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摘自《網絡素養》
第一章 關注你的注意力!為何及如何控制你最強大的思維工具
多任務處理:
32位windows操作系統中 ,多任務處理是指系統可同時運行多個進程,而每個進程也可同時執行多個線程。一個線程是指程序的一條執行路徑,它在系統指定的時間片中完成特定的功能。系統不停地在多個線程之間切換,由于時間很短,看上去多個線程在同時運行。或者對于在線程序可并行執行同時服務于多個用戶稱為多任務處理。
“信息力”(Infotention)
具有目的性的注意力與過濾信息的工具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思維過程。
神經重構:
即人腦進行自我更新的能力,這將讓你更好地引導自己的大腦進行自我更新,而不是被動地任其擺布。
執行控制力:
通俗來說就是宏觀把控能力,并不是厲害的人 執行力就強,這個是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一些大公司 ,集團高管這樣的人, 一般他們的執行力都是非常好的。
“因為茶壺燒焦的意外差點兒釀成大禍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能夠有意識地、自覺地調整我
的注意力水平及行為。”
“雞尾酒會效應”:
在雜亂的環境中,你調動起注意力的執行控制功能,只聆聽一個聲音并且將其他人的聲音屏蔽在外。
選擇性忽視:
選擇性忽略,就是有意識地、主觀地、部分地忽略。
“呼吸是注意力的調節器”:斯通提醒說,屏住呼吸和“戰斗或逃跑”的本能反應直接相關。當我們的祖先聽到異常的聲響,他們會屏住呼吸,直到做出決策:是逃跑、戰斗還是忽略聲響。同時,他們體內的腺體會分泌出幫助能量釋放的激素,以防萬一。屏住呼吸會影響體內氧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平衡。它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提高血液中葡萄糖和類固醇的水平,引起心率上升和饑餓感。與之相反,規律性的呼吸會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使人放松,讓釋放出消化酶,產生饜足感,這都是身體進入“休養生息“狀態的標志。斯通指出,“我們幾乎持續地讓身體處于一種低強度的‘戰斗或逃跑’應激狀態。如果有老虎追著我們,這無疑是最佳狀態。但一天中收到的500封郵件中,有多少能產生類似老虎的威力?又有多少不過是蒼蠅而已?所有事情都這么緊急嗎?我們當下使用技術的方式,讓我們總是認為自己處于緊急狀態。”
走神帶來的威脅:1、工作缺乏成效,難以實現目標
2、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
3、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媒體毀滅性的影響
4、對媒體成癮
5、隔絕人際交往
6、難以獲得獨處的機會
元認知:
元認知是一個人所具有的關于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和監控.其核心是對認知的認知。元認知實質是描述了人類自我意識在認知、調節上的一種功能,活動對象是認知過程。所以說它核心意義是對認知的認知。
番茄工作法:
花15~30分鐘專注于一項任務,然后進行5~10分鐘的多任務處理。
數字文化
指文化資源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或者說互聯網技術)進行生產、消費的過程及其結果。
眾包
眾包指的是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絡的做法。(就是通過網絡做產品的開發需求調研,以用戶的真實使用感受為出發點)。
社會化媒體
指互聯網上基于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臺。
第二章 垃圾識別術入門:如何找到需要的信息及如何辨別信息真偽
三點定位法:
從三個不同的、可信的信息源處驗證信息的可靠性
1、某個他認為可靠的人發出了同樣的信息;
2、使用特殊技術,經過實際檢驗證實網絡已經無法連通;
3、權威媒體的報道。
高級搜索:
:查找包含數個詞條的頁面,而這些詞條必須以某種特定的順序出現;查找包含某個特定的詞或者短語的頁面;查找包含某一組詞中任何一個或多個詞語的頁面;在搜索結果中刪除包含某個詞條的頁面,等等。
URL:
一資源定位符是對可以從互聯網上得到的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法的一種簡潔的表示,是互聯網上標準資源的地址。互聯網上的每個文件都有一個唯一的URL,它包含的信息指出文件的位置以及瀏覽器應該怎么處理它。它最初是由蒂姆·伯納斯·李發明用來作為萬維網的地址。現在它已經被萬維網聯盟編制為互聯網標準RFC1738了。
