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色歸讀? ? 侵權必究,授權轉載請見文尾。
妙玉祖籍蘇州吳縣人氏,嚴格說來,她只是一個“準尼姑”,因為她實際上是一個帶發修行的居士,所謂“僧不僧、俗不俗”,可見塵緣未了,如果剃發了就成徹底的尼姑了。應該是她的父母不希望她真的出家,因此她的判詞里有一句“云空未必空”。
她原是官宦詩書人家的小姐,因從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門,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帶發修行。她當初為了能親睹觀音遺跡和貝葉遺文這些佛家寶貝,才隨師傅從蘇州到了京城,碰巧被賈府“邀請”入駐賈府大觀園里面的櫳翠庵,這樣就一直延擱下來,呆在賈府。
一些跡象表明,妙玉出身絕不僅是一般大戶人家,而是極其高貴,或許不會低于賈家林家。你看同樣是自小多病,和尚要度之出家,林如海沒有為女兒黛玉買代為修行的替身,而妙玉家里是為她買了一個又一個替身,只是都不中用,最終只得由她本人親自出家修行。
另外,妙玉日常所用之物皆是罕有的奇珍:異常貴重的成窯五彩泥金的小蓋盅對她而言不算什么,只因劉姥姥用了,妙玉嫌棄她臟說扔就扔;給寶釵用的瓠瓟斝(bān páo jiǎ);給黛玉用的杏犀喬(xìng xī qiáo);給寶玉的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她自己吃茶的綠玉斗都是“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府未必能有的;甚至招待眾人用的都是上等官窯瓷器。
也就是說,妙玉的茶具要么是名器古董,要么是異物奇珍。一件她看似稀松平常的茶具,寶玉不識貨,國公府找不到。在封建時期,高級玉器的使用都是有規制的,賈府沒有,要么是賈府沒資格用,要么是過于珍希。更不用說泡茶所用的陳年雪水,連超凡脫俗的世外仙殊林黛玉也嘗不出來,被妙玉打趣為大俗人,而且心高氣傲的黛玉看來似乎也心服口服,一點也不見惱。
妙玉自到了賈府私庵就再也沒有回過蘇州老家。她父母已經雙亡,當初帶發修行主要是因病托佛祖保佑、祛病消災,本來準備了還俗的可能。不料父母都已不在了,在那個時代一個“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孤身絕色女子無依無靠,再加之家資富有。
可以想象,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于色,當地的那些達官貴人,勢必都有覬覦之心,想據她為己有,她可是《紅樓夢》十二釵正冊里排名第六哦!于財,石呆子家里僅因為有十幾把古扇不愿意出讓,就讓賈雨村給搞得家破人亡。如果妙玉回去,一定沒有好果子吃!
不論從經濟上還是從安全上考慮,都是呆在賈府里要有保障點,所以沒必要回家。何況她的師父圓寂的時候曾告訴她“不宜還鄉”,靜待因果,也就是說她留在京城的話,就沒事兒;如果還鄉的話,對她不利。很多佛教典籍里,都描述一個將要圓寂的師傅所說的話,一般是很準,絕對要遵守的;別忘了她那個師傅是會先天神數的,也就是能掐會算,而且此前似乎都很準。
從主觀上來說,她也不愿意回家,雙親不在了以后甚至也沒必要回蘇州。賈府的櫳翠庵有很多優勢:該庵是屬于賈家家廟,在賈府的私人領地大觀園內,比社會上的一般庵堂要安全、清靜很多;櫳翠庵基本日常開支由賈府供奉、支付,不需要拋頭露面到外邊去化緣來支持;櫳翠庵的佛事活動基本只用配合賈府一年幾次大的祭祀、公共活動,其余大量時間便于其發展自己畫畫、養花、品茶、閱讀等興趣;對妙玉更有吸引力的是,大觀園內有一幫相對純潔、文化修養較高的賈府小姐、親近女孩及賈寶玉等,便于一起探討學問、吟詩作賦、品茶觀花等藝術沙龍活動,這在其他地方幾乎不可能得到。
另外,從與她有“半徒之誼”的邢蚰煙的口中得知,妙玉在老家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幾乎難以容身,按道理一個閨閣之身、很早就托身庵堂的弱女子交游極其有限,談不上合時宜、容不容的問題。很可能是他的父輩、家族與他人的官場傾軋或財產、其他糾紛等,禍及于她。她那世事洞明的師傅在世,還可以幫著她躲閃騰挪、支應打點一下。.師傅一旦去了,以她孤芳自賞、不可褻瀆的清高孤僻個性,是絕對應付不下來的,她回去只能面對更多的故意找茬、威逼利誘、打擊報復、糾纏不休,有何必再回老家去自投羅網、觸霉頭?
