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繪本不同視角的解讀《安的種子》
1.林靜老師讀繪本
林靜老師是繪本閱讀屆的專家,她一開聲,大家迅速被溫柔有力的聲音帶入繪本里,“千年的蓮花種子無比珍貴,人人都會用生命去呵護”,這是我們很常態的一種反應,貌似我們都沒有去質疑。
跟隨林靜老師的聲音,跟隨繪本故事情節我們凝聚深思,純粹的像大人班幼兒園繪本活動,把自己融入到繪本故事情境里面,體驗,感受,反思,對照。林靜老師合上繪本那一刻,大家由心而發的掌聲比搶紅包神速多了。(感謝的話我們最后去說)(活動現場沒有拍照片,文章需要林靜老師在講繪本時的圖片,有拍照的伙伴發我一下,目前這張照片還是在網絡上截取的以前的照片。謝謝,)
2.南子的解讀方式《安的種子》
①結構上解讀《安的種子》
封面封底:從封面上我們看見了一個小和尚手里的一顆黑色種子,配上繪本的名稱《安的種子》這位小和尚就是安了,有個疑問是這是什么種子?可以在講繪本前先提著問題給聽繪本的小朋友(幼兒園),帶著問題去聽。封底我們就有答案,一朵漂亮的蓮花,結果就能回答了問題。
前環襯頁后環襯頁:前環襯頁看見了樹,光禿禿的,沒有葉子,白色的,樹底下的池塘,也是白白的一片。還有兩行腳印,一大一小,這是誰的腳印?腳印也是白色的,說明季節在冬季下雪的時候。后環襯頁我們看見了樹上的葉子非常茂密,樹下的池塘里盛開著荷花,一位小和尚挑著水,快速行走水花四濺,一只小狗在他的左前方奔跑。這與前環襯前呼后應,解答了前環襯的腳印是誰留下的問題。結構上的解讀我們能理解到圖畫者的用心。
②《安的種子》延展
腳印:不同動物的腳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去收集體驗
種子:種子的不同,我們日常食物的種子,如:大豆綠豆。還有花的種子就有很多。分類去種植,觀察發現成為孩子寶貴的經驗。
5W1H:why 為什么干這件事?What怎么回事?Where地點?When時間?who人物?How怎么做的?
變化:人物-腳印-雪-種子-樹-池塘,所有都在變,這是自然規律,一年四季在變。
③DISC的角度解析人物--云景紅
老和尚:D,“這是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指令很直白,大D的性格以事情目標為導向。
本和尚:I,關注自己感受,追求速度。以人為導向。
靜和尚:C,思考者,做很長時間的計劃,查資料,找工具,很久后才執行。以事情為導向。
安和尚:SC,淡定,目標準確,會等待時機,向有經驗者去請教。堅守信念,高標準。以做好事情為導向。
3.施耀善老師的解讀
施老師的解讀關鍵詞是:等待與選擇,聽-學-體驗,法官與引路人,溫度
等待與選擇:《安的種子》,80%的人都會理解為“等待”的故事,對于孩子的生活自理我們需要等待,孩子的學習我們需要等待。例如:早上等待孩子快些吃完早飯,好送入學校。說好的Ipaid只玩10分鐘,我們得等待。大長假在家半天,房間像是進過好幾撥小偷的亂樣子,等待收拾時懷疑是否親生等等,這樣例子可以列舉好多。施老師也是3孩子的爸爸,他的解讀方式是:《安的種子》是“選擇”的故事。“選擇”偏向中性的一組詞,不偏不倚,“本-靜-安,3個人物的種植方式孩子都可以選擇嘗試,選擇一一去體驗,答案不就有了么?還是孩子自己發現的經歷經驗。又或者都不選擇,用孩子自己的方式去體驗。孩子想怎么選擇大人都支持,陪著去行動,各項試驗活動操作人依然是孩子。“等待”與“選擇”相比,稍稍偏向于被貼標簽的一組詞。
“聽-學-體驗-分享”:這組關鍵詞是流程圖。從我們思維導圖講師的角度出發,我們分享思維導圖的目的是:讓聽課的人(大人-小朋友)都能聽得會,學得到,能動手親體驗的行動結果,并能去分享自己的成果,幫助其它伙伴。
“溫度”:這組詞給了繪本講師的我們,多帶著情感去講繪本故事,描述情境,孩子能與繪本產生共鳴,且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時,我們繪本講師是否可以把繪本熟練到不看文字就能講述,由心而發,繪聲繪色,更有情境帶入感。
