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過往經歷的總和。你的現狀,是過往這些事情,一步一步積累到現在,成就了現在的你;而你的未來,是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積累到未來,成就了未來的你。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些積累的總和,就是你的經歷,也是你的人生。
我2012年開始工作,如果有人跟我說:“你在2024年會成為日更千字文的作者,會給-1~10歲的營銷人提供職業發展上的解決方案,并且把自己在成長路上踩過的坑總結成方法論,幫助更多人在市場營銷這條路上少走彎路?!泵鎸@樣的說法,我一定會懷疑,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復盤總結自己的這12年的發展歷程,這條路并不是我提前設計好的,而是在各種外在條件的制約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雖然說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是「沉沒成本」,不會以當前的任何選擇而改變過去的成本結構。但回看我自己,我的積累就在市場營銷領域,讓我放棄這些已經積累好的能力,讓我重新研究AI、芯片等高精尖領域,并以此賺錢謀生,我做不到。
我想,99.99%的人都會跟我一樣,不會放棄過往的經驗積累優勢,而是帶著自己的「積累優勢去切趨勢」,這些過往積累,并不是你的累贅,而是財富。
比如當前的就業環境不太樂觀,競爭加劇,無論是失業、擇業,還是就業、創業,把自己賣出去,把錢收回來,這個痛點會越來越痛。
所有的營銷動作,都是為「賣貨」服務的。把商品買好,完全可以遷移到「把自己賣好」。再加上我自己這些年踩過的坑,摔得太痛了,這些過往的經歷可以成為宣傳自己的素材。正是因為這些要素的影響,我才做了「市場營銷方向的個人職業經營發展賽道」。
當然,你過往的積累,肯定跟我不同,再加上每個人感興趣的事物也不盡相同,每個人在當前這個十字路口下,面臨的選擇也是「千人千面」。
一個人在33~35歲這個年齡段,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使命」。使命,就是怎樣使用自己的這條命。35歲工作難找,已經成了普遍的「社會共識」,找到自己的使命并持續不斷地積累,這就是能幫大齡職場人渡過職業危機的「諾亞方舟」。
即便沒有遇到裁員,至少在努力的過程中,能力實打實地積累到了自己身上,穩賺不賠。諾亞方舟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定心丸。你可以不用,但必須有,這就是可選項的魅力。
據我觀察,目前的大齡職場人普遍都存在「年齡太大、積累不足、找不到使命」的困擾。
我的建議是:要追不要逃,「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