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思說財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
“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比爾蓋茨
許多人看到這句話,也許會想,花錢還不容易,怎么能和掙錢一樣困難。
十一黃金周到了,在商場里,人頭攢動,199減100的招牌醒目的提示著打折的信息,一會功夫人人手里就多了很多購物袋,滿載而歸。
在《學會花錢》一書中,作者說“為了擁有更加充實的人生,我們不能被金錢擺布,我們要控制它”。“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變成你未來的財富。”
我們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使用有限的金錢,如何適當?shù)赝顿Y自己,使自己成長,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01
金融世界里,錢包本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消費錢包”、“投資錢包和”投機錢包“。
第一,消費錢包
所謂消費是指為了滿足欲望而消耗的資產(chǎn)、服務(商品)的行為。消費時,我們會評估從某種商品中獲得效用,估算它的價值。如果商品實際價格低于預算的價值,就是物美價廉,人們會欣然買下。如果商品定價高于效用,如果必須買就心不甘情不愿,或者干脆不買。
這里的效用,是指主觀的滿足程度,因此,具有很高的個人主觀性。
有些人認為很值的商品或者服務,在另一個人眼里可能是非常不值。
比如今天看了一則新聞,一對農(nóng)村父母送女兒去天津讀大學,人生地不熟,一家人迷了路。女兒提議打車,父母不肯花錢,反而批評她不懂事,最后一家人拖著笨重的行李來回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學校,一路都十分不愉快。
大學生認為打車很值,這項服務節(jié)省了時間和精力,而父母就認為很不值,時間很充裕,不必要浪費錢。
看看一項服務或者商品,在不同的眼中是價值差異是多么大。在時間比金錢更重要的觀念中,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打車,而且這個家庭的收入每月在4000元以上,是付得起這筆打車費的。而對于金錢比時間更重要的觀念中,省錢更重要,拒絕打車這項服務。
因此,不同的價值觀,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的估值受到當時身處的狀況和價值觀等多種因素影響。
還有興趣愛好更能體現(xiàn)情感上的滿足程度,比如世界上最貴的郵票,1856年1便士的郵票,預計將以1000萬至2000萬的價格成交。這對于集郵家來說是有獨特的價值,而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是一張普通的郵票。
第二,投資錢包
投資是指為了增加將來的資本(生產(chǎn)能力),而投入現(xiàn)有資本的活動。
投資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個人能力提升方面的投資,比如書中提到的上簿記專修學校的學費(即會計專科學校),通過學習,希望未來可以帶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工資回報。
還有通過美容健身來提升個人形象,為了未來更好的事業(yè)發(fā)展,都是一種投資。
在《怪誕創(chuàng)富學》一書中,作者也指出,“20多歲的人不用存錢,有閑錢就進行自我投資,多體驗體驗各種事情吧!”
第二個方面是指把資金投資于房地產(chǎn)、股票、債券等方面的投資等。
第三,投機錢包
投機是指做好會虧損的思想準備,挑戰(zhàn)一下,看是否能夠獲得比付出的金錢更多的回報。“
比如買彩票、賭博等都是投機行為。
當然有時候投資和投機并不好區(qū)分,比如買股票,如果是通過股票波動來賺錢,一般看作是投機,如果通過企業(yè)穩(wěn)定的持續(xù)增長的利潤來賺錢,即企業(yè)會創(chuàng)造出高于投入的現(xiàn)金流量,就是投資了。
對于這三個錢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不會意識到三者的區(qū)別,但是為了更明智的花錢,我們應該通過基本的學習,來了解消費、投資于投機之間的差別,來思考正確的花錢方法。
對于消費錢包,應該學會理性消費,避免沖動消費。購買物品要從得到的效用和心理滿足程度兩個方面來考慮,消費是否合理。也就是要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和內(nèi)心需求來購買商品,而不是為了打折、優(yōu)惠、有贈品等來消費。
一件東西到底值不值得買,應該看為它付出的價格和它能為你帶來的價值是否對等。
實際上你購買的有些商品,可能既有消費的屬性,又有投資的屬性,如果能夠二者結合,購買的商品就更加物超所值了。