“法官與引路人”:這組詞是種對比狀態,不管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評判的法官。孩子是有萬種可能性,我們不能限制各種可能性的體驗。(這里的界限應該是在孩子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大方向不錯的情況下,畢竟孩子需要大人指導引領。)
二 思維導圖不同的運用--磨課
1.任曉蕾《職場躍遷》
職場的提升是永恒話題,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去提升職場的軟實力,方便實用,簡單。曉雷的氣場就是專業的代言,C的特質就是細致,專業,標準,滿滿的干貨,大家一致的磨課后評是把內容刪減一些,多些互動與體驗,或者分成7天,每天一課的內容去完成。
曉雷準備非常充分細致,我發現她收集了尹麗芳老師2015年的很多課程內容,向上關系-橫向關系-向下關系以及日常工作分類與處理等等,應用自如。導圖版的自我介紹印象深刻,聽完想去少林寺的沖動,記住講師一個很實用標簽。
(活動結束了,但我們的探索沒停止,3號微信群里還繼續討論互動環節的小游戲,柳娜看推介了2個互動方法。)
2.李金琴《家長思維導圖課》
這個名字大家如果陌生,那么“小米”這個稱呼就不陌生了,思維導圖講師群里,在實際行動最快的我想就是她了吧,現在開設了家長思維導圖班,分周三早上9:00-15:00的班,周末2天集訓家長班。孩子的分別是:幼小銜接班,1-2年級班,2-3年級班,4-5年級班,以及思維導圖作文班。
她分享的《家長思維導圖課》里運用五感,激發家長聯想。我們在群里每周都能收到她發出家長的思維導圖作品。
3.時間額外賜予的繪本《老輪胎》
我想對沒有參加的伙伴們炫耀一番,《老輪胎》是林靜老師邀請米米來講的繪本,然后只提出2個問題給米米,米米就著答問題順便講了自己的愛情故事喔,哈哈。。。你們遺漏了另一個世界喔,想知道哪2個問題嗎?好啦!我正經分享哈,林靜老師提問的問題是:①為什么喜歡這個故事?②故事里哪個部分和你很像?(或者和你連接?)
林靜老師解讀了我們父母如果是《老輪胎》,我們怎么和她們交流相處。Canny和我們分享了她家3妯娌親密逛街,別人誤認親姐妹的關系狀態,以及和她家婆相親相愛的關系,大家嘻哈嘻哈認同這真是中國好婆媳的關系。
柳娜和我分享了與自己父母從溝通不好到能交流同屏的狀態,老人需要我們給他反饋現狀與行蹤,免得他們過度擔憂,偶爾提出一些對他們的需要,會讓他們覺得兒女還是需要他們的。當然更多的也是耐心與陪伴。
凱凱媽媽站在自己年齡角度提前去理解老人的狀態,分享給大家的是我們有一天也會老去,是否可以給我們自己耐心和勇氣。
這部分的分享同樣精彩并接地氣,就像是上午施老師拋出的“聽會-學到-行動-分享”這組關鍵詞。
三? 我們有反饋回社會的使命
2位大咖施耀善老師和林靜老師推掉其它活動來給我們做分享,在時間價值那么高的當前社會里,真心感謝與感恩他們。希望他們下次在不用退掉其他活動,有空余的時間再給我們學習的機會。謝謝施耀善老師,謝謝林靜老師。
這次活動的場地,小吃茶水,便簽,彩筆等等都是小米免費提供的。組織各類課程連接,活動主持都是南子提供。(我知道南子在57期DISC連續3天搞活動,有限的時間里落實了這次活動。小米剛帶完元旦思維導圖班積極觸合這次活動,都辛苦嘍!)
同樣難得的是一群同屏的鄭州思維導圖講師群的伙伴們,推著行李,什么都不是阻力,我們匯合了。我們的匯合也要感恩于尹麗芳老師幫我們聯結在一起,感謝,感恩。
同時還有Am的小零食提供和米米進進出出幫助第一次來的伙伴們找對活動地。在繪本解讀階段,我們都用成人的角度考慮不夠全面,好在有凱凱小男子漢在場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凱凱棒棒的喔,我們也得謝謝他。
除了感恩,我想我們內心還有一份最純的使命,我們愿意為繪本為思維導圖去推進,讓更多的人受益。如果有公益的活動需要我們這群講師,我想大家一樣有做志愿者的行動力。分享是種修煉,滋養自己也幫助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