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1.媒體的多任務處理:實際上是在不同的任務之間迅速切換,而不是同時處理多個任務,而這種切換對精神的影響比人們預想的要大得多。
2.神經重構:即人腦進行自我更新的能力,這將讓你更好地引導自己的大腦進行自我更新,而不是被動地任其擺布。
3.工作記憶:是一種對信息進行暫時加工和貯存的容量有限的記憶系統,在許多復雜的認知活動中起重要作用。人在進行認知活動時,由于需要,長時記憶中的某些信息被調遣出來, 這些信息便處于活動狀態。它們只是暫時使用,用過后再返回長時記憶中。信息處于這種活動的狀態,就叫工作記憶。這種記憶易被抹去, 并隨時更換。
4.神奇的數字七:米勒稱,對大多數人而言,在某一時刻,工作記憶中只能保持7個信息單元(根據個體不同有正負兩個信息單元的誤差)。如果要處理7個以上的信息單元,大腦將啟動某種機制,將當前注意力焦點中的信息移除,并將其他信息從記憶中調動出來。
5.執行控制或者認知控制區:大腦的特定區域能夠調用特定的記憶并且將有用信息保留在工作記憶中
6.元認知:又稱反省認知、監控認知、超認知、反審認知等,是指人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認知。
7.注意瞬脫:只要你轉移了注意力,就總需要一小段時間,讓思維重新定向,讓精力重新集中,讓大腦過濾掉無關的信息,從而實現主要任務的過渡。認知科學家把這種短暫的注意力中斷稱為“注意瞬脫”
8.鏡像神經元:它的功能正是反映他人的行為,使人們學會從簡單模仿到更復雜的模仿
9.模仿性學習:模仿行為其實是通過觀察和仿效其他個體的行為而改進自身技能和學會新技能的一種學習類型。
10.雞尾酒會效應:在雜亂的環境中,你調動起注意力的執行控制功能,只聆聽一個聲音并且將其他人的聲音屏蔽在外
11.選擇性忽視:即這個人是意識到并注意到了這個刺激源,但是選擇了回避、忽略、假裝不存在,可以說是人的一種自我防御機制。
12.走神:一種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13.郵件性呼吸驟停:在讀寫郵件的時候體會到屏氣凝神的感覺
14.成癮:它指的是嚴重的心理依賴。
15.間歇性強化:在對刺激發生反應時,不一定每次都給以強化(或補強)的強化法
16.智識倫理:一套關于人類思維如何運作、應該如何運作的假設
17.超鏈接:簡單來講,就是指按內容鏈接。超級鏈接在本質上屬于一個網頁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允許我們同其他網頁或站點之間進行連接的元素。各個網頁鏈接在一起后,才能真正構成一個網站。所謂的超鏈接是指從一個網頁指向一個目標的連接關系
18.搜索引擎: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據一定的策略、運用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從互聯網上搜集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組織和處理后,為用戶提供檢索服務,將用戶檢索相關的信息展示給用戶的系統。
19.技術決定論:技術決定論最早是由凡伯倫[2] (Thorstein Veblen)于1929年在其著作(The Engineers and the Price System)中首次提出來的,它是技術發展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流派。它建立在兩個重要原則基礎之上;一是技術是自主的;二是技術變遷導致社會變遷。其理論為為兩大類;強技術決定論和弱技術決定論。強技術決定論是一個極端的技術決定論,認為技術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唯一因素,否認或低估社會對技術發展的制約因素,其代表是奧格本學派。弱技術決定論認為技術產生于社會,又反作用于社會,即技術與社會之間是相互作用和影響的,所以也被稱為社會制約的技術決定論。
20.流量控制:新的通訊技術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何時、以何種方式、與誰互動——巴倫稱這種變化為“流量控制”
21.神經元再利用:德阿納(Dehaene)是另一位閱讀方面的專家,他將大腦這種令原有機制服務于新功能的現象稱為“神經元再利用”
