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人間值得》就是這樣一本書,淡淡地向我們揭示了生活的真相,告訴我們人間值得。該書是由日本的中村恒子和奧田弘美聯合著作的。書中的主人公,中村恒子,是一位90歲的心理醫生,行醫70年,歷經烽火年代,時代變遷,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咨詢經驗,是備受患者信賴、愿意對其傾訴心聲的心理醫生。她終生不退休從事心理醫生的工作,她的生活方式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平平淡淡過好每一天。恒子奶奶將自己一生的寶貴人生哲學和處世智慧,以文字的方式給我們徐徐道來,教導我們如何正確面對和解決工作、愛、人際關系、幸福和死亡等人生難題,告訴我們“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一、關于工作:平常心對待,遵從內心的選擇
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要工作,很多人,經常煩惱一個問題,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有人說工作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有人說是為了實現夢想,這些回答都很正確。作者用自己70年工作經歷告訴我們:人就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這個道理,亙古不變。為了錢而工作,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人生,就是這樣活著而已。
對于工作,沒有必要對它期待過高,沒有必要把它當做非常嚴肅的事情對待,這樣你才能享受工作。在思考“這份工作不適合我”之前,先試著去做,不要想太多,否則你就會止步不前。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不要被權力、地位、名譽之類的東西束縛住,不要一味在意別人的眼光。當你活到七老八十的時候,成功和失敗都毫無意義。不管你是喜歡還是討厭,工作就像做飯、掃地一樣,是自然而然的習慣。
當然,工作的去留自己決定,別人無從干涉。如果工作讓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犧牲,影響了你的身心健康,那一定要果斷離開,毫不猶豫,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主動做出抉擇,然后為自己決定的結果負責。
二、關于生活:不期待過多,常懷感恩之心
快樂充實的生活,是我們追求的生活方式。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太過于追求物質、地位,最后使自己焦躁煩悶不安;有的人太過于喜歡與別人比較,使自己陷入妒忌中。恒子奶奶在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如果自己沒有喜歡且向往的人生,而以別人的人生作為標準,身上背負的行囊就會越來越沉,只會感覺壓力越來越大。
你我的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的欲望太多又達不到時,就會感到特別痛苦。所以我們要放下“必須這樣做”的理由,那人生就不會有那么多包袱。
人不管是在面對生活與物質的抉擇,還是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學會告訴自己適度就好,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就好,學會知足常樂。
而且,人生沒必要詳細計劃。就算一個人設計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會照著做。人生就是你無論怎樣計劃,不同的時候仍然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或一致,或偏離。因此,沒必要事事都計劃好,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忽視眼前的事,對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激。不要認為別人的給予理所當然,感謝你所得到的,并且不再奢求更多。
三、關于人際關系:平等相處,保持適度距離
人與人是平等的,都具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試圖通過改變別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讓你覺得討厭的人,就盡可能遠離他;讓你覺得快樂的人,多花時間和他們相處。不可能存在100分的人際關系,只要能對自己信任的人說說真心話,傾訴心事就好了。
對于不懂的事情及工作,要虛心要他人學習,說話要禮貌溫和,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才了不起”。同時,不要小氣,接受小小的請求,讓微小的善意流轉。自己快樂地工作,讓別人也工作得快樂。從這個層面來說,“讓自己成為一個容易拜托的人”很重要。
人際關系的秘密在于距離感,不可逾越的界線,一定要保持住。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不可能永遠朝著同一個目標生活,包括伴侶和孩子。來則歡喜,去則放手,這對彼此來說是最輕松的。
孤獨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獨的美妙,生活處處有樂趣。恒子奶奶說,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個人在生活,孤獨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如果由于害怕孤獨,而去迎合別人,或者對別人妥協,則會讓自己痛苦不已。很多時候,不要處處在意別人的臉色,適度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四、關于平衡工作和生活:力所能及,堅持下去
恒子奶奶從長子出生到次子長到5歲這一階段,她一直承擔著家庭主婦這一角色。后來,醫院人手不足她又回到了工作崗位,結果工作排山倒海而來。沒辦法,照顧孩子的事情只能全部交給父母,現實和理想差距很大。當她琢磨自己能做什么時,發現可以嘗試兩者都不放棄,也就是家庭與事業兼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庭問題能忍耐就忍耐,工作方面能放松就放松。回頭來看,恒子認為有很多地方可以達到平均分;最糟糕的時候,只要避免不及格就可以。與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斷,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堅持下去。
每個人對待工作和生活的側重點也有不同,是更愿意當工作狂還是更愿意花時間在家庭上,只是每人的選擇罷了,沒有對錯之分。
五、關于死亡:坦然面對,無所畏懼
如果有人孤獨地死去,周圍的人可能會覺得可憐、悲催,但恒子卻不這么想。在她看來,孤獨地死亡也沒關系。孤獨地迎接死亡可以不給任何人添麻煩。一個人安安靜靜地離開也很美妙。
在健康的時候,擔心孤獨地離開人世實在是白白浪費精力。死亡后,無論你是被稱贊,還是被評論,都與死人無關,因為聽不見他們在說什么。
歲月漫長,未來可期。對自己的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生活從不辜負,人間一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