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不要期待過多,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
第五小節,必須要幸福,不這樣想的話,才會幸福,放下人生多余的行囊。
每個人生下來,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追求與目標,那就是要幸福??墒聦嵤?,想要幸福的人太多,真正能幸福的人太少。
不少人對幸福與否的判斷標準,往往是通過與人比較,來確定幸福指數。比如:收入的高低,房子的大小,孩子的學校、成績、外貌等來判斷幸福。
人間有一個游戲,一旦被別人的價值觀所束縛,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欲望的怪圈中。為什么現代人那么累,就是用來比較的層面太多了,今天把這個比過去了,明天又看到那個跑到前面了,永無休止的追趕,背后永無止境的壓力,把人變成了停不下來的陀螺,甚至有時候,連喘息的機會都不給。這樣的狀態之下,哪來的幸福?
那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恒子奶奶是這么說的:
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把重要的事情做為中心,然后一步一步積極行動。
那么我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當然,每一個階段的幸福觀是不一樣的,就拿我眼下的這個階段來說吧,我覺得幸福就是反思的能力,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勇于承擔的精神,和諧的人際關系,開拓的思路,以及擁有一個能懂自己的人。跟孩子無障礙的溝通,也是一件無比幸福和有意義的事。
第六小節,與其強求別人改變,不如把心力放在如何讓自己快樂生活。
在人生中,很多事情不會按照你的想法發生,這會讓我們感覺很痛苦。有人常常說:如果……,就……。
恒子奶奶說了這么一個觀點,如果有人讓你覺得討厭,那就離開他好了。如果你的職業讓你很不能滿足,那么就辭職好了。接下來是但是。即使去了新的環境,還是會有討厭的人,即使找了新的工作,還是有不滿意的地方。所以最終的結果是,無論去哪里都一樣,沒有100%讓你滿意的環境或人。
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在現有的環境下,如何讓自己過得快樂。說的清楚一點:改變別人是不可能的,還會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要是有這些經歷或想法,倒不如做一些切合實際的事情。
恒子奶奶說到她的婚姻,27歲時,她與一名外科醫生結婚,朋友向她介紹說人很好,但是婚后才發現不妙。她的丈夫愛好喝酒,喜歡酒后散步。特別喜歡請客吃飯,完全不考慮家里的事情,每天晚上和一幫人喝酒,大手大腳把工資花完,因此,家庭是指望不上他的收入。
這樣的男人,放在誰身上都是難以接受的,即使恒子奶奶把離婚協議書放在他面前,也只是管極短的一段時間,過后他會故伎重演。后來,她就開始思考如何不改變丈夫,還能讓家庭幸福,自己開始努力工作,不再指望丈夫的任何收入。后來有了兩個兒子,她盡可能努力地平靜度過每一天,讓家庭保持和睦。
恒子奶奶這種四兩撥千斤的做法,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們普遍會對自己不認可的人與事,保持一種抗衡的狀態,很少有人能與之和平共處,還能維持一個愉快的狀態。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方是怎樣的人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是怎樣的人。
這一點也特別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要長久地保持一種穩定而愉快的家庭關系,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做到的人,就是偉大的人,雖然這樣的偉大,是蘊含在點點滴滴的平凡之中。
第七小節,即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強迫他人,自己和對方都很痛苦。
恒子奶奶說,自從她16歲來到大畈,之后一直沒有回過家鄉。后來有人問她是否孤獨呢?有沒有感到不安的時候?恒子奶奶是這么回答的。
坦白的說,生活中我也有過孤獨和不安的時候。但不管怎樣,我都要活下去。
我之所以沒有被不安和孤獨一直困擾著,或許是因為在我看來“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
“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這是一句多么偉大的話。大千世界里,蕓蕓眾生都在尋找著與自己相依相伴的那個人。并為此付出很多的精力與心力,沒有人愿意自愿選擇孤獨的活著,這也是人之常情,因為大自然講究的就是陰陽平衡。
被人際關系困擾的人不在少數,任何時候請你記住,無論走到哪里?我們始終只是一個人。這句話也適用于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
人與人之間,要學會放手,保持適度的距離。還有一點,人際關系充滿了各種的不確定性,可能因為一些小事而結緣,也會因一些小事而分離。人會快速的向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前行,由于時間或距離的原因,不能見面,緣分也會漸漸變淺,這就是人際關系。
因此,在別人的行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時,不要感到孤獨和傷心。因為或許一轉彎,我們就會成為那個讓別人孤獨和傷心的人,當不向他人索求關心和愛護的時候,自己也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但是這一點卻是非常難做到的,因為我們有付出,我們也需要陪伴,失去的殘忍,對于凡體肉太胎的蕓蕓眾生,是很難承受的一種極大的痛苦。
所以我們要學會放手,然后轉過身疼愛自己,因為自己才是那個陪伴自己永久的人。
“情”這個東西,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它會讓你對別人產生期待,執著,讓你在關系中變得自私。人與人之間相互束縛,依存的關系既是不健全的,也是不自然的,甚至會讓人感到疲憊。
“來則歡喜,去則放手”,這對彼此來說是最輕松的。
如果意識到自己始終是一個人,就不會對別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這樣想的話,你瞬間就會感覺輕松,不會被不必要的事情束縛,率性的活著,就像自己想做的那樣,不害怕自己過真正的生活。這樣做的結果是,你反而能與自己想要結交的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第八小節,不要認為別人的給予理所當然,感謝你所得到的,并且不再奢求更多。
不論在職場還是家庭,只要是別人給予的東西,自己就應該感謝對方。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和別人相處,人際關系就不可能出現大的問題。
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對于別人任何的給予,都應該保持一顆感恩的心態,這樣的一種思想,會讓給予者感覺一種滿足,也讓被給予者感到一種喜悅的幸福。
另外,不過多的要求別人,但要求自己,在可能的情況下,去給予別人有好的態度或者實質性的幫助,這樣有利于友誼的萬古長青。
第九小節,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
不論在工作或是家庭的環境中,我們總會不可避免的,要麻煩別人,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友好而尊重的態度,讓他人心甘情愿的愿意提供這種幫助,所謂人心,看似復雜,其實也很簡單,這和年齡,身份等無關。
第十小節,機會源于偶然,如果有人助力,就順勢而為。
總想著得失,那么就會覺得勉強自己,甚至產生心結。與其如此,還不如率性而為,跟隨心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