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實用功
又曰:“諸君功夫,最不可助長。上智絕少,學者無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進一退,自是功夫節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卻不濟,便要矯強做出一個沒破綻的模樣。這便是助長,連前些子功夫都壞了。此非小過。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來便走,不要欺讓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我只是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
? ? 人若著實用功,隨人毀謗,隨人欺慢,處處得益,處處是進德之資。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終被累倒。說的非常好啊,只要目標堅定,處處下功夫,則榮辱得失都將為我所用,處處皆是進德之資。若果目標不堅定,不下功夫,容易迷失目標,為外物牽累,結果耽誤了自己。
良知即是天植靈根
先生一日出游禹穴,顧田間禾曰:“能幾何時,又如此長了。”
范兆期在旁曰:“此只是有根。學問能自植根,亦不患無長。”
先生曰:“人孰無根?良知即是天植靈根,自生生不息,但著了私累,把此根戕賊蔽塞,不得發生耳?!?/blockquote>? ?把靈根比作人的良知,人人都有。本應該生生不息的,可惜有人給私欲蒙蔽,牽累,以致靈根被殘害。
學須反己
一友常易動氣責人。先生警之曰:“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舜能化象的傲,其機括只是不見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惡,就見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論人之是非,凡當責辯人時,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經常無端指責別人的人,可以從中得到啟發而改正之。把指責別人的行為和想法,當成私欲克服掉。
與人為善
先生曰:“凡朋友問難,縱有淺近粗疏,或露才揚己,皆是病發。當因其病而藥之可也,不可便懷鄙薄之心。非君子與人為善之心矣?!?/blockquote>先生是在教我們為人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