22.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其中包括人文科學)和思維科學是科學體系的三大支柱,是人們認知、維護、改善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工具。人文科學是指以人的社會存在為研究對象,以揭示人類社會 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為目的的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不僅僅是一種真理性探索,而且還代表了一定的價值觀和社會集團的利益。人文社會科學對社會實踐的依賴,具體體現為社會實踐對人文社會科學的促進和制約兩個方面。
23.閱讀障礙癥:是一種認知障礙,患者很難學會閱讀
24.生物反饋或神經反饋:當人們對自己的腦電波有所覺察時,他們能夠影響腦電波的活動??讈啺l現,只要在阿爾法波出現時播放反饋音,并讓被試設法延長聲音持續的時間,沒有經過冥想訓練的普通被試也能自主強化阿爾法波的活動。
25.開放的專注:描述了一種與腦電波控制相關的精神狀態,{75}它與阿爾法波有關。進入這種狀態后,思維集中在與走神、虛幻以及混亂相反的東西上,它是專注的。但同時,思維也是開放的,因為它并不集中于任何特定的東西——包括發射更多的阿爾法波以激發警示音。
26.能量場或者在能量場中活動:運動員如果處于最佳狀態,就做什么都不會錯。不論發生什么事情,他們總是先人一步。當我們活在當下,對周遭環境有清晰的知覺的時候,最佳狀態就出現了。這時,我們感到非常舒適,精神既集中又放松,感覺無須費勁一切就很流暢。
27.元認知知識(也叫元認知意識),指個人對自身及他人作為認知主體的了解
28.元認知規則,指對認知和學習經驗加以管理的規則,通常通過一系列控制學習行為的活動來實現;
29.元認知經驗:指同當前持續的認知活動有關的經歷
30.默認網絡或敘事網絡:對于計劃必不可少,而有了計劃,你思維中就出現了一個框架,有助于你集中精力,并且將無關信息都隔在框外。
31.直接經驗網絡:當人處于與之相關的精神狀態,大腦中一些完全不同的區域就被激活了?!爸苯咏涷灳W絡”能容納更多來自感官的信息,從而讓人更加靈活地應對一切,這與強制性的反應全然不同。
32.神經元:神經元又稱神經元或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是具有長突起的細胞,它由細胞體和細胞突起構成。
33.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一種簡單的訓練注意力的方法,你只需將你每天的主要任務寫在一張紙上,將計時器(計時器長得像番茄,這種方法因此得名)定到25 分鐘,然后開始工作,直到工作完成,或者計時器響起。然后花5分鐘的時間做你想做的事情。重復這個過程四次,然后你就可以休息較長時間。要訓練自己關注當下,清楚自己正在網上干什么,這有助于目標的實現。最終,你將不再需要計時器的幫助。
34.URL:統一資源定位符是對可以從互聯網上得到的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法的一種簡潔的表示,是互聯網上標準資源的地址?;ヂ摼W上的每個文件都有一個唯一的URL,它包含的信息指出文件的位置以及瀏覽器應該怎么處理它。[1]
它最初是由蒂姆·伯納斯·李發明用來作為萬維網的地址?,F在它已經被萬維網聯盟編制為互聯網標準RFC1738了。
35.三點定位法:即從三個不同的、可信的信息源處驗證信息的可靠性。
36.群體智慧:群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是由Peter Russell(1983),Tom Atlee (1993), Howard Bloom (1995), Francis Heylighen (1995), Douglas Engelbart, Cliff Joslyn, Ron Dembo, Gottfried Mayer-Kress (2003)與其他理論家共同描述,是由許多的個體合作與競爭中所顯現出來的智慧,它看似有自己的思想。
37.PageRank:網頁排名,又稱網頁級別、Google左側排名或佩奇排名,是一種由[1] 根據網頁之間相互的超鏈接計算的技術,而作為網頁排名的要素之一.PageRank通過網絡浩瀚的超鏈接關系來確定一個頁面的等級
38.內容工廠:指的是在短時間內更新量巨大,制造互聯網圖文、視頻及相關信息內容的團隊作業.
