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節奏
薛朝陽
春日感知,領略自然節奏
北方小鎮的初春,不見山花肆意綻放的熱鬧。但在騎車通勤的路上,暖日溫柔地包裹著身體,清風輕輕拂過臉頰,那若有若無的春天氣息,便這樣悄然鉆進心里。再看網絡上各地展現出的春意盎然之景,繁花似錦,蜂纏蝶繞,仿佛能將那份蓬勃的生機攬入懷中,帶來一種如破繭般的暢快歡愉。這,無疑就是春天獨有的節奏,它是自然對生命的溫柔喚醒,是萬物復蘇的起始旋律。
現代生活,模糊生命律動
走進鋼筋混凝土鑄就的宏偉建筑群,各種設施一應俱全,生活便利且舒適。可這種極致的便捷,卻讓人們對四季的交替不再敏感。曾經,季節變換能輕易牽動人們的情緒,如今卻變得頓挫難覺。便利的生活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也讓生命的內驅力逐漸削弱,心情的愉悅感也大打折扣。
就像這幾天的通勤經歷,早上迎著冷風吹拂,還能感受到絲絲涼意,可到了中午,暖日高懸,瞬間又被溫暖籠罩,這種變化讓人體味到生活并非一成不變。與之相反,長期待在大樓里,或是開車通勤,看似舒適便捷,卻失去了生活中這些細微而美妙的變化。生活變得單調,或許也在無形之中,為定勢思維添了助力。
再把目光投向那些學生,他們成天被困在溫暖的教室里,埋頭苦讀。在家長和學校全方位的呵護下,他們幾乎不用操心根據冷暖增減衣物,也無需關注季節如何變化。冬天能吃到夏天的蔬菜,夏天能享受秋天的涼爽,一切都被安排得妥妥當當。長此以往,他們漸漸失去了感受生命節奏自然變化的能力。而沒有了生命的自然節奏感,自我拼搏的動力就會變得微弱,當需要表達與生命價值相關的內容時,言語往往空洞無力。如此看來,生活在溫室中的孩子們其實很不幸,他們被剝奪了遵循生命節奏成長的規律,過早地被成人和社會強加了更高級的責任,這怎能不讓他們不堪重負?
雙休之喜,回歸生命本真
令人欣喜的是,雙休日的到來,如同為生活重新校準了生命的節奏。緊張與松弛,恰似黑夜與白晝的交替,這是萬物生靈都必須遵循的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工作日時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或學習,展現出生命的張力,是生命積極進取的一面;而周末能夠自由安排,放松身心,同樣是生命成長的重要部分。
今天在回家路上,看到幾個青少年騎著車,悠然地在小巷中閑逛。他們的臉上不再是往日背著書包、匆忙趕往學校或補習班時的陰沉模樣,取而代之的是輕松與愜意。這是一幅多么幸福的場景啊!可以想象,在這自由的閑逛中,他們能夠真切地感受萬物生靈,體會到生命自由的快樂。與此同時,他們或許也能從中體味到成年人不自由的艱辛,在本能的驅使下,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展開思索。
成長真諦,遵循生命節奏
任何成長都離不開自身的參與和感悟,任何替代行為最終都只能以悲哀收場。對于生命發展的基本節奏,我們成年人不僅要自己尊重和遵循,更要讓下一代親身去體會。讓這種對生命節奏的感知,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指南針,指引他們前行,而這絕不是靠他人簡單告知就能實現的。只有遵循生命的節奏,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下一代,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真正實現生命的價值,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