PageRank
谷歌的創始人之一佩奇(Page)在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發明了一種為搜索結果排序的算法。
信息力(Infotention)
信息力是指信息在戰爭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影響力,其主導地位主要表現在通過對信息的及時獲取、有效控制和高效利用而產生的對作戰主體力量的整合力,對作戰對象的殺傷力,以及對作戰時空的控制力上。
元認知
元認知,又稱反省認知、監控認知、超認知、反審認知等,是指人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認知。
神經反饋
只要在阿爾法波出現時播放反饋音,并讓被試設法延長聲音持續的時間,沒有經過冥想訓練的普通被試也能自主強化阿爾法波的活動。這個過程后來被命名為“生物反饋”或“神經反饋”。
rss (簡易信息聚合)
(也叫聚合內容)是一種RSS基于XML標準,在互聯網上被廣泛采用的內容包裝和投遞協議。
XML(可擴展標記語言)
可擴展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的子集,是一種用于標記電子文件使其具有結構性的標記語言。
第三章 參與的力量
搔到癢處
反正是自己本來要做這件事,那不妨將其當做為大家做貢獻好了。
開源運動:
開放源代碼、信息共享和自由使用
產草的綿羊
使用資源的同時還提供資源的用戶。
參與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
又稱參與式文化。指的是以Web2.0網絡為平臺,以全體網民為主題,通過某種身份認同,以積極主動地創作媒介文本、傳播媒介內容、加強網絡交往為主要形式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自由、平等、公開、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樣式。
極客式閑逛(geeking out)
通過這些興趣驅動的小組舉辦的活動,更復雜和專業化的角色、方法、產品與工具被創造出來。
聯網創業者
類為群眾貢獻,并從中獲益的人。
HTML
超文本標記語言
文件傳輸協議(FTP)
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雙向傳輸。同時,它也是一個應用程序。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統有不同的FTP應用程序,而所有這些應用程序都遵守同一種協議以傳輸文件。用Internet語言來說,用戶可通過客戶機程序向(從)遠程主機上傳(下載)文件。
鏈接式寫作
迫使寫作的人閱讀(其他文章)時要認真,要帶有批判性眼光,需要在行文時注意表達清晰、有說服力,面向更廣的觀眾寫作,并且鏈接到所表達的想法的來源。
參與的冪律
通過閱讀、加標簽、收藏、訂閱、評論和分享來參與。
內容策展(Content Curation):
在網絡世界,一些人的選擇也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注意力的分配。
策展人(Curator)
過去通常是指運作博物館的人,但是這個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并擴展到描述那些為彼此尋找和評價信息的網絡參與者。
社會化書簽
可以將網站隨時加入自己的網絡書簽中;用多個關鍵詞標示和整理書簽,并與人共享。
大眾分類(folksonomy)
當上百萬人添加標簽時,就會出現類別。事物實體可以很輕易通過多個分類儲存和發現。
元數據
又稱中介數據、中繼數據,為描述數據的數據(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數據屬性(property)的信息,用來支持如指示存儲位置、歷史數據、資源查找、文件記錄等功能。
第四章 社會數字指南:集體智慧的科學與藝術
萬維網
WWW可以讓Web客戶端(常用瀏覽器)訪問瀏覽Web服務器上的頁面。 是一個由許多互相鏈接的超文本組成的系統,通過互聯網訪問。在這個系統中,每個有用的事物,稱為一樣“資源”;并且由一個全局“統一資源標識符”(URI)標識;這些資源通過超文本傳輸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傳送給用戶,而后者通過點擊鏈接來獲得資源。
信息力
即指出“看啊,那就是我正在注意的東西”的能力,這是合作的基本元素。
公地悲劇
如果牧民個體不受任何國家政策和私有財產權利的限制,每個人都把他們的羊群放養到公共土地上,過度放牧終將使公有草地不堪重負而變得荒蕪。
集體行動
社會學家把人們投資市場、組建軍隊、創立宗教的行為成為集體行動。
Ping(網絡診斷工具)