39.搜索引擎優化:是一種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規則來提高目前網站在有關搜索引擎內的自然排名的方式
40.高級搜索:網頁標題通常是對網頁內容提綱挈領式的歸納。把查詢內容范圍限定在網頁標題中,有時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使用的方式,是把查詢內容中,特別關鍵的部分,用“intitle:”領起來。
41.信息力:信息力最早是個現代軍事術語,它意味著從冷兵器戰爭時代軍隊戰斗力的主要表現形式(軍人的體能和技能的高低 )發展到熱兵器和機械化戰爭時代軍隊的戰斗力主要表現形式上(“機械能”的強弱),如今,信息及信息技術大量運用于軍事領域,軍隊戰斗力構成在傳統的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等要素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重要的新要素——信息力。
42.門檻站點:但羅素認為維基百科通常是研究某個課題的絕佳起點。如果你能夠把想搜的內容總結成一個詞,比如“元認知”;或者一個短語,比如“合作的演化”,維基百科將為你提供一系列外部鏈接,讓你能夠入門。羅素管這些助人入門的網站叫“門檻站點”。
43.公民新聞:公民新聞 (Citizen Journalism)產生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美國,伴隨著今天Web2.0時代的到來而興盛。對公民新聞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公民(非專業新聞傳播者)通過大眾媒體、個人通訊工具,向社會發布自己在特殊時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發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或者把它稱之為“來自業余新聞工作者的第一手新聞報道”。還有的學者認為,公民新聞是指公民通過大眾媒介和個人攝錄、通訊工具(諸如移動電話、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計算機網絡等)為廣大受眾選擇、撰寫、分析和傳播新聞信息的行為和現象后者的定義可謂更加具體與易于理解。例如當你將突發事故現場的見聞發到微博上的時候,你正在扮演一個公民記者的角色,而你所發布的微博就是公民新聞
44.消費媒體的五條原則:其實是“將被動消費轉化為主動學習的五條原則”。第一條原則是“保持懷疑”,這跟我前面論述的內容是一致的。第二條原則是“主動判斷”,這讓我們在面對不可靠的網絡信息時,不至于陷入憤世嫉俗的想法之中:“顯然,我們得自問,我們希望自己的后代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當中,他們除了自己的朋友之外,誰都不信;而這些朋友也許并不值得信任?!钡谌龡l原則是“開拓思維”,這是鼓勵我們尋找與自己想法相悖的意見。{79}第四條原則是“不斷追問”,這跟我所倡導的“偵探式的思維”不謀而合。第五條原則“學習媒體技能”則強調,積極地投入社會化媒體,能夠讓你參與到文化的創造中去,讓你了解到文化產品制造者們的思維模式,這對你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83}
45.“回音壁”效應:人們只關注那些符合自身已有信念的信息
46.信息力:對信息的注意力.
信息力包含
3個元素:
· 如果你希望通過合理地使用網絡媒體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且掌控這些信息流,你就必須培養一種精神力量,它能夠幫助你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注意力模式來處理信息。你得知道何時應該停止發短信,開始干正事;還得知道何時應該暫停所有媒體的使用。但這還不夠。
這樣做可以讓你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免于溺亡,并不等于你能夠游刃有余。
· 信息素養的第二個元素與外在的技術有關。你得懂得如何使用搜索和RSS等網絡工具,建立自己的情報機關、“新聞雷達”以及信息篩選器。
· 除了自身的注意力技能以及在線工具的有效使用之外,信息力還包括了社會性—— 你需要和他人互動。如今,越來越多的針對信息的寶貴建議通過社會化媒體傳輸,有了這些建議,我們才能夠在網絡信息中沙里淘金,找到最新、最有用的信息。所謂的社會化媒體,指的就是協調社交互動和社會關系的在線網絡。構建并不斷豐富個人學習網絡,必須將內在能力、外在技術以及社會化的能量結合起來。
47.實時網絡:實時網絡是分布式實時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布式實時系統中,為了整個系統的實時性,要求系統中網絡傳輸具有實時特點。實時網絡是指網絡中各節點間數據傳輸的時間是確定的即可預測的,以太網是現在最流行的局域網技術之一。
