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牛熊市?
國外市場一個比較流行的判斷標準:當指數(shù)從最低點上漲20%時,意味著進入了牛市;當指數(shù)從最高點下跌20%時,意味著進入了熊市。但A股起伏劇烈,并不適合完全按照這個標準操作。
其他方法判斷:比如用股價的移動平均線、某些K線形態(tài)等作為分界點,判斷市場的牛熊,雖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卻不是每次都有效的,也很難指導我們的投資。
二、為什么會出現(xiàn)熊市和牛市?
1 . 導致牛熊市的原因:非理性情緒
投資者的情緒狀態(tài)是導致牛熊市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看到股價上漲,如果很多人因此過度樂觀,追漲買入,就會短時間內(nèi)快速抬高價格,導致股價暴漲;
反之,看到股價下跌,如果很多人過度悲觀,不計一切代價拋出手中的股票,就會引發(fā)股價暴跌。
2 .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看待牛熊市
兩類既直觀反映情緒、又方便上手的方法:
1)量化信號——估值水平
最常用的PE市盈率,就包含投資者愿意付出多高“溢價”的預期。大大高于或大大低于歷史平均水平的市盈率,往往與非理性的情緒有很大關(guān)系。
適當參考估值水平,就能比較直觀地量化市場情緒的強弱。
2)投資者行為信號:羊群信號&雞尾酒會理論
我們還可以結(jié)合一些經(jīng)典理論,去觀察市場大部分投資者的一些行為,做出判斷。
“羊群效應”: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從眾心理”。
“雞尾酒會理論”:觀察身邊不同階層的人,他們看待股票的態(tài)度變化,是更直觀的判斷標準。
三、我們該怎么面對牛市和熊市?
從長期看,買基金確實是賺錢的,但大多數(shù)投資者反而虧了很多。做到知行合一很難,怎樣才能克服非理性情緒呢?
1 . 建立認知體系,把行為關(guān)進體系的籠子
所謂的認知體系,就是用一套相對不變的邏輯、規(guī)律去駕馭千變?nèi)f化的信息。
任何有體系的投資方法,都應該在一開始就有操作規(guī)則,來應對牛熊市。把認知固化下來,做成一個名叫“投資體系”的籠子,把行為關(guān)到這個籠子里面去。
2 . 從“踩點”思維,轉(zhuǎn)化為“概率”思維
投資的目的并不是賺最多的錢,而是盡可能賺到自己應得的那份錢。這是一種概率思維:
“盡可能”代表著,我們要提高賺錢的確定性,比起唯一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合適的買賣區(qū)間顯然更容易判斷;
而所謂的“自己應得的那份錢”,其實說的是投資前我們就要理解,自己賺錢的來源是什么,即要去賺自己看得懂的錢。
應該選擇“持續(xù)做大概率能賺錢的投資”,而不是“去賭賺錢最多的唯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