Ping是Windows、Unix和Linux系統下的一個命令。ping也屬于一個通信協議,是TCP/IP協議的一部分。利用“ping”命令可以檢查網絡是否連通,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分析和判定網絡故障。
五大協作形式是:集體智慧、虛擬社區、社會化生產、眾包和維基協作。
虛擬社區
一群見過面或素未謀面的人,通過BBS和網絡分享文字想法。和其他社區一樣,它是由一群遵守特定的軟性社會契約并且有共同興趣的人組成的。
集體智慧
指的是沒有人知道所有東西,每個人都知道一些,任意成員的知識可以通過即時問答的方式與他人分享。
眾籌
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由發起人、跟投人、平臺構成。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的特征,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
Linux
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
開源
指源代碼可以公開讓所有程序員檢查和修改,而源代碼是一系列人類可讀的程序指令,Linux依賴于源代碼運行。
自主決斷
指志愿者選擇自己的投入,而不是從管理者那里接受任務。
“分布式創新”的過程有4個組織原則,即“放手讓人們去嘗試;讓信息能互相發現;讓信息形成結構,容易和其他信息組合;創造一個管理系統讓這個過程持續發展”。
協同消費
消費者利用線上、線下的社區(團、群)、沙龍、培訓等工具進行“連接”,實現合作或互利消費的一種經濟模式,包括在擁有、租賃、使用或互相交換物品與服務、集中采購等方面的合作。
分布式審議專利(peer-to-patent)
即通過眾包的方式處理專利申請,創建類似維基百科的社區來管理申請過程,專業技術的人員可以毛遂自薦,評論和注釋專利申請文件,為專利官員提供意見。
聯網的能力
即了解信息、力量和社會關系如何在一個網絡化的世界里流動。
第五章 社會的形狀:為什么網絡很重要?
人類社會化網絡
社會化網絡致力于以網絡溝通人與人,倡導通過網絡拓展人際關系圈,讓用戶盡情享受社交和溝通的樂趣。
小世界現象
若網絡中任意兩點間的平均距離L 隨網絡格點數N 的增加呈對數增長,即 L ~ l n N , 且網絡的局部結構上仍具有較明顯的集團化特征。網絡的局部結構上仍具有較明顯的集團化特征,則稱該網絡具有小世界效應,這里的平均距離具有廣泛的含義,例如在上述信件傳遞實驗中,平均距離就是平均傳遞次數 6。
冪律曲線
冪率曲線左側20%的曲線下面積占有了全部曲線下面積的80%,也就是說,低連接度的節點數遠遠多于高連接度的節點數。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這種分布多見于財富分布,于是將其命名為帕累托分布,有時叫
做“80/20定律”這在很多分布里都會出現——居民財富的分布語言中的詞頻、維基人的工作量分布、博客的知名度分布等。
正態分布
正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也稱“常態分布”,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最早由A.棣莫弗在求二項分布的漸近公式中得到。C.F.高斯在研究測量誤差時從另一個角度導出了它。P.S.拉普拉斯和高斯研究了它的性質。是一個在數學、物理及工程等領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統計學的許多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薩爾諾夫定律
說的是在電視和媒體這樣的廣播媒介中,網絡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增長呈幾何級數上升趨勢:用戶越多,價值越大。
麥特卡爾夫定律
在以太網和互聯網等多對多網絡結構里,價值增長的速度比廣播網絡要快,因為增加節點可以大大增加每個節點的連接度。當每個節點都有可能連到任意節點時每增加個節點就不只增加個單位價值潛在的連接是節點數的平方。
里德定律
能夠讓個人構成群體的多對多網絡(如互聯網和萬維網),其實用性增長的速度遠超麥特卡爾夫定律的預測,因為每個節點的價值不僅需要乘以其連接的節點數,還要乘以可能聯系到的潛在群體數目。里德定律顯示出網絡的價值不是隨著用戶平方增長,而是呈指數增長趨勢。
科技促成的社會化網絡正在從7個方面改變社會。第一,這些網絡是全球性的,全球信息傳送幾乎實現了即時到達,卡斯特爾指出這是全球化的結構基礎。第二,聯網的組織勝過由指令控制的官僚組織。第三,新興的聯網的公民和政治制度回應著國家管理危機所帶來的挑戰。第四,活動家的網絡正在從本地至全球水平重新構建公民社會。第五,網絡個人主義、虛擬社區,以及“聰明暴民”正在重新定義社交。第六,媒體空間——我們的公共空間——現在已經包含了所有人類社交活動。最后,“在這個網絡社會里,權力仍然是社會形態和發展方向基礎的建設力量。不過權力不是來自于體制,甚至不是國家和大型公司,它來自于構成社會的網絡。”