這個不是憑空臆測的,在該書第87回中,妙玉曾在坐禪過程中走火入魔:覺得禪床便恍蕩起來,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許多王孫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車,自己不肯去。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種近似“夢魘”的心理感應,暗示她或許有過類似的強烈刺激,這種恐懼的情緒還藏在她的潛意識中,在受到刺激之后做噩夢了。
還有一點,即便在賈府里有個妙玉能參與的文藝圈子,但是她真正的朋友還是很少的。所謂“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老實本分如李紈,都不大喜歡她。她的學生邢蚰煙跟她熟,但是限于文化級差太大,實際上沒有多少雙向交流;惜春跟她有些共同興趣愛好,但是她靈性不足,也很難有交心的溝通。難道一道冰冷的山門,隔斷了她作為一個女人應有的美妙青春悸動?還是有一縷清音的,那就是怡紅公子賈寶玉。
寶玉回妙玉拜帖以“檻內人”自稱的自謙之舉,還有寶玉對她的理解、體貼和關照,讓長期高處不勝寒的妙玉引為知已。在“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這段精彩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檻外人”——妙玉實際上她并未能邁出塵世的門檻兒,塵念未絕。
比如寶玉過生日,她去送賀帖;寶玉到她庵中吃茶,有潔癖的她給寶玉的恰恰是其自用的杯子;與寶玉閑談,她免不了心猿意馬。她庵里的梅花,別人要不來,寶玉一討即得……“云空未必空”,妙玉到底還是做不到一了百了,她對寶玉是有著一份喜歡乃至愛慕的內心情愫的。對寶玉這種朦朧的感覺,也許是她不想離開這里的因素之一吧??
但是清高、慎獨的妙玉很明白,她跟寶玉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到底還是發乎情,止乎禮,可謂君子之交,和而不褻。當初的妙玉,可是作為皇親國戚的賈府當家人王夫人讓書啟相公寫帖相請并用車轎接進賈府的。
作為悲劇人物的妙玉是不愿依附家鄉的貴族;但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她又何曾能真正完全擺脫貴族政要?好在有賈府對她尚且算得上以禮相待,她接過賈府高門大第相邀的這個橄欖枝來到大觀園,過著她最平靜的一段生活:主人善待,賈府下人不敢打擾,說是修行,自己還有自帶的丫頭、婆子,生活優越,琴棋書詩皆可盡興,閑時養花、烹茶,過著雅士的隱逸生活。
這樣看來,喜歡清靜、潔凈和志趣高雅、孤芳自賞的妙玉在櫳翠庵青燈古佛相伴度過殘生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她又何必回原籍去?
有些《紅樓夢》版本記載的是妙玉義無反顧,堅決南下,結果遭到厄運,“無瑕白玉遭泥陷“、”“終陷淖泥中”。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山色歸讀”之《紅樓夢》系列:
1、《紅樓夢》里,“訓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具體是指誰呢?
4、身為榮國府長房賈赦的長子,賈璉為什么一直有“璉二爺”之稱?
20、妙玉為什么有家難回?
23、林黛玉之弟生世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