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學會花錢》
作者:【日】野口真人
豆瓣鏈接:《學會花錢》
很多人都知道賺錢的來之不易,但是花錢起來卻大手大腳,隨著微信、支付寶的普及,我們的支付方式越來越便捷,掃一個二維碼,輸入六位數支付密碼,叮!這個月又月光了……
花錢大手大腳是個病,得治。
關于花錢,本文的思想是區分三個錢包,《富爸爸窮爸爸》中提出要將更多的錢買入資產(股票、債券、股權投資、投資自己也算)而非負債(房子、車);孫宇晨《財富自由革命之路》中也提到90后別買房,別買房,別買房;古典在暢銷書《拆掉思維里的墻》告誡年輕人要摒棄結婚就買房的沖動,殊不知馬云當年就是用原本買房的錢用來創業,如果當年用來買房的話,也就錯過了90年代電子商務的興起,今天的中國首富也許就易主了吧!
本文主要談一下《學會花錢》這本書,其他的書評會在之后推出。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個月,我會將我聽來的(每天聽本書)、看到的(書籍)經過思考,轉化成文字,期待和讀者一起成長。
賺錢的方法多種多樣,花錢的渠道則大體上分為三個方向
一、三個錢包:多用投資錢包,適當用消費錢包,避免用投機錢包
1.智用消費錢包:
消費錢包的消費,首先,錢要花的值:回想多年來,為了省錢,都趁雙11屯了大量便宜貨,美其名曰"物美價廉",其實之后想來,與其每次100多買三雙穿兩三個月就壞了的高仿運動鞋,還不如買一雙稍微貴點的800塊Nike鞋,這不但節省了重復購買所花的成本,時間,還能省下更多精力專注于更加工作、成長。
追求物美價廉的本質是什么?是因為原本在我的眼中,價值排序是這樣的:金錢>注意力>時間,現在我更認可李笑來的看法:
注意力>時間>金錢,因此買雙貴的Nike鞋本質上就是幫我節省了精力。
其次,多用投資錢包所賺的錢來花費:這也和《富爸爸,窮爸爸》思想一致,譬如投資彩票賺了500塊,用500塊來消費,而少用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來買貴東西,化妝品,首飾等等。無論如何我們也要每月拿出一定的金錢投入資產項,用資產來增值,而不是將發到銀行卡的錢直接花出去了。
如果直接花銀行卡的錢,這樣的話我們只能想方設法更努力地工作,譬如多做一份工作來維持我們的生計,殊不知月薪2萬塊時的開支不同與月薪2000的開支,收入越高,就越想買貴的,為了買貴的,就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工作,從而成為金錢的“奴役”。
相反,用投資錢包的錢來花費,則是讓我們在工作和理財上越來越主動,為了買更好的東西,我們就得讓投資錢包賺更多的錢,因此我們首先得提高收入,以將更多的錢用作投資;其次我們得想方設法將錢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資產。
2.慎用投機錢包
這里作者不建議大家將過多收入用于投機錢包,諸如買彩票,買收藏品,賭馬等等。學習過統計學,就知道買彩票中獎的概率是極低的,中大獎更低。希望用投機來致富的人缺乏對數學的敬畏,終究會吃虧。
記得有調查顯示,通過買彩票中大獎的百萬富翁,絕大多數在之后的十年內都會將錢財花光,回歸中彩票錢的經濟狀態,所謂繁華如過眼煙云,大抵如此。因為他們本身在財商上就不及格,將大部分錢用于“消費”結果吧!
3.多用投資錢包:
在消費錢包中講過,要盡量用投資錢包所賺的錢來消費,作為自己投資的“犒勞”,投資的途徑多種多樣,但是前提是要認識到下面一個定律:
高風險高回報,高回報高風險
天上不會掉下來高收益又低風險的資產,否則大家認識到這個機會,會導致大量套利行為,最終收益也會降下來。總體來看投資資產的風險排序為:活期存款<債券<基金<股票,為什么基金位于股票和債券之間呢?因為基金都是配置一部分股票,一部分債券來平衡風險的。
孫宇晨在財富自由之路中說:50萬以下其實在國內是沒有好的投資升值渠道的,買房?在上海還不夠個首付,50萬以上,或許可以去NASDAQ尋求增值機會。不過投資時,保險起見還是拿出一定比例作為流動資金(債券,定期存款),一部分用作股票。
另外,年輕時多投資自己,買書看,買網課提升自己,都挺好,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年屯書,如今屯課”,哈哈,挺深刻的。
我一直有一個疑惑,為什么對于某些人,房屋是資產?對于另外大部分人,房屋是負債?
