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能判斷牛熊市?
國外市的判斷標準——當指數(shù)從最低點上漲20%的時候,意味著進入了牛市;當指數(shù)從最高點下跌20%的時候,意味著進入了熊市。
另一個判斷標準——用股價的移動平均線、某些K線形態(tài)等,作為分界點,判斷市場的牛熊。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熊市和牛市?
1 .?極端情緒的出現(xiàn),正是分別導致牛熊市出現(xiàn)的必要條件之一。
*過度樂觀和過度悲觀2種情緒——又被稱為“非理性情緒”。
看到股價上漲——因此過度樂觀——追漲買入——短時間內快速抬高價格——導致股價暴漲;
看到股價下跌——過度悲觀——不計一切代價拋出手中的股票——引發(fā)股價暴跌。
2.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看待牛熊市
除金融學外,人類的非理性情緒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涉及到了另外一門學科——心理學。
新興學科——結合了心理學和金融學的交叉學科——行為金融學——可助你更有效地判斷牛熊市。
結合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兩類既直觀反映情緒、又方便上手的方法:
1)量化信號——估值水平——能比較直觀地量化市場情緒的強弱。
2)投資者行為信號:羊群信號&雞尾酒會理論
- 羊群效應——“從眾心理”
比如牛市的時候,看到大家都在買了自己也跟著買入,或者別人推薦買什么就買什么,這種盲目模仿別人的行為,在行為金融學上被稱為“羊群效應”。
歷史上,金融市場幾次重大的泡沫,其實都和“羊群效應”有關。
- 雞尾酒理論
彼得·林奇根據(jù)聚會上人們對股票的態(tài)度——劃分出牛熊市的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熊市;第二個階段——股市即將反彈;
第三個階段——牛市;第四個階段——股市可能很快要到頂了。
*當人們不再問基金經理——反而主動推薦基金經理買哪只——意味著牛市就快到頭了。
*平時不接觸股票——開始討論股票——從不炒股——紛紛打聽怎么開戶——有人主動推薦你買哪只股票會漲——應該引起警惕。
我們該怎么面對牛市和熊市?——建議從2方面入手:
1 . 建立認知體系,把行為關進體系的籠子——打造你的認知體系。
所謂認知體系——是用一套相對不變的邏輯、規(guī)律去駕馭千變萬化的信息。
只有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才能幫助我們克服心理的弱點。
低估值策略——當牛市來臨時,估值往往會超過80%的歷史平均水平,會及時賣出;
極簡組合——本身就會通過動態(tài)平衡,達到止盈的效果。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認知固化下來,做成一個名叫“投資體系”的籠子,把行為關到這個籠子里面去。
2 . 從“踩點”思維,轉化為“概率”思維
始終聚焦在買到最低點和賣到最高點——容易陷入“一錯再錯”的狀態(tài)。
【拓展閱讀】——行為金融學拓展書目
《行為金融:心理、決策和市場》阿科特
《非理性繁榮》羅伯特.J.希勒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麥基
《思考,快與慢》丹尼爾·卡尼曼
《“錯誤”的行為》理查德·泰勒
《別做正常的傻瓜》奚愷元
《怪誕行為學》丹·艾瑞里
《魔鬼經濟學》史蒂芬·列維特、史蒂芬·都伯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