48.信息流:信息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指在空間和時間上向同一方向運動過程中的一組信息,它們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的接收者,即由一個信息源向另一個單位傳遞的全部信息的集合。狹義指信息的傳遞運動,這種傳遞運動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發展、應用的條件中,信息按照一定要求通過一定渠道進行的。
隨著社會的信息化和信息大量涌現,以及人們對信息要求的激增,信息流形成了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形態。這種流動可以在人和人之間、人和機構之間、機構內部以及機構與機構之間發生,包括有形流動和無形流動,前者如報表、圖紙、書刊等,后者如電信號、聲信號、光信號等。在社會經濟生活中,隨著商流、物流與資金流的分離,信息流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功能主要體現在溝通連接、引導調控、輔助決策以及經濟增值等方面
49.新聞雷達:即將不同RSS推送消息按某種邏輯捆綁在一起。
50.RSS:簡易信息聚合(也叫聚合內容)是一種RSS基于XML標準,在互聯網上被廣泛采用的內容包裝和投遞協議。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描述和同步網站內容的格式,是使用最廣泛的XML應用。RSS搭建了信息迅速傳播的一個技術平臺,使得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信息提供者。發布一個RSS文件后,這個RSS Feed中包含的信息就能直接被其他站點調用,而且由于這些數據都是標準的XML格式,所以也能在其他的終端和服務中使用,是一種描述和同步網站內容的格式。[1] RSS可以是以下三個解釋的其中一個: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Site Summary; Rich Site Summary。但其實這三個解釋都是指同一種Syndication的技術。
51.算法權威:舍基將這種涵蓋數字化信息集成技術和人的意見的系統稱為“算法權威”。
他對算法權威的定義是“一種認為自動的信息提取過程具有權威性的看法,這種過程通常是從廣泛的、不一定值得信任的信息源中獲取信息。這個過程完全自動化,沒有任何人支持信息提取的結果,也沒有任何人聲稱‘因為你相信我,所以你得相信這些信息?!?/p>
52.維基現實:史蒂芬·科爾伯特(Stephen Colbert)不無諷刺地提出,維基百科等社會化知識集成社區已經炮制出了一種所謂的“真實”,他管這種現象叫“維基現實”(Wikiality)
53.真實性得分:這種經過機器和人雙重篩選的信息會被進一步地優化,重復的信息會被刪除,相似的報告會被整合,系統還會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生成“真實性得分”。
54.搔到癢處:還有種常見的理由是:反正是自己本來要做這件事,那不妨將其當做為大家做貢獻好了(開源開發者稱之為“搔到癢處”)
55.數字參與素養:包含一系列的技能(說服、策展、討論,以及最為重要的自我呈現),也包含多種參與方式
56.少數對多數:在過去,需要花費高昂的工資,才能聘請到一小撮專業人員來拍攝視頻,而人們只能通過購買打包好的文化產品來被動消費這些視頻。書本、雜志、新聞報紙、廣播、電視、音樂工業等都遵循“少數對多數”的模型,因為生產和分配的技術非常昂貴——出版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和唱片工作室,多數要用車子拉的油墨以及貨車隊,這些原料和設備造價不菲。
57.多數對多數:如今,每分鐘就有長達35小時的視頻被上傳到 YouTube上。{12}2010年,Flickr上第50億張照片問世。{13}在專業消費者的“多數對多數”網絡中,出現了千百萬獨立制作的作品,它們積聚和互動之下出現的文化當然和批量生產的那種“少數對多數”的文化大不相同。
58.參與文化:又稱參與式文化,最初由美國傳播學家Henry Jenkins于1992年提出。指的是以Web2.0網絡為平臺,以全體網民為主題,通過某種身份認同,以積極主動地創作媒介文本、傳播媒介內容、加強網絡交往為主要形式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自由、平等、公開、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樣式。
59.亞文化: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于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60.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