答案也許就是錢的規模吧!
如果你買房是用來住的,它就是負債,裝修費、水電煤、家政費都要花錢。
如果你買房是用來轉手從而賣出一個差價的,同時你手里資金量充足,短期內不卻流動性資金,那它就是資產,每個月可以收取房租給你帶來收入。
二、讓錢越花越多的原則:只買以后會更值錢的東西
1.估算未來現金流的現值時記得打個折扣。
簡單來說,過去10塊錢能買到的東西,今天可能要15元才能買到。原因就是通貨膨脹,貨幣購買力下降了。這里就涉及到折現。書中提到,如果有兩個培訓班讓你選擇:3萬(教日常英語)和10萬(教商務英語)的英語培訓班,如何選擇?那要看我們培訓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如何?
如果只是想滿足日常交流的目的,大可不必學商務英語;但是如果工作需要用到商務英語,和國際客戶做買賣,一筆買賣可能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上億,比起現在花的這點小錢,花10萬塊雖然短時間會讓生活拮據點,但是長期看更值。
再舉另外一個場景,李海峰的Disc課程,一本書也就不過30元,線下雙證班課程3300元,那你選擇哪一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3300元更值,首先書中的知識可能只夠入門,讓我們認識自己是屬于D、I、S、C哪種性格?而線下課程雖貴,優勢卻很顯著。一是和導師有大量互動,有課堂氛圍;二則集中授課,思維碰撞,認識更深刻。線下課程帶來的同好也擴大了我們的交際圈,因此后者長遠看,是非常劃算的。
折現反過來,就是復利,即從今天開始的每個月投入一定數量的錢,在未來這些現金的價值。很多人往往低估了復利效應,很多時候你沒有成功可能就是堅持的不夠持久,這也是我們所需要鍛煉的品質。李笑來說,我們要對未來充滿盲目的樂觀,盲目到誰嘲笑我們就跟誰急!同樣我們要相信復利效應帶給自己的改變,也就是說我們要不斷暢想未來成功后的狀態。
活在未來,而不是活在當下,這樣我們就有更大的動力堅持下來。
三、避開兩個陷阱
1.概率錯覺
概率上講買彩票等投機行為是很難賺到錢的,支付寶經常在節假日推充話費抽大獎活動(可以有機會抽中iphone6 Plus哦),可是我們大腦經常會自動腦補,如果這次沒有抽中,再來一次概率會更大。老虎機也是利用這種錯覺心理來賺錢的吧。
2.錯誤判斷的習慣
人們往往對較高的概率反應不足,對較低的概率反應過度。因此賭徒越是輸得快精光時,越愿意all in,用更大的賭注賭這次翻盤,殊不知輸贏概率始終是1/2,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汽車出事故概率高于飛機,911事件給航空業帶來了陰影,因此有很多人避免坐飛機,結果911之后,汽車出事故概率大大增加
最后總結下:
1.賺錢不易,花錢也要小心,拿到工資后,先拿出一定比例劃入到投資賬戶,而不是先拿去付房租、水電費等等。盡量用投資賬戶賺來的錢拿來消費,消費的時候不要追求物美價廉,買值得買的東西,這節省下來的不僅僅是錢,還有時間、精力。
2.讓錢越花越多的秘密是買以后更值錢的東西,從這方面看投資自己就是這樣,買書看也是如此,股權投資、炒房何嘗不是如此。
3.算投資現值時考慮折現,相信復利的力量
4.對概率報以敬畏之心,就不會去投機(買彩票,玩all in),也不會放著飛機不坐,去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