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開篇第一章云:無欲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徼。老子的這句話諱莫如深!其實能否把這本經典讀得下去,甚至有所收獲,這個開篇很重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第一步。原版是不是這樣排布的,本人不得而知,但后人把道經放前面,把德經放后面,把此篇放首頁,可見其用心不一般。此篇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全篇的入門,是深度解讀這本書的法門所在,我們之所以讀不懂它,是因不得其門而入!那么這句話怎么說呢?老子在后面說了:”天下萬物生于有,而有生于無……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很多文字在他的文章里闡述了有和無的問題,要解讀這句還必須從一個字開始“徼”,徼是什么意思呢?徼是邊界的意思,古人造字的時候是一大學問,偏旁雙人旁代表廣闊無垠的大路,白,光的照射到的地方,方,地域,大方無隅,無邊無際,看不到邊,后面假借的部分,我們一般看成是反文子,其實不是,它是一個形而已,教鞭之形,似乎在問:你看得見了嗎?你說,看不見,給你一鞭子,你給我再看!那么,對于光大家都很熟悉了,宇宙中的星星被地球人看見,它甚至走過了幾億光年!光年不是速度是距離啊。徼既然是邊界,那么每個人的邊界又在哪里?宇宙無限,但我們每個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是什么決定了我們的視野?是物有!有知識的人看世界和無知識的人看世界是不一樣的;有地位和有權利的和沒有權利地位的人是不一樣的;有教養和沒教養的也不一樣的……有,讓人千差萬別;有,讓這個世界有了名和實;有,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定性和標準;有,讓我們有了突破的空間,世間一切皆有可能!這就是大千世界!然而,如果不是因為阻擋,陽光可以照徹整個宇宙,那只是時間的問題!人間所有的歡愉都是暫時的,階段性的,到頭來都化為烏有,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最后還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無為有處有還無。所以老子說無欲以觀其妙,妙者,妙有也,真空妙有!只有我們看空了這一切,才能把握實實在在的現在,才能心安理得地活在當下,雖然一切皆是虛妄,但老子還是告訴你,物有的現實意義,有和無是辯證法,是陰和陽,是一條繩子的兩端,是同出而異名的,只是在不停地轉化,即所謂的“玄之又玄”,但我們不能被它轉暈,從而變得消極頹廢,對自我的精進是修道的必由之路,沒有肉身色相,哪有智慧開悟一說!開篇的法門就是叫“定慧雙持”,如何修道?不是要你隱居山林,不是要你剃度為僧,在現實生活中積極進取,幫助別人,創造價值,建功立業!同樣可以功德圓滿!積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備矣。
眾妙之門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