“超文本”就是指頁面內可以包含圖片、鏈接,甚至音樂、程序等非文字元素。
超文本標記語言的結構包括“頭”部分(英語:Head)、和“主體”部分(英語:Body),其中“頭”部提供關于網頁的信息,“主體”部分提供網頁的具體內容。
61.FTP:FTP 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的英文簡稱,而中文簡稱為“文傳協議”。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雙向傳輸。同時,它也是一個應用程序(Application)。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統有不同的FTP應用程序,而所有這些應用程序都遵守同一種協議以傳輸文件。在FTP的使用當中,用戶經常遇到兩個概念:"下載"(Download)和"上傳"(Upload)。"下載"文件就是從遠程主機拷貝文件至自己的計算機上;"上傳"文件就是將文件從自己的計算機中拷貝至遠程主機上。用Internet語言來說,用戶可通過客戶機程序向(從)遠程主機上傳(下載)文件。
62.數字文化:指文化資源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或者說互聯網技術)進行生產、消費的過程及其結果。
63.友情鏈接:友情鏈接,也稱為網站交換鏈接、互惠鏈接、互換鏈接、聯盟鏈接等,是具有一定資源互補優勢的網站之間的簡單合作形式,即分別在自己的網站上放置對方網站的LOGO圖片或文字的網站名稱,并設置對方網站的超鏈接(點擊后,切換或彈出另一個新的頁面),使得用戶可以從合作網站中發現自己的網站,達到互相推廣的目的,因此常作為一種網站推廣基本手段。
友情鏈接是指互相在自己的網站上放對方網站的鏈接。必須要能在網頁代碼中找到網址和網站名稱,而且瀏覽網頁的時候能顯示網站名稱,這樣才叫友情鏈接。
友情鏈接是網站流量來源的根本,比如一種可以自動交換鏈接的友情鏈接網站(每來訪一個IP,就會自動排到第一),這是一種創新的自助式友情鏈接互聯網模式。
64.策展:策展:英譯:curation,即策劃、篩選并展示的意思。早期定義是藝術展覽活動中的構思、組織、管理工作。
現代定義:指在中國文化創意、藝術文化領域,通過創意構思、資源整合(人脈、文化藝術、渠道、媒體)等智慧勞動,鏈接中高端品牌、文化、藝術項目與社會大眾的關聯,使活動、展覽、演出發揮高效系統專業的經濟、社會、文化效應。
65.實時策展人的七大需求:
①.對集合的需求。斯考伯把關于中國地震的推文打包在一起并且加上視頻和圖片鏈接。
Storify.com、curated.by和Scoop.it等新興的網站能提供方便集合的策展工具,讓策展像寫博客一樣簡單。
②.對重新排序的需求。你會發現,信息的次序,或者信息向你流動的次序,通常不是你希望向公眾展示信息的次序。把最重要的信息排好序是策展人提供的增值服務之一。
③.對分發信息的需求。策展工具越來越多地包含自動生成博客的功能,所以每一個集合會有一個網址。擁有網址才能被鏈接,鏈接是網絡的結締組織和社會通貨。
④.對觀點的需求?!艾F在我們有了由推文、YouTube視頻、Flickr圖片、Google Buzz對話和Facebook狀態組成的集和。我們已經看到了一種新形式的出現,但我們還想要發表對這種新形式的觀點。{41}我不僅需要斯考伯向我推薦一個新應用,我更想知道他的想法和理由。
⑤.對更新的需求。新聞報道和知識隨著時間變化——其中一些內容變化得特別快。在追崇信息流和活動流的年代,策展好的集合也需要及時更新。
⑥.對邀請參與的需求。讓讀者評論你的博客。(你可能會遭到自動評論的垃圾信息和廣告的轟炸,所以斯考伯只開放評論30天。還有其他過濾垃圾信息的方法。)
⑦.對跟蹤受眾的需求。TweetMeme.com可以告訴你,你發布的推文和集合被轉發了多少次,而谷歌分析可以提供整套跟蹤工具。Goo.gl和bit.ly等短網址服務可以跟蹤你的短鏈接被點擊的次數。
66.話題專家。這不僅需要詳盡的知識,還需要對某個話題的強烈熱情。
67.相關性。這取決于對與話題的專業知識的了解,加上對所服務的受眾的透徹理解。
68.篩選。記得標出你的來源。我會在討論個人學習網絡時繼續討論這種尋找專家的探索。
69.搜索框架。建立一個控制面板,使用Twitter和社會化媒體搜索(“雷達”)來監控你的切入點的信息流。
70.主動出擊。和“與你的領域相關的記者、新聞人、熱心用戶、有影響力的人和專
家”建立聯系。{45}
71.聚合。基于你所篩選和過濾的訂閱源,創建一個統一的關于你的領域的輸出源。
72.過濾。在那些無用的訂閱信息出現在你面前之前,使用PostRank和其他過濾器將其剔除掉。大多數評論系統都提供垃圾過濾工具,使用這些工具來保護你的受眾,使他
們免遭垃圾信息侵擾。
73.挑選新聞故事。這就是考驗你品味和專業知識的時候。
74.驗證。在向你的受眾發布信息前進行垃圾檢測——否則他們會把你當成垃圾。
75.編輯。引入、總結、修改并核實你的引用來源。
76.加入上下文。學會摘要的藝術,讓受眾從零開始了解為什么你會選擇這條信息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77.升華。加上個人視角,發表你的看法,并描述宏觀圖景。
