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光花開
今兒月兒特別的亮。
有些輕微近視的我,摘掉眼鏡,看著天上明亮的月兒,走在路燈下,一晃一晃的背著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然后,然后什么來著 ”
忘詞了,哈哈哈,不過這景色還真是如此的相似。
同樣是天朗月明,同樣是星稀云白,悠悠幾載,古時候的詞人游走與水天之間,而我緩步于路燈下。
思緒萬千,不能自已,只好獨自誦詩。
偶爾有行人騎著小的自行車,發出咔擦咔擦的響聲,還略帶感性的吹著不知名的口哨。
哨聲悅耳,深入人心。
想要記在腦海里,又被一聲童音打斷。
小孩兒坐在車后座上,輕聲說著,要去學習很多很多漂亮的舞蹈,以后學會了在學校的舞臺上表演給大人們看,糯糯的聲音,軟軟的身,可愛極了。
路燈照應著身影,漸漸遠去,四周又恢復成寂靜。
但是,并不讓人覺得有多害怕,因為月兒月兒圓又大,偷偷的從白云間探出頭來,照著馬路上黃色的地標線,回家的路越發清晰起來。
反正又是一個人,還可以哼兩三首舊事的小曲,活躍下氣氛,給圓月兒一點表演,希望它可以一直探出頭來,照亮著前行的小路。
兩旁的路燈好似想要和圓月兒比亮,于是也跟著越發的明亮了起來。
可能也是因為覺得我哼的小曲兒不錯吧,不然怎么爭先恐后的都亮了起來。
只要你們一直亮著,這歌兒我就一直唱著。
回家的路短短長長,每次都是不同的目的,有親人的地方,就是一個有愛的目的地,就不會感到孤單。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亮粑粑里面坐個爺爺,爺爺出來買菜,里面坐個奶奶,奶奶出來繡花繡個糍粑”
哎喲了喂,這詞這曲又給亂套了呢,不過感覺真不賴。
思緒呀思緒,就喜歡你這么隨意胡鬧的走著。
以前聽大人們說,月兒圓的時候不能指著它,不然晚上會過來割小孩子的耳朵。
那現在我長大了,應該就不用害怕了吧,畢竟現在不是小孩兒了呢。
如果圓月兒是個美人兒,那我想去指一指,讓美人兒下凡來。
又過了一會兒,圓月兒又被大大的白云朵擋住了身影,這時候路燈也仿佛失去了伙伴,變得暗淡了下來。
不過前方好似又看到了家里那明黃色的小臺燈,也就不會覺得路燈暗淡下來的時候有多么的傷心。
不管走到哪里,總會有一盞、兩盞,連或三盞的燈光相伴,實在是幸運之極。
有時候在我的身旁,有時候在身后,有時候又喜歡偷偷跑去前方,有時候又或者已經在樓層間等候。
但最喜歡的還是,那又圓又大的圓兒月,不管走到哪里都會跟到哪里。
而它出現的時候,往往伴隨著微風吹拂,心靜人清,獨自開心。
踩著路燈下的月兒彎,彎彎鬧鬧伴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