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時,學校食堂的條件比之前要好了一些。每月交一次伙食費,領取一個月的飯票,菜由學校提供,包含在伙食費之內。
初中時,一日三餐完全沒有任何區別,常常讓人恍惚,沒有了時間觀念。高中時,食堂終于有了早餐這一概念,早餐提供稀飯,一個饅頭,一個油餅,每天早自習時幾個值日生提前幾分鐘離開教室,從食堂阿姨那里將自己班上的食物領出來,并有兩位同學分別執勺給同學們打稀飯。
食堂里的菜,有葷有素,所謂葷菜,就是一大盆素菜加上幾塊肥泡肉。緊俏的肥肉,是一葷兩素中葷菜的唯一標志,數量是嚴格控制的,阿姨們將它們當做招牌無一遺漏地擺放在滿滿一盆素菜的上面,作為吸引顧客的門面。
那時候的我,身體狀況非常不好,熱量高的東西都吃不了,每天早上的油餅我碰都不敢碰,肥肉這東西,別說吃,就連看一眼都覺得消化不良。所以每次去打菜,那幾片刺眼的肥泡肉讓我無法直視,只得將頭偏向一邊。那打菜的阿姨趁機將已經舀在鐵勺里的一塊肥肉抖落下去,然后她為自己的這種機靈而沾沾自喜。
阿姨們并非任何時候都是小氣的,在那些高個子男生面前,她們豪爽得很。遠遠地見到有高個子男生出現在食堂門口,那些阿姨就如鳥雀一樣興奮地嘰嘰喳喳,爭相招手,“兒子!兒子!到這里來!到這里來!”高個男生走到哪個阿姨面前,那阿姨便如同中了彩票一樣的樂不可支,眉眼含笑地給那男生的碗里多加幾塊肉。
食堂,是校園最溫暖的所在,也是最具煙火氣,市井氣的地方。高中三年匆匆而過,食堂里那些飯菜的味道早已淡忘了,然而食堂阿姨們依然鮮活在我的記憶中。
相關文章: