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創造力是不受我們控制的,那么過富有創造力的個人生活則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
本文就探尋如何過富有創造力的個人生活開始,披著先賢依稀灑下的星光,追問生命存在的本真,力求找到最虔誠的方式,讓此生不虛度。
第一層次 ?過富有創造力的個人生活
“通過對地點和時間進行調解,創造一個和諧、有意義的時間與空間環境,體會到自己獨特存在的真實感,以及與宇宙的關系。從這種理解出發,我們隨后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形成新穎的想法和具有獨創性的行為"。讀到書中這句話的時候,渾身有一種起雞皮疙瘩的感覺。這是我一直以來閱讀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等類型書籍以來,看到的對生活本質的一個最精彩、最深刻的回答。
原來,在任何一種環境中,不管是喜歡的、厭倦的、追求的,對于自己來說,重要的是找到方法讓自己的節奏與外部環境相適應,并最終在某種程度上,將外部所發生的任何事情轉化為自己的節奏。這就是賦予環境一種僅屬于自己的英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與自己的思想以及行為習慣產生共鳴,在這種環境中,能夠讓自己忘記周圍的世界,專注的追隨著內心的繆斯。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種節奏不就是時嗎?這種屬于自己的模式不就是運嗎?這就是我認識到的生存的智慧、生命的智慧。
在本書中,作者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對過富有創造力的個人生活進行了闡述,在仔細閱讀全書后,我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梳理歸納,與原文中的步驟、順序有一定區別,但都取之于原文。
1.創造最有靈性的環境。
環境分類: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即個人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文化、制度背景和個人在其中工作的直接環境)
我們大部分人對宏觀環境做不了什么,對社會、甚至是對我們所工作的單位、企業都無能為力。但是我們可以對個人的環境加以控制和轉化,讓它有助于保持和發展個性、從而有助于提升創造力;讓它反映我們自己的特點,讓我們很容易忘記外部世界、聚精會神地從事手頭工作。
第一步,對家的環境進行調整。對家進行個性化設置,增加指向過去或未來的東西,使其充滿象征意義,使它的主人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應該做什么。
第二步,對辦公室、花園、汽車、錢包等進行精心布置,以此來反映個人獨特的感受,讓我們自己變得更獨特。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微觀環境不難,嘗試不同的種類,注意你的感受和反應。
例子1:米哈伊,在我們搬到位于蒙大拿的夏季居所時,為了讓陌生的環境熟悉起來,我的妻子會在壁爐上防兩只彩色的木頭鴨子,這兩只鴨子已經跟隨我們很長時間了。當鴨子沿著墻安穩地待下來后,空洞的房間立馬變得舒適愜意了。
例子2:佩卡,當他在為政府工作時,只有覺得召開會議的辦公室感覺是對的,他才會坐下,否則就來到街道上到處轉,直至找到一些他喜歡的樹枝、石頭或花朵,他把這些東西帶回辦公室,擺放在桌子或文件柜上,當他覺得環境看起來寧靜而和諧的時候,才會開始工作。
2.找到自己最舒適的生活節奏。
不要讓偶發事件或常規活動決定我們要做的事,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及行為的技術對抗生活的損耗,找到自己能量流動損耗最小的節奏,確保自己對心理能量的使用能夠帶來最高質量的體驗回報。
第一步,管理自己的日程安排。我們越多在最適合的時間中做事,就能釋放出越多的創造性能量。我們的生理節律很大程度上是有外界因素控制的,比如太陽的升起、地鐵公交的時間表、工作的最后期限、食堂開餐時間等,只有通過自己不斷體察,找到自己最佳的工作時間、吃飯時間、休息時間、購物時間、訪客時間等,才能主動掌控自己的生理節奏,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第二步,抽時間進行反思和放松。每天、每周以及每年安排出時間對生活進行考量,回顧自己以及完成的事情以及還未完成的事。在反思時,不用想著去完成任務,達成任何決定,僅僅是為了反思而反思,縱情的享受這份奢侈,越少引導這個過程,越發具有創造力。
第三步,找到生活中喜歡的事情以及反感的事情。首先,做到自知,仔細記錄自己每天的事,以及對此有什么感覺。堅持1周后就知道自己的時間是如何度過的,以及對各種活動有什么感覺。其次,更多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較少的做自己反感的事情,可以最大程度優化日常生活體驗。直到實現個性化的生活,拋棄令人感到無聊或失控的生活,并讓其他人認識到人類境況中與生俱來的獨特性及成長性的可能。
3.挖掘自己的創造性能力。
挖掘創造力的障礙通常來自于內部,一種是對于一個為保護自我而分心的人來說,他的全部注意力會被用來監控對自我的威脅,從而缺少足夠的心理能量來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對世界產生興趣。另一種是在自我目標上投入了太多的注意力,“需要“或者是“欲望”的概念膨脹到吞噬掉了醒著的每一個時刻,沒有注意力可以用來學習新的東西了。窮人到底“窮”在什么地方,這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第一步,培養好奇心和興趣。每天設法一些事情而驚訝,可以是品嘗一杯新茶、聆聽一場對話。在這個過程中,盡情的體驗事情原本的樣子,而不是自己認為的樣子。每天把讓自己感到吃驚的事情和讓他人吃驚的方式都寫下來,不要讓這種經歷稍縱即逝。當某件事情點燃了自己的興趣火花時,緊緊地跟住它。生活不過是一種體驗流,在其中游得越遠越深,自己的生活就會越豐富。
第二步,發掘日常生活中的心流。每天早上懷著明確的目標醒來,并在腦海中如同電影一樣不斷播放這個目標,直到自己迫不及待的想穿上衣服去完成它。慢慢積累,努力把越多的活動做到更優秀,做出自己的風格,直至能夠將任何活動轉化為產生心流的機會,那么任何新挑戰對你而言都可以說是享受——元技能。
4.改善自己的人格,自己成就自己。
在完成前3點之后,接下來的步驟是盡可能多的將這些支持性的結構內化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改變人格意味著學習新的注意力模式,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不同的事物,學會思考新的想法,對體驗產生新的感受。
第一步,發展我們所欠缺的。找出自己最顯著的特點,也就是朋友們經常用來描述你的特點,如魯莽、聰明等,嘗試加強它的對立面。堅持去體驗非常不同的視角感知世界,生活會因此變得非常豐富。
第二步,以復雜性為目標。在理解事情的深度上下功夫,能夠時刻從自己的視角轉換為他人的視角,雙重視角讓我們所體驗的世界變得更豐富。進化更青睞復雜的有機體,即既是分化的又是整合的有機體。更復雜的人格是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參與意識進化的關鍵。
第三步,學會發現問題。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模糊的不快感清楚的表達出來,把它變成具體的、可解決的問題。并從盡可能多的視角來看問題,以更加廣泛、更不可預測角度來解釋發生的事情,進行更加多元化的歸因。定義問題,不僅在塑造過去,更重要的是,將塑造未來。
第四步,尋求開放性的解決方案。提升發散性思維的維度,想出盡可能多的點子,試著提出不太可能的點子,學會以新穎獨特的方式來思考。
第五步,選擇最合適的領域。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嘗試盡可能多的符號領域,從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然后轉移到相關領域,最終確定一個或多個符合自己興趣的領域,在這個特定領域盡快遨游,不要在乎是否都文化有所貢獻,重要的是自己過上了富有創造力的生活。
第二層次 ?清醒、自由的生活
由第一層次的分析可以看出,真正的生活是找到自己的節奏,而這種節奏又是來自于對自己、對外界的控制,控制程度越高,則自己挖掘和積累的能量越大,當通過有意識的去引導,自然能產生非同反響的效果,富有創造力的生活是一個自然的結果罷了。所謂的創造力其實用更通俗的來說,就是一種新的體驗,這種體驗的意義是遠遠高于人體的感官體驗的,這是生命對自己獨特存在的真實體驗。
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后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回答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禪宗公案》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同樣的事情及時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體驗都是千差萬別的。老和尚修的這個禪是什么禪?在我看來,是一種控制,對自己的控制,對環境的控制,對自己周邊生活領域的控制。這就是禪,這就是修佛。《西游記》里面,孫悟空再厲害也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拋開宗教之見,出現的人物里面為什么如來佛最厲害?因為如來佛的控制領域最大。
從道家來說,《道德經》是該學派的宗典。歷數老子之后的2千多年,得了老子真傳的一個典型人物就是武則天,其深度《道德經》,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之前讀老子的東西一種想不明白,如何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如何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聯系頂尖神級高手-現在如來佛就知道,我什么也不做,你這個孫猴子其實一直在我大神的掌心。原來道家是一門內霸外柔、內陽外陰的學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王侯之術,原文出現的“侯王若能守之”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它的學派教派,如儒家、基督教等莫不如是。回到上古的先民,莫不是從無而來,略奪萬物而生存,隨著時間,逐漸才成為地球之長。把這部群體的歷史從個體的角度來看,這不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嗎?從狩獵到馴養,從采集到種植,從游牧到定居,莫不是先謀一地后得天下。人類的進化,就是對自己的控制、對環境的控制能力不斷增強。
再從個體從群體的視角剝離開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如同身體上的一個細胞,必須牢牢的發揮出它特定的功效,如果每一個人都開展了對環境的略奪,人人都想當老子、如來佛,那這個人肯定得了癌癥,活不長久,物種就會滅絕。而文化出現了,調和了個體與群體的生存、繁衍問題,規定了宏觀環境的秩序。
對個體而言,能改變的就是不斷增強對自己及微觀環境的控制,抵消宏觀環境的影響,傾聽遠古的呼喊,釋放自我重重纏繞的羈絆,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節奏。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知識,所處的政治體系、存在的宗教、文化等,都只是人類進化道路上的一個路標,都孕育著對立面,包含著新的脆弱性,都將被打破。細胞是渺小的,但卻具有同樣完整的基因片段,可以孕育出一個世界。不在懷疑自己,我們可以點點滴滴增強對自己、對環境的掌控,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人本身意味著創造力,我們都可以活的更好。
別董大 ? ? ?作者: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