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起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名,就不是永恒不變的名。無,是天地的開端;有,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圣人常從無中觀察天地的奧妙,常從有中尋找萬物的蹤跡。有和無,只不過是同一來源的不同名稱罷了。有和無都是幽昧深遠的,它們是一切變化的總源。
《老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賢老子道家思想的精華,后來被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奉為立教經典,命名為《道德經》。我只是單純從道家思想的源頭來學習和研究這部經典,所以我在所有的文章中都稱其為《老子》。
《老子》全書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篇》分37章,下篇為《德篇》分44章,共81章。今天我們介紹的是《老子.道篇》的第一章,闡述的是老子的宇宙觀,也就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學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宇宙的本源。
老子開宗明義的表明了觀點:宇宙本源是道,宇宙中的萬物(有)與虛無(無)的生成、生長、發展、消亡皆是道作用的結果。
在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四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道、名、有、無。
我們先來了解第一個概念,何為道?
陳鼓應在其《老子譯注及評價》一書中引用楊興順的觀點,將道的基本特點歸結為:
1.道是物的自然法則,它排斥一切神的“天志”;
2.道永遠存在,它是永存的物質世界的自然性。道在時間與空間上都是無限的;
3.道是萬物的本質,它通過自己的屬性(德)而顯現;
4.作為本質來說,道是世界的物質基礎及其變化的自然法則的統一;
5.道是物質世界中不可破滅的必然性,萬物與虛無都從屬于道的法則。道摧毀一切妨害自己的事物;
6.道的基本法則是:萬物與虛無及一切現象,處于經常的運動和變化中,在變化的過程中,萬物與虛無及一切現象都轉化為自身的對立物;
7.萬物與虛無及一切現象,都處于相互聯系的狀態中,這種聯系通過統一的道而完成。
8.道是我們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但在邏輯思維中,它是可以認識的。
由是觀之,道在天地萬物未生成以前就存在于浩瀚的宇宙中,當天地萬物生成以后,道就在萬事萬物中發揮著自身的作用,貫穿萬物生成、生長、發展、消亡的始終,作為一種自然規律客觀地存在著。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另外第二個概念:名。
名,根據字面的意思顧名思義,我們可以把名理解為定義。一提起道,我們不免會在頭腦中想象它的模樣,然而我們的想象往往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觀性,真正的道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它是客觀存在,但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正所謂大道無形。我們憑主觀想象臆造或強行定義出道的樣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稱得上名。
而名這個概念也是不能用語言和文字來描述形容的,語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如果用語言文字來描述道,只能與道背道而馳。既不能用語言又不能用文字來描述道,那如何才能認識道呢?
這就引出來了最后兩個重要的概念:無和有。
鑒于語言文字的局限性及道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通過抽象的概念,既無和有這兩個名來一窺道的真正面目。
所謂無,是指萬物還沒有生成以前的宇宙狀態,說明萬物是從無中生出來的。
所謂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種正在孕育萬物的狀態,是萬物的生母,即萬物是從有中孕育生產出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將道理解為一種無的狀態,一種有的能力,它的本原是無,卻可以產生出萬物。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采取無的態度去體認道的玄妙。道的原始是虛無,我們要體認大道,就必須拋卻所有的雜念,將自己回復到毫無思想意識的嬰兒時期,達到一種完全虛無的境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體悟到道的奧妙和玄機。無和有是我們必須把握的兩個概念,它們是打開眾妙之門的鑰匙,只有通過它們,我們才能領悟道的實質。
《老子》成書于約2500前,老子通過對天地萬物的觀察和體悟天地萬物的變化和運行規律,提出了道的宇宙本源概念。但最新的天體物理學研究卻進一步證實了老子關于宇宙本源的體認是非常正確的,我們現在所能觀測到的宇宙萬物皆來自于虛無。
2011年9月BBC上映了一部紀錄片《Everything and Nothing》,翻譯成中文就是《萬物與虛無》,該片共分上下兩集,上集《Everything》,下集《Nothing》,片中吉姆教授通過系統介紹天文學、數學和物理學有史以來的主要研究成果,只為說明一個觀點:萬物皆來自于虛無,并將最終重歸于虛無。
《Everything and Nothing》結尾是這樣描述的:今天,我們關于宇宙的最好的理論告訴我們在時間誕生之初,宇宙從真空中冒出。不僅創造了大量物質,也創造了奇怪的東西,就是保羅?狄拉克所預言的.....反物質。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宇宙是由物質構成,幾乎所有的反物質似乎都已經消失了。嘭......根據通常的理論,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但隨著宇宙的逐漸冷卻,物質和反物質幾乎全然湮滅了,但并不徹底。對于每十億個物質和反物質粒子,會有一個剩下。物質和反物質湮滅產生的輻射成為大爆炸的熱量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形式就是微波背景輻射。每十億個粒子的湮滅就會留下一個小粒子它構成了星系,恒星,行星和人類。所以,我們只是時間開始的剎那物質和反物質的一次巨大湮滅的殘骸。嘭......一次難以想象的爆炸的殘余物。所有這些見解的出現只是源于想了解虛無究竟是什么。我們曾經認為的虛空現在似乎在其中藏有整個宇宙最深的奧秘。400年左右以來,從托里切利和帕斯卡開始探索地球上的真空,我們開始更詳細地了解達到我們感知極限的世界。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發現了現實本身奇怪的真相。在我們所發源的虛無與我們存在其中的無限之間有一個深刻的聯系。
大約2500前,中國的先賢老子就已經明確的指出這個深刻的聯系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