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9月8日報名參加郭鐵成心理健康工作坊以來已過去一個月了。我在坊里自由暢快的學習。既回顧心理發展的基本原理知識,又惡補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教育措施理論知識;既聚焦留守兒童問題診斷與解決、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等心理問題,又醉心于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探索,學習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積極生活,快樂成長》、《我和生氣做朋友》、《對生命說是》、《我們談談吧》、校園心理劇等課例及評析常常讓我流連忘返,舍不得關掉屏幕。
? ? ? 網絡課程的學習已然讓我欲罷不能,課件資源(案例報告、優質課、心理劇、微電影、鄒越演講、相關文件綱要)的推送同樣讓我驚喜不已。我就像個如入寶山拾荒人,一路撿拾,一路消化。很慶幸,在充忙之下選擇的這個工作坊,它讓我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充實與滿足。過去聽到的那些專有名詞再次回到腦海,考心理咨詢師證的歲月又仿佛就在昨天。錄播課里的那些案例似乎就發生在我的身邊,那么鮮活,那么真實。老師們運用的那些咨詢手段,是那么的似曾相識;孩子們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時的那份舒心與愜意是那么的令人神往。面對未來自己可能會走的道路,心底無形中升起一股堅定執著的力量。
? ? ? 線上“小組討論”避免了字斟酌句的尷尬,大家暢所欲言,將逆反心理的應對策略貢獻出來,氣氛熱烈而美好。線上講座與專題研討會同樣讓我印象深刻。李志艷老師關于“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識別與應對”講座聚焦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與初步干預。她以一則集體的案例導語,與聽會老師互動,三步法識別心理問題,很直觀很快捷也很科學。在干預時,教師學會利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在區別于心理正常與異常的情況下天針對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表現給與咨詢,很實用。
? ? ? 專題研討會不光有10個小組代表分別就10個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及應對策略作了詳細的闡述,還有坊主、坊管理員的點評。無論是分享嘉賓坊指導師都提醒我們,針對不同的學生心理問題,采用不一樣的技術手段,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或者立竿見影的效果。
? ? ? 參加心理健康工作坊的同時,我還參加了信息技術2.0語文工作坊培訓,考核的能力點中有一個是跨學科融合。所以選擇課程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心理健康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探索”這一課程來聽,并且有意選擇五堂示范課(側重于生命教育、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校園心理劇的設計與實施)來幫助自己提升教學設計的能力。
? ? ? 心育課不同于我平時教的語文課,不需要語言文字的咀嚼,畫面意境的賞析,文章內容的理解,感情主旨的把握。它在乎的是學生的參與度,心靈的敞開度,關系的建立。它的教學目標重能力,更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教學過程程序化但并不死板,課堂生成比任何一門學科課程都要豐富。這點也很讓我著迷。
? ? ? 將近一個月的學習時間悄然而逝,希望自己能一直走在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路上。“如有知音見采,不辭唱遍四季”。培訓,永不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