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晚上下班回家,母親說起中午的餃子,是就著綠綠的臘八蒜吃的。才猛然醒悟臘八已過去好幾天了。從2016年末到2017年初,每天手忙腳亂地游離在好幾百張財務報表中,真的忘記了“今夕是何年”。年,悄悄地走近了、走進了,也走盡了…………。隨著年歲的增長,越來越不再期盼節(jié)日的那份熱鬧,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超然地活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那份關于過年地、發(fā)自心底地歡喜都留在了記憶的時光中……
? ? ? ? 兒時記憶中農村的年,總是從一大鍋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殺豬菜開始的。進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雪小雪,忙碌了一年的人們清閑下來了,糧食收倉,殺豬宰羊。此時,小小的山村是熱鬧的、歡喜的。村里僅有的幾個屠夫成了搶手的殺豬師傅。家家戶戶喂養(yǎng)了一年的肥豬等待那一刀。對于那些既聽著殺豬饞的流口水、又不忍朝夕相處的伙伴被殺的孩子們,父母們總是用“牛羊本就一道菜”輕松化解他們可愛的矛盾心理。
? ? ? ? 殺豬那天,父母早早起床,燒一大鍋滾水,前一天就限制進食的,被四五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拖到案板上,下面是一個準備用來接豬血的大盆。在孩子們拖著鼻涕的追逐嬉笑中,一轉眼,已變出一大鍋殺豬菜。槽頭肉,豬血,豬肝肺,土豆,寬粉,是殺豬菜的主料,配上金燦燦、香噴噴的黃米面拖油糕,那才叫一個香。每年的這個隆重的殺豬儀式,在小小的山村持續(xù)半個多月,豪爽的鄉(xiāng)親們輪流著,把自家一頭豬的殺豬菜吃成全村十幾戶人家的殺豬菜。大鐵鍋,大馬勺,大海碗,熱炕頭……酒飽飯足,主家如有剩余,不忘了給有老人孩子的幫忙人家捎帶一大碗。
? ? ? ? 進入臘八,孩子們吃飯開始挑肥揀瘦了。按父母的話說“是聞著年味了”。一碗秋天剛收小米做成的臘八粥,彌漫、溫暖了整個數(shù)九寒天。接著是用家家戶戶積攢了一年的賣雞蛋錢、糶糧錢購置年貨。比起現(xiàn)在玲瑯滿目、無地域、無國界的衣食用品,那時的物質是匱乏的,精神卻是豐富的。幾斤葵花籽、花生,幾顆核桃(記憶中父親每年只買幾顆核桃,把鐵絲在煤爐上燒熱,鉆個眼進去,核桃仁一粒粒掏出來,核桃殼用細線穿起來,做成一個個有趣的玩具,可以炫耀整個正月,仿佛不是為了吃核桃而買核桃。)幾斤水果糖,成就了一個熱鬧滿足的年。那些年也沒有各種印刷流水線出來的對聯(lián)、窗花。每家置辦年貨時買上幾張紅紙,自己或請村里的會寫字的把新年的愿望寫上。那幾年,我家姊妹幾個,幾乎承包了村里各家的對聯(lián)。記憶中那幾個吉祥的字是“五谷豐登,牛羊滿圈”。手巧的嬸嬸每年剪了漂亮的窗花送來,奶奶把自家沒裝玻璃的窗戶用紅色綠色的麻紙拼成各種好看的圖案,點綴溫暖了整個冬天。
? ? ? ? 臘月二十三,傳統(tǒng)的祭灶節(jié)。從這一天開始,進入真正的年了。母親每年的這一天,早早地把和年貨一起買來藏起來的麻糖變戲法似的拿出來,給家里每個人分一小段。(因為少,彌足珍貴)說是為了粘住灶王爺?shù)淖欤屗教焱ハ蛴窕蚀蟮蹍R報工作時,只許說人間的好話不許說孬話。二十四除塵日,這一天是最辛苦的。為了除去一年來的晦氣霉氣,全家人把家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犄角旮旯打掃一遍,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每年這一天下午接近收尾時,父親按慣例把買的新年畫貼到正墻上,他爬到柜子上貼,在下面看貼的是否整齊工整的活兒自然輪到我們姊妹幾個。無論誰干這個活,到最后都是挨罵。干活要樣的父親總是能挑出毛病[呲牙]。受小時候這件事影響,現(xiàn)在的我無論工作學習都不要求精益求精,看的過去、說得過去就行。覺得苛求完美是件讓別人特別沮喪無助的事。和自己講和也是件愜意的事兒。由此到除夕,每天都在蒸各種的饃,切各種的餡,炸各種的干貨。幾天前看到心靈手巧的春姐姐在群里嘚瑟她做的麻花,知道新年不遠了。兒時生活的艱辛,讓我們懂得省吃儉用,用自己的雙手去美化生活,用僅有的食物變著法地滋養(yǎng)貧瘠的胃口。反觀我們的子女,生活在分工越來越細、食物越來越精的時代,十指不沾陽春水,任何事都用兩個字解決:錢,買!!!真不知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化?
年還是那個年,只是少了那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