78.加標題。在搜索引擎和個人信息注意力的世界里,你需要特別留心標題和輸出的故事,讓它們容易被搜到并且廣為傳播。
78.來源。不要只提供鏈接,要提供參考信息。提供你信息來源的引用信息。
79.排序。“按時間排序不一定是最好的。
80.組織。聰明地添加標簽。
81.更新。將一個個具體標簽下的書簽鏈接的RSS訂閱起來,加到集合里。讓一潭內容死水變成一串信息流。
82.披露?!肮_你的關注點,使命和個人信息。披露越多信息越好,可以讓你的訂閱者了解你關注的話題、角度和評論出發點,以及你特定的專業背景。加入你公開認識的商業合作伙伴和贊助商?!?/p>
83.發布。讓受眾知道如何通過RSS訂閱你的更新。
84.反饋。回應受眾的提議、批評性的反饋、辯論和邀請。
85.監控。分析工具能幫你找到你被點擊、收藏、喜歡或者分享得最多的那個故事。
86.改良和進步。如果你真心想要做策展,在受眾的幫助下,這個循環能讓你體會到持續的改進。
87.社會化書簽:Social Bookmark,社會化書簽,可以將網站隨時加入自己的網絡書簽中;用多個關鍵詞標示和整理書簽,并與人共享。2004年起Web出現的一種新的內容標引方法。相對于專業的編目和用戶提供元數據的現行方式,社會書簽以其方便實用而備受人們的關注和喜愛,被認為是下一代的Web信息基礎設施
88.本體論: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的哲學理論,該詞是由17世紀的德國經院學者郭克蘭紐(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此詞由ont(?ντ)加上表示“學問”、“學說”的詞綴——ology構成,即是關于ont的學問。ont源出希臘文是on(?ν)的變式,相當于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門尼德(Parmenides)的“存在”。1
89.知情同意: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指在與當事人確立咨詢關系之前,咨詢師有責任向當事人說明自己的專業資格、理論取向、工作經驗、咨詢或治療過程、治療的潛在風險、目標及技術的運用以及保密原則與咨詢收費等,以利于當事人自由決定是否接受咨詢或治療。
90.可供性:。讓人們能夠掌控某種技術的特征被稱做這種技術的“可供性”
91.開放性:所有人都可以參與,任何人都可以關注任何其他的人
92.即時性:Twitter是不斷更新的現實世界
93.多樣性:Twitter的多樣性包含政治和技術論點、小道消息、科學信息、新聞快報、詩歌、社交活動安排、課堂、名言警句、學術參考和朋友玩笑。
94.互惠性:人們免費提供并索取需要的信息
95.:公民科學:大量沒受過專業訓練的業余科學愛好者,通過網絡組織的號召,去參與科研任務,這種科研組織模式被稱為公民科學。例如,墨爾本的貨車司機萊恩,就是一名自然觀測愛好者,他堅持每天記錄墨爾本水域某一處的蛙鳴聲,并把聲音輸入電腦發送給淡水生態學家科爾曼,而這位科學家正在管理墨爾本水域的水道和濕地研究項目。
公民科學為業余科學愛好者找到貢獻自身力量的途徑,為科學研究網羅了大批日?;A工作的人手,也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多合理性的辯論和更多的解決思路。而當今發達的網絡溝通技術,無疑為公民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溝通的物質基礎。[
96.分布式計算:分布式計算是一種計算方法,和集中式計算是相對的。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有些應用需要非常巨大的計算能力才能完成,如果采用集中式計算,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來完成。分布式計算將該應用分解成許多小的部分,分配給多臺計算機進行處理。這樣可以節約整體計算時間,大大提高計算效率
97.虛擬社區:虛擬社區:一群主要藉由計算機網絡彼此溝通的人們,他們彼此有某種程度的認識、分享某種程度的知識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對待朋友般彼此關懷,從而所形成的團體。 最早的關于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y)的定義由瑞格爾德(Rheingole)做出,他將其定義為“一群主要藉由計算機網絡彼此溝通的人們,他們彼此有某種程度的認識、分享某種程度的知識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對待朋友般彼此關懷,從而所形成的團體。"
