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內容分布
核心思想:試圖壓抑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欲望,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讓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做你原本最想逃避的事。
越是不讓我們想一件事,我們就會越想它。當深入內心世界時,我們會發現,我們需要給自控一個全新的定義,給放棄自控留出一點兒空間來。
一、這難道不諷刺嗎?
諷刺性反彈:當人們試著不去想某件事時,反而會比沒有控制自己的思維時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時候還要多。這個效應在人處于緊張、疲勞或煩亂狀態時最為嚴重。比如越是禁止兩人相愛,他們愛得越深。
人越是想擺脫某種想法,這種想法就越可能回到意識中,這并不意味著這個想法是真實的,也不意味著這個想法很重要。
深入剖析:諷刺性反彈調查。你是否想忘記某些東西?如果是,請檢查一下諷刺性反彈理論。壓抑沒有用,試圖忘記某些東西讓它回來時變得更強烈。
允許你去想一件事,反而會減少你想它的可能性。去想自己所想,追隨自己的感覺(你不必相信它是真的,不要覺得必須采取行動)這是治療焦慮、抑郁、嗜食和各種上癮癥狀的有效方法。我們通過這些證據可以看到,放棄控制內心感受,反而能讓我們更好地控制外在行為。
二、我不想有某種行為
努力不去想消極的想法,越是壓抑消極情緒,人越可能變得抑郁。試圖壓抑焦慮情緒也會事與愿違。
意志力實驗:忠于你的感受,但別相信你所有的想法。當你產生不快的想法時,將注意力轉移到身體上,然后專注于呼吸,想象這些事像浮云一樣逐漸淡去。
無論是拖延癥患者想擺脫焦慮,還是酗酒者想避免孤獨擺脫不好的感覺往往會導致自我毀滅的行為,挑戰一下你的意志力有沒有什么你不想體驗的感覺?如果你允許自己去體驗,調節呼吸并想象浮云,會發生什么事?
三、別吃那個蘋果
思維抑制不僅會讓人們很可能想某件事,還會促使人們去做自己努力不去想的事。
如果我們控制思想和行為失敗了,我們會認為是自己壓抑得不夠,而不會認為壓抑思想的方法根本行不通。這反而會使我們更強烈地想要壓抑自己,即使撞墻更硬的南墻也不回頭。
深入剖析: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當你拼命試著把某件東西趕出腦海時,是不是反而對它產生了更強的渴望?
意志力實驗:直面自身欲望,但不要付諸行動,當欲望來襲時,注意到它,但不要馬上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與之爭論。提醒自己“白熊”現象和“反彈”效應,記住你真正重要的目標。
意志力實驗:把“我不要”變成“我想要”。關注需求量用有同樣效果的健康的新習慣來代替喝咖啡,做有趣的事來代替壞習慣。同樣的行為會被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支配。
舉個例子說:把“不要遲到”定義為“做第一個到的人”。
四、請勿吸煙
意志力實驗:駕馭沖動。當沖動一直存在時,與這些生理上的感覺共處,像駕馭海浪一樣駕馭它,不要試圖擺脫它,但也不要將沖動付諸行動。
駕馭沖動不只適用于戒除癖好,還能幫助你掌控有害的沖動,
五、對內接受自我,對外控制行動
當你開始試著接受欲望時,請記住,抑制欲望的反面不是自我放縱。
認識自我、關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這三種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寫在最后的話:試著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而會對我們原先的目標產生反面效果。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在犯下這個戰略性錯誤后,并不會在反省失敗時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反倒會認為是自己自制力不夠,從而會定下更多“下次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目標。
為了讓我們的頭腦遠離有害的思想和感受,我們努力去擺脫它們,但往往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心靈的平靜和足夠的自控力,我們就需要認識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相信什么,選擇自己要做什么。
評:對這一章最大的感受,也許就是減肥了。試過不吃那些高熱量的東西,然而還是沒有用,肉還是蹭蹭蹭上漲。
而且一旦停下來,吃的時候根本節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