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個故事,亦或三段話,讓自己去思考,思考,思考。
1. 明確的暗示
絕大多數(shù)的人,做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個明確的反饋,才愿意堅持去做。如果沒有反饋,就算知道是好的,也不會堅持去做。堅持,就是需要不斷的得到刺激。牙膏里面添加了薄荷油,讓大多數(shù)的人都愛上了刷牙。可是我自己刷牙,并不是因為牙膏的味道,也不會因為牙膏里面的薄荷油去刷牙。我刷牙是因為,從小被教導(dǎo)要去刷牙,不刷牙就不是一個符合常理的事情。就如不吃飯,不睡覺不符合常理。一天只吃一頓飯可以嗎?可以,一兩個月甚至一年都不會死去。但是很少人這樣做,因為會餓,餓了就想吃東西。人做什么事情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依賴于自己的本能,依賴于自己的天性。
與人交往,就是要懂得人心,符合人性,帶給他人利益,最好是雙贏,彼此促進,共同成長,這樣才能長久的堅持下去。光明白了道理,也做不好,因為只停留在想,停留在說的地步,只有去做,去執(zhí)行,才是明確的暗示,其實這不是暗示,這就是明示。
2. 意志力
意志力是什么,是一種可以堅持做一件沒有反饋的事情嗎?
意志力,使自己可以更加專注于某件事情上。所以為了更好的成長應(yīng)該去鍛煉意志力。
去做一下實際的事情,采取實際的行動。
3. 誠實地記錄
記錄本身已經(jīng)是一種行動了,有了行動就會有反饋,能讓自己更好的堅持一件事情。
我總是疏于記錄自己的一生,記錄自己的一天,我不想去記錄它,是的,我在逃避它。
可是,我不想再逃避了,我想直面這慘淡的人生,正視這淋漓的鮮血,我想讓自己更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