98.眾包:眾包指的是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絡的做法。(就是通過網絡做產品的開發需求調研,以用戶的真實使用感受為出發點)。眾包的任務通常是由個人來承擔,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協作完成的任務,也有可能以依靠開源的個體生產的形式出現。在美國《連線》雜志2006年的6月刊上,該雜志的記者Jeff Howe首次推出了眾包的概念,不過,從提出時間看美國人提出的眾包比2005年在中國誕生的威客晚了一年
99.公地悲劇:公地作為一項資源或財產有許多擁有者,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有使用權,但沒有權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個人都傾向于過度使用,從而造成資源的枯竭。過度砍伐的森林、過度捕撈的漁業資源及污染嚴重的河流和空氣,都是“公地悲劇”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劇,是因為每個當事人都知道資源將由于過度使用而枯竭,但每個人對阻止事態的繼續惡化都感到無能為力。而且都抱著“及時撈一把”的心態加劇事態的惡化。公共物品因產權難以界定而被競爭性地過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結果。這一個概念經常運用在區域經濟學,跨邊界資源管理等學術領域。
100.更新世(Pleistocene):亦稱洪積世(從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質時代第四紀的早期。這一時期絕大多數動、植物屬種與現代相似。顯著特征為氣候變冷、有冰期與間冰期的明顯交替。人類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來源:維基百科)——譯者注
101.禮物經濟(gift economy):一種向他人給予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而不索取直接回報的人際交往模式?!g者注
102.大數定律,數學與統計學的概念,意指數量越多,則其平均就越趨近期望值。在重復試驗中,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發生的頻率趨于一個穩定值?!g者注
103..冪律分布,參見本章插圖,指分布頻率與排名次序成指數關系的分布。比如說英語中常用的詞排名和出現頻率成指數關系?!g者注
104.冪律分布的“長尾”意思是隨著坐標軸延伸,分布曲線趨近于零的速度比一般正態分布要慢。——譯者注
105.聰明暴民,意為懂得運用網絡技術高效工作生活的人群。本書作者于2002年出版的同名書籍,探索了科技網絡增強集體智慧的可能性?!g者注
106.Well:一個鼓勵對話討論的線上虛擬社區,創建于1985年?!g者注
107.整全健康,關注環境、土地、社區和人的健康整全的健康觀,不僅單獨談人類的健康,而是指整個生態系統中各個因素的安康狀態?!g者注
108.星型結構管理:星型結構以中央節點為中心,并用單獨的線路使中央節點與其他各節點相連,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都要通過中心節點。
星型結構通常采用集線器或交換機作為網絡的中央節點,網絡中的每一臺計算機都通過網卡連接到中央節點,計算機之間通過中央節點進行信息交換,各節點呈星狀分布而得名。星型結構是目前在局域網中應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在企業網絡中幾乎都是采用這一方式。星型網絡幾乎是Ethernet(以太網)網絡專用。這類網絡目前用的最多的傳輸介質是雙絞線,如常見的五類雙絞線、超五類雙絞線等。
109.開源:指源代碼可以公開讓所有程序員檢查和修改,而源代碼是一系列人類可讀的程序指令,Linux依賴于源代碼運行。
110.網頁服務器:是一套軟件,它讓電腦變成萬維網節點,同時向萬維網發布網頁。
111.搭便車”效應:搭便車效應是指:在利益群體內,某個成員為了本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團內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則由這個人承擔。由于利益集團的利益是由組成集團的每個成員的需求和動機決定的。因此,每個利益集團成員只有聯手努力才能獲得共同利益。如果有人沒有為此而努力,而另外人付出了努力,那么這就會抑制集團成員為本利益集團努力的動力;如果利益集團內每個成員都共同努力,則個人成本就會相當小。
112.自主決斷:指志愿者選擇自己的投入,而不是從管理者那里接受任務
113.協同消費:協同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也叫sharing),消費者利用線上、線下的社區(團、群)、沙龍、培訓等工具進行“連接”,實現合作或互利消費的一種經濟模式,包括在擁有、租賃、使用或互相交換物品與服務、集中采購等方面的合作。
114.分布式審議專利:即通過眾包的方式處理專利申請,創建類似維基百科的社區來管理申請過程,專業技術的人員可以毛遂自薦,評論和注釋專利申請文件,為專利官員提供意見。