牽線搭橋
將兩個或幾個無聯系的網絡聯系起來,它不僅要注重聯系的數量,還要保證聯系的質量以及多元化程度。
弱聯系
弱聯系(weak ties)是指人們由于交流和接觸產生、聯系較弱的人際交往紐帶,表現為:互動次數少、感情較弱、親密程度低、互惠交換少而窄。弱聯系在社會結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同社會集群之間傳遞信息的有效橋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溝通互動的頻率來看,可以簡單劃分為強聯系和弱聯系。
聯網個人主義
互聯網和手機讓通訊不再以家庭為單位,而變成以個體為單位。它是社區的新基礎:個人不再依靠單一社區來獲取社會資本,個人經常主動尋求適當人群的幫助以及用以應對不同狀況的資源。
互惠行為
回報——可以很有針對性(償還給本人)或者無針對性(擴散)。
擴散回報
意味著你不需要只回報本人,也可以向網絡或社區回報。
“紐帶性”社會資本
指的是那些擁有很強的共同背景,并且為彼此之間的關系付出很多的聯系,比如說具有強關系的朋友、家人、鄰居和同事。
“橋梁性”社會資本
較弱、距離較遠的關系的集合。也是由擁有共同特點的人們組成的。
“連接性”社會資本
則是處于不同的環境和社區的人們的聯系,或者說組成小世界網絡的那種必要聯系。
組織里的人能夠從4個層次上通過牽線搭橋創造價值:第一層次是“讓處于結構漏洞兩端的人們發現對方的興趣和難題”;第二層次是人們把最佳做法從一個網絡傳到另一個網絡,從而組成“高級橋梁”(比如說,“隔壁村子的人發明了車輪,我們就不需要重新發明了”);第三層次的橋梁是讓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網絡發現他們的潛在共同點;第四層次的橋梁能夠組合乃至合成來自迥然不同的網絡里的元素。
培養個人學習網絡的過程拆分8步:探索,搜索,關注,調整,培養,互動,詢問和回應。
第六章 (有意識地使用)網絡能讓你更聰明
公共領域
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是以18世紀歐洲——主要是法國、英國和德國的歷史為背景,所得出的一個馬克斯·韋伯式的理想類型。哈氏所謂公共領域,指的是一個國家和社會之間的公共空間,市民們假定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自由言論,不受國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種介于市民社會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與國家權利領域之間的機構空間和時間,其中個體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他們所關注的公共事務,形成某種接近于公眾輿論的一致意見,并組織對抗武斷的、壓迫性的國家與公共權力形式,從而維護總體利益和公共福祉。通俗地說,就是指“政治權力之外,作為民主政治基本條件的公民自由討論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的活動空間”。公共領域最關鍵的含義,是獨立于政治建構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眾輿論,它們對于政治權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時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礎。
烏托邦主義
“烏托邦”的詞意含糊――既表示努力追求“福地樂土”的崇高,又表示尋找“烏有之鄉”的徒勞――反映了烏托邦思維方式固有的含混性以及它同歷史的含糊不清的關系。因為烏托邦是超歷史的道德理想的產物,道德要求與歷史現實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最微妙而不確定的關系。烏托邦是人類所希望的完美的前景,而歷史則是人們正在創造的不完美的前景,它們兩者并不是一致的。正是由于這種不一致的意識才賦予烏托邦思想以道德感傷的意義及其歷史的含糊性。在道德上,烏托邦或許是“福地樂土”,而在歷史上,它卻可能是“烏有之鄉”。
混合文化
這個名詞來自勞倫斯·萊斯格的著作《混合:讓藝術和商業在復合經濟中生存》,用以描述一種允許和鼓勵派生作品的社會文化。
Napster
Napster是一款可以在網絡中下載自己想要的MP3文件的軟件。它同時能夠讓自己的機器也成為一臺服務器,為其它用戶提供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