道屏蔽,由近及遠分別是身體、情緒、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認同。 解決之道是建立與自己身體的連接,感受并接納自己的情緒,覺察并且檢視自己的思想,進而打破小我所有虛假的認同
第一層是身體的屏蔽,解決方法是建立與身體的連接
如何建立與身體的連接
跟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信息:集中注意力,把覺知帶到那個最緊繃的地方,深呼吸,每次呼氣的時候,帶著意念和那個地方溝通,讓他輕松一點。
少食多餐
步行禪
第二層情緒的臣服
什么是情緒
情緒是一種能量,只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為什么要向情緒臣服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的。
不能接納并臣服情緒,這些情緒會在你身上形成一個痛苦之身(pain body),痛苦之身在我們的身體里面,是自成一家的能量長,有他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為食,會制造一些事端來產生它所需要的情緒
當你抗拒某些事情或某種情緒的時候,你就會聚焦在那個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了它更多地能量,它就更強大了,
這些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是驅散不走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
首先你的自我覺察就會帶來覺知之光,其次,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的最好的光。
- 如何臣服
臣服不是對人臣服,而是對事情臣服,對本然(what is)臣服,就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臣服。因為事實最大,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能改變
我們人受苦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實。
臣服的第一步就是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勞無功的、無濟于事的
生活現在給了你一個體驗和成長的奇跡,要能夠通過這個考驗
臣服的第二步是臣服于你因時間而衍生的情緒,不要與它抗爭。
當那種熟悉又痛苦的情緒出來的時候,你就在你自己和你的情緒之間創造了一個空間,“我歡迎這種被羞辱的、小我被貶抑的事實””,接著“我可以允許它的存在”
這些負面想法是來自于自己的”無價值“感:
他怎么可以?
他就是可以!
為什么?!
因為他已經做了,做了就是事實。事實最大,而且他怎么做是他的事,你接不接受是你的事。
不去逃避,不去壓抑,就只是不帶任何預設立場,任何城建得去“允許”它的存在。
受損的是小我,接納小我的縮減和被打擊。
告訴自己“我看見,我在尋求被背叛/被欺騙/被虐待/不被愛的痛苦感受,我全心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他們的需要。
維持一個觀察者的意識,看著你的這些負面情緒,不要批判,帶著愛的就只,在你的心口處迎接它們。特別去感受那個小我被貶低、縮減的感受,只要你允許小我的縮減,你的內在空間會因此而擴大。去允許,然后放下。你會發現,這些負面情緒在心口聚集、擴大、增強、停留、縮減、減弱,最終消散。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最終愿意去承認、接納自己的陰暗面,能夠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納他們。同時,能否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和平相處,也是決定我們快樂指數的重要因素。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的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爹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纯醋约耗膫€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那邪惡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第三層是思想,對思想進行定靜和覺察
為什么要擺脫思想的控制
腦袋里的思想我們無從控制,我們只能借由觀察他,檢視它來轉移
在我們沒給負面的情緒背后,都有一個支持它的思想,因為情緒是身體被我們思想刺激之后而產生的反應。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于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是你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A(事件)導致 (信念、想法)導致C(結果)
讓我們情緒起伏不定、讓我們受苦的不是這個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態度、看法,還有圍繞著這件事情,我們自己編造的種種“故事”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卻渾然不覺。
靈修的時候,要真正去面對自己內在最不想看見的那些部分,理解它們,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平衡。
要去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明。
如何擺脫思想的控制
即隨時觀照自己的思想,并且檢視他們的真實性。
第一步,要下定決心,不再被你的思想干擾,然后花時間培養覺察和定靜的功夫。
靜心冥想是培養覺察和包容能力最好的方法,邁向真我的不二法門。
傾聽自己腦袋里的聲音,做到一個觀察的臨在,聲音在那里,我在這里聽著它、注視它、這份了解是對你臨在的一個感覺,一個新的意識的次元就升起了。通過這樣的觀察(傾聽內在的思考、對話),你可以感覺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個比較深層次的自我,一個有意識的臨在——就是那個永恒的觀察者。
看到我們思想的同時,你就切斷了與它的認同,如果你進而檢視它的真實性,你會發現,我們90%的思想幾乎是不正確的,當你不再盲目的聽從腦袋里的聲音時,就是它可以止息的時候了。
原先讓我痛苦不堪的一些事情,在我把自己的思想帶到放大鏡下檢視的時候,一個都不成立。
第二步:把注意力帶回當下,因為如你如果去看你的思想時,你會發現你的思想,不是在過去就是在未來,很少是在當下的這一刻的關注。將注意力放在你內心的身體或是呼吸。
第四層是破解角色扮演和身份認同。
什么是身份認同/為什么會身份認同?
我們和真我的距離愈來愈遠的時候,會失去自我感。因此我們必須要抓取一些東西來汲取我們的自我感。小我于焉產生。它不停地向外抓取,只為了加強它自己的真實性,好繼續茍延殘喘的存活下來。
小我不但向外抓取,而且它進一步和它的思想、情緒以及身體認同,有些人的小我甚至跟他們的遭遇或疾病認同,這些角色加強他們的自我感,獲取一些關注,然后他們才能確認自己的存在性。
如何破解身份認同
不再喂養小我,而真的是從一個更高、更遠的角度來衡量我究竟想要什么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內在的真我,看清楚笑我的虛假認同。
覺知是破解身份認同的第一步。首先是看見,先要看到你自己認同的某樣東西,也許你沒辦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徹底了解到你認同的那些東西,其實不是你,也不是屬于你的。你就有可能從這個向外境追逐的夢中醒來。
如何看待創傷?
受苦有兩種:
一種是無知的、無明的受苦,就是任隨潛意識的操縱而受苦,同時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這樣的受苦不能讓你成長
一種是有覺知的受苦。當你感覺到撕裂般的同春,好像是要爆炸似的憤怒,你不逃避,你不抱怨,全然地去經歷它,讓這個壓抑、隱藏多年的能量爆發出來,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態度,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中去經歷它,這樣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壯成長的契機。
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
人生模式
你創造了你的實相——我們必須為進入我們生命中的人、事、物負起全部的責任
潛意識自動化反應模式
我們的人生,在適當的階段,會有不同的人出現,提供你靈魂需要學習的課題,甚至幫助你完成這個課題,不再寂寞和痛苦了,用痛苦的方式讓你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