115.高斯分布:正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也稱“常態分布”,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最早由A.棣莫弗在求二項分布的漸近公式中得到。C.F.高斯在研究測量誤差時從另一個角度導出了它。P.S.拉普拉斯和高斯研究了它的性質。是一個在數學、物理及工程等領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統計學的許多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正態曲線呈鐘型,兩頭低,中間高,左右對稱因其曲線呈鐘形,因此人們又經常稱之為鐘形曲線。
若隨機變量X服從一個數學期望為μ、方差為σ2的正態分布,記為N(μ,σ2)。其概率密度函數為正態分布的期望值μ決定了其位置,其標準差σ決定了分布的幅度。當μ = 0,σ = 1時的正態分布是標準正態分布。
116.帕累托分布: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是以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雷托命名的, 是從大量真實世界的現象中發現的冪次定律分布,這個分布在經濟學以外,也被稱為布拉德福分布。帕累托因對意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著名,后來被約瑟夫·朱蘭和其他人概括為帕累托法則(80/20法則),后來進一步概括為帕累托分布的概念。
117.麥特卡爾夫定律:.羅伯特·麥特卡爾夫(Rober Metcalfe)。他認為,在以太網和互聯網等多對多網絡結構里,價值增長的速度比廣播網絡要快,因為增加節點可以大大增加每個節點的連接度。當每個節點都有可能連到任意節點時,每增加一個節點,就不只增加一個單位價值,潛在的連接是節點數的平方。
118.里德定律:里德注意到,能夠讓個人構成群體的多對多網絡(如互聯網和萬維網),其實用性增長的速度遠超麥特卡爾夫定律的預測,因為每個節點的價值不僅需要乘以其連接的節點數,還要乘以可能聯系到的潛在群體數目。
119.結構漏洞:比如說,在網絡社交研究者的網絡圖里,我可以指出一個人,他是唯一和社會學家緊密聯系的計算機科學家。社會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都對網絡社交很感興趣,但是他們分別處于兩個網絡,這兩個網絡擁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如果一個人同時認識數字社會學家和社會計算機科學家,他就可以連通這兩個網絡。如果沒有這個人,那么這兩個網絡缺乏聯系,形成一種“結構漏洞”
120.聯網創業家:“發現自己創造的工具能讓一些人成為連通不同部門的橋梁,這就是個靈光閃現的時刻”。{21}弗雷德·特納把這些橋梁稱做“聯網創業家”,這些聯網創業的人才可能催生新的專業和職位。
121.囚徒困境:即個人只會在讓狹隘的個人利益最大化前提下行動.
122.勒德分子(Luddite),指19世紀英國手工業工人運動中參加搗毀機器的人,他們認為是這些織布機等讓他們失去工作,故大肆破壞工業機械;現引申為反對機械化和自動化的人?!g者注
123.皮尤網絡和美國生活項目(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由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起,旨在研究互聯網給美國人工作、教育、家庭、醫療保健和政治生活等帶來的影響。該項目曾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別公布有關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的系列調查結果?!?譯者注
124.第二現實(Alternate reality games)是一種以真實世界為平臺的多媒體互動游戲,游戲最大的特點是把玩家的真實生活帶入游戲,玩家從網上接到任務,但線索散落在線上線下各種不同的媒介上,行話叫“兔子洞”,玩家之間必須緊密合作,其想法和行動會影響和改變整個游戲的進展和結局?!g者注
125.阿茲特克(Aztec)指14~16世紀的墨西哥古文明。其建筑藝術的代表是采用“斜坡層階”結構“金字塔”?!g者注
126.策展(curation)。策展人(curator)這一角色過去通常是指運作博物館的人,但是這個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并擴展到描述那些為彼此尋找和評價信息的網絡參與者,他們通過精心收集的鏈接來創作,這些收集皆可提供給他人使用。
127.印象管理:戈夫曼主張,人們向他人“提供”信息,從而塑造他人對自身的印象——用戈夫曼的話這叫“印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