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一條扁擔挑了全部家當,從口里走到口外,還沒站穩腳跟,老天爺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干旱冰雹接連不斷,顆粒無收。
這位鐵打的漢子,眉頭蹙成一顆疙旦,掌柜的租子交不上還能緩一緩,眼下,一家人快要斷頓,這可咋辦!
奶奶把大自然的懲罰全部歸咎于自身,喋喋不休地嘮叨:“我說五月十三,你給天地爺領上個過命牲(宰殺了),你還舍不得,把你大大放了,這下把老天爺爺惹惱了吧,報應啊!”
要是在平時,爺爺早就火冒三丈,但這一回卻出奇的平靜,他也疑疑惑惑,是不是由于自己不夠虔誠,才導致了這場災難?
他低著頭悶悶不樂地抽著老旱煙,嘴里只嘟囔了一句:“快不要鬼嚼舍練哏了。”(意即瞎說)。
他大躺了一天,晚上睡下突然對奶奶說:“我還得回口里。”
奶奶問:“咋介想起回口里?”
爺爺解釋道:“這巴嘎淖爾灘人煙稀少,咱們東認不得西,西認不得東,少親無故,借都沒個借處,不走就得等死!”
爺爺深知一個男人的責任!
奶奶也清楚,家里的糧食所剩無幾!
他一晚上沒合眼。把從小給人家攬過工、受過苦的富人,像篩子一樣過了一遍……
臨走時,他給奶奶留下八個字:“長短活著,等我回來!”
陜北已到了深秋時節,糧歸倉,草入垛。
爺爺“拜訪”的第一家當然是他的掌柜何七虎,他把他的遭遇如實向掌柜做了匯報。
何七虎關心的是他的租子和借出去的糧食。
爺爺苦口婆心說了半天,只得到掌柜一句話:“今年交不上,我也不能把你打成糧食,明年不說你也得還呀吧。”
爺爺滿口應承:“能給我延緩一年就管夠意思了,不還說不過去。”這讓爺爺確實減輕了不少負擔。
然后,他一家一家的問,人家都說,現在是冬閑時節,哪有營生?
最后,爺爺跑到神木城南的麻家塔,找到王二存,想撞撞運氣。他給人家訴了半天苦,王二存也是出于同情,才答應給爺爺尋一份營生,讓爺爺到東梁的地里挖壕子疊圪楞。
爺爺喜出望外,到實地大致步量了一下,少說也有十幾里,他心里估摸咋也得兩石糧食,他歡喜不已,回去就和王二存搞究。
王二存不緊不慢說道:“存良,我這個圪楞疊也行,不疊也行,就是個攔擋牲口的作用。兩石?一石也不可能,你想做就八斗草麥,咱也不用搞究,一口價,這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要是別人我連這點也不給。”
無可奈何花落去……
爺爺掏出旱煙袋,捏在手里,思謀了半天。奶奶手持一把笤帚,跪到地里撿拾糜子的情景又一次浮現在他的眼前。
他把旱煙袋收起,心一橫對掌柜說:“給多給少掌柜你看,營生我一定給你干好!”
他吃住在王二存家,每天起早貪黑,就像臺挖掘機,沒明沒夜地干。一邊挖一邊疊,干了一個多月。結束后王二存兌現了承諾。
為了及早運回家里,爺爺用二斗草麥倒了一頭二歲小毛驢,馱了剩下的六斗草麥,心急火燎從口里的麻家塔啟程,趕往口外巴嘎淖爾的家。
沒想到饑年牲口乏,它也不堪重負,走了不到三里路,“撲通”一聲臥倒不走了。
爺爺急得抓耳撓腮,這可咋辦?一家老小都在眼巴巴地指望著這點救命糧啊!
求生的欲望和意志,成了爺爺贏得生存的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將驢背上的六斗草麥卸下,一分為二,毛驢馱三斗,他背三斗。
他與驢一樣,忍饑挨餓,汗流浹背,負重前行。然而,不管怎么努力,必定人困驢乏,這頭瘦驢每天只能前進三二十里。毛驢走不動時,他便把驢垛卸下來,毛驢歇息他吃煙,吃好歇到繼續前行。
餓了就跑到別人家,和人家死皮賴臉討一碗飯吃,把他背得草麥給人家留一碗;困了,就到那些廢棄的窯洞或爛房圪洞迷糊一會兒。
就這樣,他從麻家塔到巴嘎淖爾,馬不停蹄,晝夜兼程,真不知他老人家付出了多少辛勞和汗水!
俗話說“路長不捎書”,可當時爺爺瘦骨嶙峋,身負與自己體重相等的重量,徒步走了二百多里!
他那瘦弱稚嫩的肩膀扛起的豈止是六斗草麥?
他扛起的是天,
他扛起的是地,
他扛起的是一個家族的性命和生計!
他是世界上最寬廣最堅強的脊梁!
這一史詩般的偉大壯舉,驚天地,泣鬼神!
如果不是男子漢沉甸甸的那份責任;
如果不是大丈夫頂天立地的那份擔當;
如果不是那份永不泯滅的希望;
如果不是心中還有那輪明月;
如果……
每一種假設都有可能……
走到家門前,爺爺嚇得大氣不敢出,他以為家里的老娘,老婆孩子都餓死了。
他站在那個茅庵草舍前不敢進家,立起耳朵,屏聲靜氣在觀察動靜,沒想到屋里還有人!
他喜出望外,一把推開門,抱住老媽不知是喜、是悲、是苦、是甜、是委屈、是勞累、還是心中的那份驚喜……
這位堅強的漢子在老媽面前,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任憑眼淚“嘩嘩嘩”地往下流!
“我盤算你們都不活著了!”
是啊!自爺爺走后,家里揭不開鍋已有時日,一家人之所以沒被餓死,全靠爺爺走時留下的幾斗綿蓬,奶奶一天兩頓綿蓬糊糊供一家人在糊口度日。
奶奶見自己的丈夫回來,也是喜極而泣,兩個袖子不住地抹眼淚,哽咽地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她跳下地想為自己的丈夫做一碗飯吃,可是翻遍壇壇罐罐也找不見個吃的!
爺爺出去把六斗草麥抱回家里,奶奶挖了兩碗煮上,又和了兩碗綿蓬面,全家人吃了一頓有點麥香味的團圓飯!
在我們那個沙巴拉爾,綿蓬燈香是災年度荒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在我們那個沙巴拉爾,男人是女人的肩膀,女人是男人的月亮。
在浩浩瀚瀚的毛烏素大漠,肩膀扛起日月,月亮映照村莊。不管男人身在何方,那輪明月永遠懸掛在他的心上!就像家鄉那條小河滔滔而去,不管遇到高山還是大漠,終歸要流向巴嘎淖爾一樣。
男人心里有了那輪明月,她就成了哥哥的牽魂線;女人有了依托的肩膀,他就是妹妹心中的那根頂梁柱;他是她一生的安全閥,她是他一世的安樂窩!
男人心里有了那輪明月,這個家族就不會倒下;女人有了托付的肩膀,生命就不會終結!
(爺爺稚嫩的肩膀扛起六斗草麥,延續了王氏家族的香火。之后幾年風調雨順,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爺爺的迅速崛起,引起當地一些人的嫉妒和眼紅。欲知后事,敬請繼續關注下篇《 爺爺被賊咬一口遭誣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