比如在你財力允許的范圍內(nèi)買了一個名牌包,擁有之后,既滿足了愉悅感,又帶來了自信心,隨之給你的工作交流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使你的工作業(yè)績有了很大提升。這個名牌包就是很明智的花錢。
對于投資錢包,是考慮事先預測此項投資可能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現(xiàn)金流量。盡量多購買資產(chǎn),資產(chǎn)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購買哪些未來能把錢不斷流入口袋中的房產(chǎn)、股票和債券等。
而對于投機錢包,要盡量避免。較少的錢投機,可能就是一點損失,比如經(jīng)常買幾元錢的彩票。如果是傾其所有來投機,賭一把,就有可能傾家蕩產(chǎn)。
比如最近火熱的比特幣交易,就是典型的投機行為,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在9月4日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防范代幣發(fā)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并在國內(nèi)暫停一切交易。之后9月30日數(shù)字資產(chǎn)交易平臺停止所有交易業(yè)務,在比特幣交易平臺,有人賠上了所有身家在炒幣,現(xiàn)在進退兩難;有人一夜間清倉,損失掉幾十萬。
02
人們對于較低概率會反應過度,對于較高概率則會反應不足。
在日常投機行為中,買彩票是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作者提到,彩票并不劃算,為什么還能賣出去?原因在于獎勵巨大。
比如在日本,一張彩票300日元,一等獎是3億日元。中獎概率為千萬分之一。概率很低,購買彩票的人也認為中獎概率很低,不劃算,但是為什么明知會遭受損失,還是不由自主的去購買,原因在于一等獎的獎金一直在膨脹。最開始是20倍,1998年100倍,2012年提高至250倍。因此人們用很少的錢,買入一個希望,想著萬一中獎了呢,我就可以不用上班可以周游世界了,或者是買入一個豪宅等等,有種種美好的幻想。結果當然是沒有中獎,下一次繼續(xù)購買,循環(huán)往復。
彩票和其他賭博最大不同在于獎金的絕對值之差。只有彩票是以能夠一夜暴富為目標的賭博。
因此,作者說幾乎為零并不等于零,與之相反,幾乎確定不等于確定。
經(jīng)濟學家的鼻祖丹尼爾卡爾曼指出,人們對于較低概率會反應過度,對于較高概率則會反應不足。“
按照這個理論,人們會高估一等獎的中獎幾乎為零的概率,低估不中獎這個很高的概率。
還有人們對于飛機的低概率事故很害怕,反應過度。據(jù)說葛優(yōu)就很害怕坐飛機,不知是不是反應過度造成的。
因此,懂得了對于較低和較高概率的錯誤反應,我們應該在生活中避免對于較低概率的消費,重視較高概率發(fā)生事情,避免損失。
作者還說,火災保險和人壽保險,如果比較發(fā)生概率和保險金,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價格設定都比較高。嚴格來說,買入保險不屬于投資,而屬于投機。是對于遭遇災禍的概率過度反應。從發(fā)生概率的角度考慮,支付高額保險金后,我們會得到內(nèi)心安定這一效用。
我認為對于火災保險等,如果保險金額合適,作為預防不測,還是應該投保的。而對于人壽保險,如果理財能力較強,可以通過基金定投等理財方式積累財富,來保證退休后的未來生活,可以不投保。但是對于家庭經(jīng)濟支柱成員,比如一個家庭,只有丈夫上班養(yǎng)家,就需要人壽保險,來保障家庭的未來穩(wěn)定生活。
03
錢不能買到幸福,但是錢可以讓你在不幸時衣食無憂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正確對待金錢,既要有掙錢的本事,也要有花學會花錢。
當遇到?jīng)]有錢的艱難時刻,可能任何人都無法依靠時,只有錢,可以讓你不挨餓,讓你有勇氣去表達愛情,讓子女受更好的教育,讓父母享受好的醫(yī)療等等。
我們需要掌握的是掙錢的能力,而不是存錢的本事。掙錢的能力可以使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依靠自己,來保證家人的正常生活。
像馬云和王健林這樣的人,我們真正羨慕的不是他們的幾億身家,而是佩服他們賺錢的能力。
但是并不是金錢越多就越幸福,金錢買不來幸福,幸福來自于和預想的比較。人們實際獲得的收益大于預想時,感受的效用會更大。
比如進行基金和股票等投資時,你的目標收益是年收益10%,當收益達到12%、15%時,就會很滿足。而對于目標是年收益20%,對于12%或者15%收益率就會不滿足。
因此有時候適當降低預期,不管是消費還是投資,你的幸福感可能會更好一些。
總之,在投資理財中,人們往往更強調(diào)如何掙錢,如何提高投資收益率,而對于如何花錢卻探討不多,沒有深入研究,實際上,花錢與掙錢一樣重要,把錢花的合理和有效,與掙錢一樣困難,需要學會理智花錢。
學會花錢,認清三個錢包,理性消費,適當投資,謹慎投機,使自己不斷成長,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