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深度處理信息,別做知識的搬運工!

到目前為止,我用小六的快速閱讀的方法讀了《這樣讀書就夠了》,《刻意練習》和《精進》,共計用時3天。其實真正用來讀書的時間大概平均每天50-60分鐘左右!

你也許會質疑,這樣讀書有效果嗎?那么聽我來掰哧掰哧,檢驗一下速度的效果如何吧!

今天主要分享一下我從《精進》中得到的收獲:

采銅《精進》
1.不要做知識的搬運工

《精進》中有一個章節提到“不要做知識的搬運工”,我們身處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從早到晚,朋友圈的,各個群里的,微博里的,知乎上的……四面八方鋪天蓋地向你涌來,你不想錯過好的,所以經過篩選后,你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信息存檔。

你的手機存了多少信息,你沒看過就刪了

但問題來了,你收藏起來的信息,你都看嗎?其實我就是處在這樣的困惑中,此問題貌似已經成為現代人的通病,手機上收藏了太多來不及閱讀的內容,以至于總是覺得內存不夠用,到最后只能匆匆瀏覽一下收藏的東西就趕緊刪除,為的是給手機清理內存~為的是給新近的所謂的有價值信息騰個地方~

正如徐志摩的詩一樣: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對于信息和知識,我們都在忙活個啥?

這就是書上說的:太多的人成了“知識的搬運工”!

那么,我們該如!何!破!?

2.學會“解碼”

如果你不想成為知識的搬運工,你得學會去深入事物的深層,把你真正覺得有價值的內容做個深度思考,這就是解碼。

解碼可分為三層:

a.它說了什么?給我的感受?(內容本身傳遞的信息)

b.它是什么?對我的價值。(對內容的反思)

c.它的內部組成?效果如何實現?(對構成的洞察等)

先拿書上的一個例子,幫我們搞懂“解碼”:

一只會唱歌,會說兒歌的鴨子,

孩子看到它,關注的是鴨子說的什么?這是最直接的信息。

家長看到它,關注的鴨子是否有教育意義?是否安全?等,這是鴨子的價值和意義。

工程師看到它,會關注這個鴨子說話,唱歌是怎么實現的?

我們大多數人,在面對信息時基本停留在“孩子”的角度,少數人能達到“家長”的角度,更少數的人才能達到“工程師”的角度。

搞清楚“解碼”
3.實戰演練

我拿前兩天小六推送的一篇《像殺豬一樣學習寫作》嘗試一下“解碼”。

a.以“孩子”角度看此文:

它告訴我們學寫作,通常步驟是想法,大綱,補充材料,裝飾,但也可以一反常規,逆向思維,可以通過拆解公眾號文章來看構成等,博取所長,經過多次刻意練習來完成我們的寫作學習。

b.以“家長”角度看此文:

小六文章中指出

(1)收集——將好文章收起來。

(2)去皮——去掉“裝飾”,比如圖片,有價值的圖片也可以收起來。

(3)抽骨——看結構框架,找金句和關鍵詞。

(4)剔肉——故事,例子,案例等

拿到“皮,骨,肉”將其分類整理,貼標簽以及內化成我們自己的。

可以借鑒排版,借鑒圖片。

可以學習別人的框架,表成我們的思維框架。

可以直接用他們的案例,以支撐我們的觀點。

站在“家長”角度,我們關注的是價值和意義,小六這篇文章的價值在于,我們不僅可以用拆解的方法學習寫作,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擁有拆解的意識,思路,和方法;學習到收集,分類,整理的方法;最后形成內化的學習態度。

c.以“創作者”角度看此文

這篇文章背后如何構成與實現?

在我看來,小六正是大量地收集,拆解,分類,整理,刻意模仿練習才能寫出這篇文章所提到的內容。

我也試著做了一些收集整理的工作(直接上圖),還很稚嫩,需要繼續以實踐去驗證及內化這篇文章所提到的方法。

收集只是第一步

4.小結

看一本書,大多數人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從頭看到尾?是不是看了所有的內容?

其實,這只會讓你成為《精進》中提到的知識搬運工,學會解碼,試著練習以“家長”的角度看價值,試著以“創作者”角度看內在,再將其內化應用出來,變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組成,才算是走出“信息搬運工”的困境。

@彭小六 @選擇君Kyle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04 怎樣的學習,才能夠直面現實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 只有最后能夠作用于現實的學習,才是唯一有效的學習。 ...
    Emma在路上閱讀 1,183評論 0 0
  • 看了一下自己微信和微博的收藏,結果被自己有點震驚到,各自分別不下數千條之多,不管是微信還是微博,一個收藏功...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閱讀 533評論 0 1
  • 15年開始使用云筆記,看到任何好的文章好的文字都往筆記里收藏,兩年下來記錄了2114條筆記,其中收藏的占92%,原...
    樂意樂讀閱讀 609評論 7 10
  • 山溝里的金鳳凰 這是一個偏僻窮困的小山村,山村四面環山。沒有江河,只有一條由山上沁出的泉水匯集...
    牧野俊風閱讀 434評論 0 1
  • 家校溝通 一路同行 給家長的一封信11.21 今天正式開始使用《三字童謠》這本書,早讀時間,依照慣例,讀完《學拼音...
    略略略dd閱讀 30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